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
2022-04-27 09:54:26來源:甘肅日報編輯:趙春曉責編:李勝蘭

  原標題: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二〇二二年二月十八日)

  做好2022年全省“三農”工作,要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更好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産增産、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全省上下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屆十五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決扛起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政治責任,牢牢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大力實施強縣域行動,加快推進鄉村産業轉型升級,紮實推進三産融合、四化同步、城鄉統籌,穩步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一、全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

  (一)毫不放鬆糧食生産。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確保今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000萬畝以上、産量保持在1200萬噸以上。擴大春小麥播種面積。大力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提升糧食單産和品質。推進黃河流域和河西灌區農業深度節水控水,大力發展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主的旱作農業。建設國家級旱作農業示範區和糧食安全産業帶。

  (二)穩步擴大大豆和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加大耕地輪作補貼獎勵力度,集中支持適宜區域、重點品種、經營服務主體,推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技術,確保今年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在穩定油菜籽、胡麻、油橄欖等種植面積的基礎上,依靠科技提高單産增加總産,提高食用油自給率。積極開展鹽鹼地種植油料作物試驗示範。

  (三)保障“菜籃子”産品生産供給。加大力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生豬生産長效性支持政策,能繁母豬穩定在65萬頭左右,防止生産大起大落。繼續保持牛羊存出欄兩旺勢頭,增加牛羊肉供給量,加快推進甘南等牧區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示範。穩定水産養殖面積,抓好漁業生産。大力發展高原夏菜,紮實推進以戈壁生態農業為主攻方向的設施蔬菜基地建設,提高蔬菜供給和應急保障能力,盡可能為全國蔬菜保供多作貢獻。

  (四)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調動産糧大縣種糧積極性,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落實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補貼政策,穩步擴大糧食作物農業保險覆蓋面。加大産糧大縣獎勵力度,創新糧食産銷區合作機制。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多種糧種好糧。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各類主體,以農業機械為主抓手,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産託管服務,開展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産品行銷等,提高種糧綜合效益。

  (五)統籌做好重要農産品調控。健全農産品全産業鏈監測預警體系,建立農産品供需信息發佈制度,分類分品種加強調控和應急保障。深化糧食購銷領域監管體制機制改革,開展專項整治,依法從嚴懲治系統性腐敗。加強智慧糧庫建設,強化糧食庫存動態監管,促進人防技防相結合。嚴格控制以玉米為原料的燃料乙醇加工。做好化肥等農資生産儲備調運,促進保供穩價。堅持節約優先,實施糧食節約行動,深入推進産購儲運加消全鏈條節糧減損,強化糧食安全教育,反對食物浪費。指導支持農民科學儲糧。

  二、持續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

  (六)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守耕地紅線。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分類明確耕地用途,嚴格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耕地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産品及飼草飼料生産,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糧食生産,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於糧食生産。引導新發展林果業上山上坡,鼓勵利用“四荒”資源,不與糧爭地。落實和完善耕地佔補平衡政策,建立補充耕地立項、實施、驗收、管護全程監管機制,確保補充可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實現補充耕地産能與所佔耕地相當。跟蹤落實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加大耕地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查處違法違規佔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強化耕地用途管制,嚴格管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準。穩妥有序開展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試點。鞏固“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成果。制定和落實工商資本流轉農村土地審查審核和風險防範制度。

  (七)加快推進以高標準農田為主的農田水利建設。多渠道增加投入,全年建設高標準農田360萬畝,其中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0萬畝。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高標準産業基地建設、高效節水灌溉、梯田宜機化改造、撂荒地整治、耕地佔補平衡、落實跨省域補充耕地政策等統籌規劃、同步實施。加大中低産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級。深入實施水利“四抓一打通”,抓續建、抓配套、抓更新、抓改造,打通最後一公里,用好現有水資源,加快推進引洮供水二期骨幹、古浪縣生態移民暨扶貧開發黃花灘調蓄供水工程建設,持續推進甘肅中部生態移民扶貧開發供水、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城鄉供水等項目建設,加快白龍江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推進昌馬、景電、引大入秦等大型灌區現代化灌區建設,實施中小型灌區續建配套與改造,優先將大中型灌區建成高標準農田。積極挖掘潛力增加耕地,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鹼地等後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為耕地,支持在戈壁、沙灘、荒漠等適宜地區發展集成多種設施農業技術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擴大農業生産的可能性邊界。分類改造鹽鹼地,支持鹽鹼地産業示範區建設。支持乾旱半乾旱地區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建設。積極開展第三次土壤普查試點。

