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黨代會 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活動】特色産業再升級 轉型發展正揚帆——武山縣深入開展“強縣域”行動
武山油菜花海。武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初春時節,走進武山縣山丹鎮車岸村蔬菜産業園,大棚裏嫩綠的小包菜長勢正旺,村民車紅民正忙著除雜草。
車紅民家建了3個大棚,加上租借別人的大棚,一共要打理7個棚,一年四季忙個不停。
“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出些錢,請人幫忙。”他説著,露出燦爛的笑容。
儘管忙,可家境變得殷實。靠著種菜和養羊、養牛,一年下來,車紅民全家收入有10多萬元,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農業,國之根本。川流不息的渭河水,孕育出武山縣肥沃的河谷川地,形成了武山厚重的農耕文化。
在脫貧攻堅行動中,武山縣把發展特色農業産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從政策、資金、科技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尤其是蔬菜産業發展迅速,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1萬畝,年産量130萬噸,年産值突破40億元,一躍成為全國有名的蔬菜之鄉。
依託特色農業産業的輻射帶動,一大批像車紅民這樣的武山農民擺脫了貧困。2018年,武山實現整縣脫貧摘帽,2020年12.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脫貧,只是起點。打造農業升級版被武山縣委縣政府提上日程。
走進武山縣樺林鎮趙坪千畝矮化密植蘋果基地,一眼望去,數不清的蘋果樹行列交織,整齊排布。借助現代化的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田間土壤各項指標自動反饋至控制器,實現了精準灌溉施肥。
矮化密植技術具有技術新、産量高、品質優等特點,一畝地能栽191棵蘋果樹,相當於傳統栽培方式的3倍左右。
“主要品種是富士和嘎啦,能夠實現當年栽植、次年開花、三年結果、四年進入豐産期。”基地技術負責人宋剛剛説,一期500畝果園已于2021年開始結果,畝産蘋果500公斤,預計今年能達到1500公斤,2023年畝産量還能翻一番,達到3000公斤。
“二期500多畝果園今年也將挂果。”他補充道。
圍繞特色優勢,著力推進現代農業提檔升級,武山縣著力構建農業多元産業體系。以蔬菜和生豬全産業鏈産業為重點,油料、中藥材、果品、飼草、花椒為優勢産業,水果玉米、肉牛、中華蜂、冷水魚等為多元特色産業的“2+5+N”現代農業産業格局,正在這片熱土加速形成。
推進現代農業提檔升級,並不是武山縣經濟結構調整的全部。武山縣委縣政府正在推動一場更深層次、更大範圍的縣域經濟嬗變。
“武山正處在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必須著力促進一二三産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武山縣委縣政府為全縣經濟描繪新藍圖。
走進甘肅隴漿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一袋袋剛剛從流水線上下來的漿水産品被打包裝箱,整齊地碼放在一起,準備發往國內各大城市。
3年來,憑著對漿水産品的深入開發,這家武山縣土生土長的科技公司已形成年産普通漿水720萬袋、山野菜1000萬袋、漿水飲料3000萬瓶的系列漿水産品生産能力,市場供不應求。2021年,實現産值1769萬元,輻射建設菜源供應基地2300多畝,帶動1280戶群眾增收,為7個村集體經濟分紅27.2萬元。
距離隴漿源公司不遠,武山縣2020年8月引進福建企業建設的新泉康鞋業鄉村振興工廠內,工人們正加緊生産。從洽談合作到建成投産僅用了2個多月時間,新泉康鞋業工廠創造了武山縣招商引資項目的最短時間落地紀錄,已累計生産70多萬雙鞋子,預計今年産量達到100萬雙以上,實現産值1億元。
堅持外引內聯,湘大駱駝飼料、均力塑業、伏羲藥業、廣豐糖業……一批工業項目紮根發展,為武山經濟帶來新動力。
武山縣歷史悠久、物産豐富。武山人總結出武山“十有”:山雄、水秀、泉湯、玉潤、洞天、菜香、魚鮮、文脈、武魂、人傑。
從綜合開發水簾洞魯班山大景區,突出核心強帶動,到挖掘三國文化、石窟文化等特色文化,培育文化育品牌,再到建設渭川特色文化小鎮等“七個小鎮”,培育渭河奇石等“十個産品”,打造石窟走廊等“十個特色亮點”,武山深入挖掘“十有”資源,加快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
“我們將深入踐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強縣域’行動,圍繞打造‘全省優質綠色農産品全産業鏈示範高地、全域旅遊勝地、新型建材産業基地’的縣域經濟發展目標,大力實施産業培優培強、基礎設施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營商環境優化、民生共建共享‘五大工程’,加快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建設人民幸福的現代化新武山。”武山縣委書記王新強説。
從第一産業打基礎,到一二三産同臺唱戲,縣域經濟的嬗變為武山縣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能。
進入武山縣城,新建的武山一中、縣人民醫院大樓拔地而起,集貿市場客流不斷……
武山,未來可期。(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光慶 李 峰 劉 健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景永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