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黃土垣換上綠裝 甘肅慶陽“再造一個子午嶺”
2022-03-29 13:31:00來源:人民日報編輯:吳宇婷責編:趙春曉

  原標題:甘肅慶陽市實施國土綠化工程,二〇一三年以來造林超七百三十萬畝。再造一個子午嶺(兩會後探落實·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①)

黃土垣換上綠裝 甘肅慶陽“再造一個子午嶺”

慶城縣驛馬鎮龔家垣造林點。資料圖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

  在甘肅慶陽市,當地通過持續實施國土綠化工程,有力提升了林草生態建設水準;在洞庭湖畔,湖南相關地區開展禁捕退捕工作,生物多樣性迅速恢復……即日起,本版推出“兩會後探落實·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系列報道,關注地方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與成效。

  ——編 者 

  “你看,這些油松是7年前栽下的,已經兩米多高了!”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鎮高臺村六道樑上,李文軍一邊摩挲著松針,一邊驕傲地對老伴兒説。腳下,是他和村民們從2015年開始種下的8000多畝油松、側柏,如今已經蔚然成林。

  這片林子,是慶陽市“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中造林的一部分。為保護生態、優化生産生活環境,2013年至2020年,“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累計完成造林730.85萬畝。

  造林——

  統籌整合項目、資金,調動農戶、造林大戶積極性

  慶陽境內曾經溝壑縱橫,植被覆蓋度低、水土流失嚴重。地跨陜西、甘肅兩省的子午嶺,是黃土高原上保存較好的一塊天然植被區,其甘肅段位於慶陽市東部。子午嶺林區是黃土高原中部面積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落葉闊葉天然次生林,涵養著慶陽的水源。

  2013年,慶陽啟動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規劃每年利用宜林荒山造林100萬畝以上。慶陽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種苗産業加快綠化步伐的意見》等,市財政每年列支1000萬元專項資金,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林木種苗産業。依據各區縣自然地理條件差異,慶陽因地制宜確定造林方案——北部丘陵溝壑區,營造防風固沙林;中部及西南部殘垣溝壑區,在垣邊溝頭、荒溝荒坡、油區礦區等重點區域營造水土保持林;東部子午嶺林緣區以種苗培育為主,加大特色苗木和優良鄉土樹種培育力度。

  正是在這一年,陜西吳起縣人李文軍,開始在華池縣種樹。

  “我一個做苗木生意的遠房親戚是華池人。2013年,華池樹苗滯銷——30釐米高的油松苗子,2毛錢一棵都賣不出去,他恓惶得很。”李文軍説。當時,想著老家的山頭早在2006年就已綠化完畢,隔壁的華池縣還有不少荒山,正好手上也有些錢,他萌生了植樹造林的念頭。

  “我盤算,一是能解決苗木滯銷問題,二是成林了還能賺點錢。”李文軍回憶。那一年,他在華池縣山莊鄉雷圪撈村流轉宜林荒地,開始雇人種樹。原本光禿禿的荒山開始披上綠裝。

  有了“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的相關政策支持,李文軍更添幹勁。2014年,他成立了華池縣濟叢苗木繁育農民專業合作社。

  “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實施期間,慶陽市共培育造林大戶159戶,李文軍就是其中之一。此外,慶陽市還引進造林綠化企業76家,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社134個,鼓勵27.3萬農戶參與自主造林,累計完成造林綠化164.97萬畝。截至2020年底,慶陽市累計完成造林730.85萬畝。其中,308.34萬畝是向國家、省級主管部門爭取的三北、天保、退耕還林、造林補助等林業重點工程項目;此外,各縣(市、區)、鄉鎮調劑工程建設經費,累計列支專項資金5.75億元,完成造林257.54萬畝。

  護林——

  組建專門護林隊伍,定期開展生態監測

  樹種下去,好好管護才能成林。

  為保證林木成活率,當地一些造林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有技術人員蹲點指導、跟班作業。從2015年開始,慶陽對林木生長狀況和生態系統變化情況進行定期監測,科學評估工程建設成效,確保資金、項目落地見效。

  為了看護林地,李文軍經常在山林裏穿梭。2015年左右,樹林中“地老鼠”氾濫。“這种老鼠專啃樹根,造成樹木枯死。”李文軍説。為滅鼠患,他多次到西安、隴南等地請教林業專家、求購滅鼠藥物。