  (八)全面實施種業振興五大行動。堅決打好種業翻身仗,加快由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轉變。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行動,完成農業種質資源年度普查任務,加快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和畜禽種質資源場(區)建設,開展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和利用,挖掘創制一批抗旱抗寒抗病、優質高産的種質資源和基因資源。實施種業創新攻關行動,推進肉羊、肉牛、玉米、馬鈴薯、蔬菜等生物育種,實行“揭榜挂帥”,建立政産學研用聯動機制,按照儲備一批、啟動一批、鑒定驗收一批的推進路徑,力爭2022年育成“平涼紅牛”“河西肉牛”“天華美利奴肉羊”“定西馬鈴薯種薯”等新品種(品係),積極培育高産優質、籽粒機收的突破性玉米品種和糧飼兼用青貯玉米新品種。實施種業基地提升行動,堅持育繁推一體化,抓好振興河西國家玉米制種基地建設,新建和提升玉米制種基地20萬畝、馬鈴薯良種基地30萬畝,建設5萬畝高標準瓜菜制種基地。繼續落實制種大縣獎勵政策,積極爭取增加國家級制種大縣和良種繁育基地縣。積極推廣生豬三元雜交、牛凍配改良、肉羊三級二元雜交模式,加快畜禽良繁基地建設步伐。實施種業企業扶優行動,以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集團為目標,推進優勢企業和優質基地相結合,通過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優勢種業企業承擔種業科技攻關和國家種子基地、現代種業産業園、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項目建設。加大種業品牌培育推廣力度,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實施種業市場凈化行動,貫徹落實種子法等法律法規,實行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強化種業知識産權保護,加強凍精等畜禽遺傳物質監管,依法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

  (九)強化農機裝備研發和集成推廣應用。聚焦農業機械關鍵薄弱環節、丘陵山區和設施園藝小型機械、特色作物高效專用機械等短板弱項,推進産學研結合,加大農機裝備工程化協同攻關,力爭較短時間內在玉米去雄剝皮、中藥材種植、馬鈴薯收穫、畜禽糞污全程機械化收集處理等領域實現突破。堅持走農機農藝相結合的路子,加大小麥、玉米、馬鈴薯、中藥材等現代農機裝備和現代農業技術集成應用水準。嚴格落實國家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探索開展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後補助試點,通過累加補貼等方式,支持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農機裝備水準,增強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機服務公司等的服務功能,大幅度提升小麥、玉米、馬鈴薯、中藥材全程機械化作業,加大畜禽糞污機械化示範推廣力度。

  (十)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充分利用戈壁、沙灘、荒漠等不適宜傳統耕作的土地,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以戈壁農業為主的現代設施農業。因地制宜發展塑膠大棚、日光溫室、連棟溫室等設施農業。推進制苗育苗工廠化設施建設。鼓勵發展新型生態循環設施養殖。推動水肥一體化、飼喂自動化、環境控制智慧化等設施裝備技術推廣應用。

  (十一)有效防範應對農業重大災害。加大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和投入力度。修復水毀災損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加強河道治理、溝渠疏浚和水庫、泵站建設及管護。加強防汛抗旱應急物資儲備。強化農業農村、水利、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加大低溫凍害、春旱、夏伏旱等防範力度,增強極端天氣應對能力。加強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落實屬地責任,配齊配強專業人員,實行定責定崗定人,確保非洲豬瘟、草地貪夜蛾等動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責有人負、活有人幹、事有人管。做好人獸共患病源頭防控。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管理。加強中長期氣候變化對農業影響研究。

  三、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十二)完善落實監測幫扶機制。堅持“抓住兩頭、做實中間”,打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保衛戰。精準確定監測對象,及時排查發現返貧致貧風險點、風險因素和風險群體,推進防止返貧監測全覆蓋,做到應納盡納。緊盯監測對象快速發現、評估核查、精準幫扶、風險消除等環節,對新發現易返貧致貧人口,進一步簡化工作程式,縮短認定時間。瞄準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緊盯“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産業就業、易地搬遷等薄弱環節,做到精準幫扶。針對發現的因災因病因殘因疫等苗頭性問題,及時落實醫療保障、社會救助等幫扶措施,織密兜牢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等特殊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強化監測幫扶責任落實,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繼續開展鞏固脫貧成果後評估工作。

  (十三)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堅持把産業就業作為脫貧人口增收的主渠道,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戶特別是脫貧戶和監測對象有效嵌入産業鏈,更多分享産業增值收益。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達標獎補等方式,鞏固提升脫貧地區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産業發展成果。持續推進脫貧人口轉移就業,提高脫貧人口工資性收入。逐步提高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於産業發展的比重,重點支持幫扶産業補上技術、設施、行銷等短板,強化龍頭帶動,促進産業提檔升級。持續鞏固光伏扶貧成效。深化東西部協作,落實好津甘、魯甘協作發展規劃,持續加強産業協作、勞務協作和消費協作,促進簽約項目落地。延續支持鄉村就業工廠(幫扶車間)發展優惠政策。在高標準農田、農村人居環境、小型水利、鄉村道路等涉農項目建設持續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吸納更多脫貧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具備條件的可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逐步調整優化生態護林員政策。

  (十四)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在23個國家級和16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實施一批補短板促發展項目。組織編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方案。做好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選派,實行産業技術顧問制度,有計劃開展教育、醫療幹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建立健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監測評價機制。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信貸資金投入和保險保障。打好生態地災搬遷攻堅戰,完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大産業就業幫扶,強化社區管理,促進社會融入,紮實做好“後半篇”文章。

  (十五)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細化落實過渡期各項幫扶政策,開展政策效果評估。拓展東西部協作工作領域,深化區縣、村企、學校、醫院等結對幫扶。落實過渡期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政策。持續做好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工作。紮實做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創建消費幫扶示範城市和産地示範區,發揮脫貧地區農副産品網絡銷售平臺作用。

  四、聚焦産業轉型升級支撐強縣域行動

  (十六)著力打造富民強縣戰略性主導産業。以做大做強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為目標,以“三鏈同構”為抓手,以農産品加工業為突破口,持續推進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産業三年倍增行動,全力做好“産業轉型、結構升級、要素聚集、鏈條鍛造”四篇文章,開展農業現代化創新性引領性探索,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強主體,堅持政府市場兩手並用,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種養、精深化加工、園區化集聚、科技化引領、品牌化行銷,以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設為引領,走根植于農業的三産融合發展路子,著力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把“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産業打造成富民強縣的戰略性主導産業,率先推動農業優先型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十七)依靠科技突出優勢做大産業規模。調整優化“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産業佈局,進一步推動向優勢區集中,加強農業生産關鍵薄弱環節農機研發和示範推廣應用,走現代農業技術、現代裝備設施和現代信息集成融合推廣應用路子,依靠科技提升産業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鼓勵支持産業基礎好的市縣,建設千畝(千頭只)示範點、萬畝(萬頭只)示範片、百萬畝(百萬頭只)産業帶,創建一批産業大縣,推動形成“一縣一業”發展格局,打造跨鄉連片、跨縣成帶、集群成鏈優勢特色産業帶。

  (十八)突出抓龍頭建園區促進三産融合。以産業鏈鏈長制鏈主制為抓手,實施龍頭企業“2512”提升行動,按照用3—5年時間打造營業收入1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200家、1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50家、5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10家、百億級龍頭企業2家,全省農産品加工産值突破2000億元實現翻番的目標要求,把綠色食品加工業作為主攻方向,通過“培引”兩手發力,千方百計引進大型頭部企業,加快培育骨幹企業,有序跟進配套企業,推動強鏈延鏈補鏈邁出堅實步伐。採取新建一批、擴建一批、功能調整一批等方式,加快構建以國家級為龍頭、省級為骨幹、市縣級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産業園建設體系,持續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建設,推動要素、項目、企業向園區集中,充分發揮一二三産業融合的乘數效應,形成産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發展格局,力爭通過5年時間,打造10個以上百億級産業大縣,帶動形成牛、羊、豬、果、薯等5個500億級以上和蔬菜、中藥材2個千億級以上的省級特色産業集群,為大力實施強縣域行動起好步、作出示範。

  (十九)提品質強品牌引領産業高品質發展。開展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産提升行動,建立産地環境監測評價、營養品質特質監測評價和産品品質安全監測評價及可追溯體系,厚植“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甘味”農産品優質綠色安全底色,大力開展以省級“甘味”品牌為引領、市縣公用品牌為支撐、企業商標品牌為根本的品牌體系建設。健全“甘味”特色農産品品牌目錄動態管理機制,廣泛開展宣傳推介活動,持續放大“厚道甘肅·地道甘味”品牌效應。加快農産品産地批發市場、倉儲冷鏈設施和信息化平臺建設,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特色農産品産地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信息發佈中心、倉儲物流中心,積極拓寬線上線下立體銷售渠道,全面提升我省農産品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農村延伸,加快農村物流快遞網點佈局,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産品出村進城工程,推動建立長期穩定的産銷對接關係。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行動,建設縣域集採集配中心。持續擴大農産品市場,引導農業企業“走出去”。

  (二十)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發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把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政策扶持力度與其帶動小農戶數量掛鉤,健全完善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緊密利益聯結關係,實現農民分享農業全産業鏈增值收益,大力提升生産性服務業對小農戶的服務覆蓋率。支持合作社通過統一服務帶動小農戶應用先進品種技術,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購買農機具、建氣調庫等貯藏設施,通過給農戶提供託管代種代養、訂單收購貯藏等服務,有效組織千家萬戶集中連片建種養基地,有效組織農戶進市場,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

  (二十一)拓寬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路徑。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電子商務深度發展。實施鄉村休閒旅遊提升計劃,創建6個鄉村旅遊示範縣,60個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鼓勵各地通過購買服務、定點採購等方式,建設一批鄉村特色旅遊村鎮、農家樂、精品民宿,發展一批鄉村旅遊合作社。將符合要求的鄉村休閒旅遊項目納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學學農勞動實踐基地。實施“數商興農”,完善農産品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有效推動縣鄉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提質升級,促進農副産品直播帶貨健康發展,提高農産品電商銷售比例,擴大農産品網上銷售規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