  如今,慶陽市已組建起遍佈鄉村的專職護林員隊伍。在華池西邊的慶城縣,縣林草局共聘用了1208名護林員。驛馬鎮儒林社區脫貧戶郭佔偉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0歲的郭佔偉,兩年前被聘為村裏的專職護林員。“幹護林員,面臨的最大壓力是防火。”郭佔偉告訴記者。當地一方面加強防火教育,一方面設置卡點禁帶火種上山。與此同時,慶陽將森林防火工作納入全市安全生産工作重要內容同部署同考核,壓實各層級責任。

  過去,養殖業是慶陽貧困戶脫貧的主導産業。為了保護和培育林草植被,2017年,當地出臺《慶陽市禁牧條例》,明確在劃定的禁牧區域內禁止放養羊、牛、驢、馬等草食動物,鼓勵發展舍飼養殖、轉變養殖方式。在林草部門禁牧執法人員幫助下,這些年,在林地內放牧的情況越來越少,林木得到了較好保護。

  轉變——

  水土保持能力大幅提高,群眾生態環保意識增強

  春日裏,在華池縣悅樂鎮杜河村自主造林示範點,造林大戶馬建龍正沿著林地轉悠。從2014年開始,他雇人在老家栽下近400萬棵油松樹,目前成活率達80%以上。

  “原來全是荒山,除了夏天長點草,其他時候土層都裸露在外面。”馬建龍説,他小時候,家裏飲水要駕驢車從溝底拉;遇到旱季,山泉經常斷流,村民要排隊舀泥水回家沉澱,“造林之後,不僅山泉常年有水,而且打井到50多米深就出水,以前打到七八十米也不一定有水。”

  李文軍的家鄉、毛烏素沙漠南緣的陜西吳起縣,曾是延安市水土流失最嚴重的縣之一。1998年,吳起縣在全國率先實施封山禁牧、退耕還林,大力開展荒山綠化、植樹造林。“綠化之後,風沙小了,氣候也濕潤了。”他説。

  在慶陽,種樹的好處早已顯現——

  上世紀80年代,慶陽市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量高達1.684億噸,佔入黃泥沙總量的1/10、佔全省入黃泥沙量的1/3。

  “近年來,慶陽水土流失面積和侵蝕強度呈現雙減趨勢,年均減少入黃泥沙6900多萬噸,保護垣面1543平方公里。”慶陽市林草局局長閆煥智説。如今,原本貧瘠的黃土垣已經換上綠裝,水土保持能力大幅提高。

  增收——

  農民參與造林護林獲得務工收入,育苗産業帶動農戶就業

  截至目前,慶陽市已為造林大戶發放3.12億元獎補資金。

  造林大戶增收,村民也增收。“雇人植樹,一天工錢120元起步,最高的150元。”李文軍説。他在流轉荒地之初,還與農戶簽訂協議,約定林地將來獲得收益時,雙方按比例分紅。李文軍説:“林地就是一座綠色大銀行!”護林員的工作,也給郭佔偉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一週巡護5趟,一年8000元補助。

  受益於“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慶陽苗木産業得到長足發展。6年前,寧縣前渠村黨支部書記馬寧源帶頭成立寧縣盤克鎮綠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特色苗木培育基地。2020年,合作社分紅16.35萬元、務工費支出108萬元,帶動106戶當時的建檔立卡戶參與到苗木産業中,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林業産業的發展,帶來了農村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近年來,慶陽市建成家庭林場87個,林下經濟年産值達到6.16億元以上。

  在鎮原縣新城鎮潘楊澗林場,2013年,場長賀廣榮就開始探索在林中養雞,目前存欄量已達3萬多只。“林場內有草本、木本植物上百種,包括甘草、麻黃等中藥材,養雞不僅能有效防治害蟲,産生的糞便還可以為樹木生長提供肥料。現在,種植、養殖加起來每年銷售額達200萬元左右。”他説。

  去年初,慶陽市又啟動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提質增效行動和“一村萬樹”工程,計劃用3年時間鞏固工程成果,確保成木見林。閆煥智表示,當地將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市新增國土綠化面積20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7.27%。(人民日報記者 付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