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築牢安全防線 守護美好家園 ——甘肅多措並舉做實做細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2022-05-11 14:13:22來源:甘肅日報編輯:王奇英責編:趙春曉

  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黨代會 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活動】築牢安全防線 守護美好家園——甘肅多措並舉做實做細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14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減輕災害風險 守護美好家園”。

  近年來,甘肅牢固樹立安全生産發展理念,加快理順體制機制,持續加強能力建設,有效應對和處置重大災害,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防減救”體系不斷健全

  甘肅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會地帶,中部及南部地區地質破碎、生態脆弱,極易發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防災減災任務重、壓力大。

  面對嚴峻形勢,甘肅持續夯實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基礎,迅速落實重大決策部署、健全完善應急救援運行機制,建設具有甘肅特色的新型應急管理制度體系。

  甘肅按照“全災種、大應急”要求,持續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省市縣組建應急管理部門,鄉鎮建立應急管理辦公室,村級設有應急管理室和災害信息員隊伍,形成了貫通省市縣鄉村五級的應急管理體系。

  加強資源統籌整合,甘肅在全國率先實現安全生産、消防管理、森林防火三個應急指揮平臺聯通,實現應急與水利、自然資源、林草、氣象、地震等部門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自上而下,重構減災委和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滅火、抗震救災、防震減災、地質災害應急等應急指揮機構,理順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實現“防”與“救”責任鏈條無縫對接。

  按照“一主一副、一專多能”思路,支持消防救援、森林消防隊伍招錄指揮人員、消防員、政府專職隊員4500余名。制訂省級救援隊伍建設大綱,加強裝備更新和專業訓練,拓展了包括水域、山嶽、地震等重點領域的搶險救援能力。

  同時,甘肅持續推進協調聯動機制建設,建立應急部門側重監測預警、調動力量實施搶險救援,水利、自然資源、氣象、地震等部門提供技術支撐的聯動工作機制。

  在此過程中,應急部門與交通部門建立應急救援車輛快速通行協同保障機制;與水利部門建立信息資源共享、重點工作會商、預警信息發佈、防汛隱患共查、應急救援聯動等五項機制;與駐甘部隊、武警部隊建立事故災難應急聯動工作機制,在重大洪澇災害搶險救援和地質災害險情應急處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進一步加強空中救援能力,省應急管理廳與金匯航空簽訂空中救援協議,多次開展演練和實戰投送。安排專項資金在重點區域建設航空救援起降點,提升了航空救援能力。

  2020年隴東南特大暴洪災害搶險救援,省減災委、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科學調度,及時發佈災害預警,動用航空力量投入搶險,及時組織人員避險轉移,解救被困的78名群眾,盡最大努力減少了人員傷亡。

  “防減救”體制機制的建立健全,有效推進了統一權威高效的新型應急管理體系建設。

  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高效落實

  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前提是見事早、出手快、反應迅速。

  當自然災害來臨時,完善的預防體系、科學的應對舉措、及時的救助安置,都能有效降低災害損失,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翻開甘肅防災減災救災大事記,每一次面臨災害事件時,甘肅都堅決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放在首位,推動應急救援、救災保障各項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落到實處,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按照黨中央重大決策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制定貫徹措施,細化分解任務,全力抓好落實;

  ——適應“全災種、大應急”要求,確定安全水準鞏固提升、應急能力穩步提升、隊伍素質顯著提升“三大目標”;

  ——建設專業化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體系、科學化企業本質安全體系、標準化事故災害防護設施體系、實戰化應急指揮體系、專兼結合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全民性事故災害防範教育體系。

  同時,甘肅連續三年召開省市縣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參加的全省安全生産和應急管理工作會議,把防災減災救災與安全生産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實。

  與各市州黨委政府以及省直有關部門簽訂了安全生産防災減災應急救援“三位一體”目標責任書,細化目標任務,逐級壓實責任,確保具體任務落地見效。

  定期召開防震減災、森林草原防滅火、防汛減災等專題會議,對具體工作作出部署。

  成立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工作推進落實機制。

  厘清“防”與“救”的關係,發揮好對防災減災工作的統籌調度和綜合協調作用。

  “長期以來,我們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和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制定貫徹措施,細化分解任務,全力抓好落實,確保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落到實處。”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説。

  重點防災工程建設持續推進

  加強綜合減災能力建設,是夯實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

  針對自然災害防治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甘肅持續實施災害風險調查和重點隱患排查、重點生態功能區修復、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全民防災減災能力素質提升等“九大工程”。

  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修復工程方面,2020年自然資源部門下達資金2771萬元,實施3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修復工程。發改、林草部門積極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森林資源培育項目、草原資源培育項目。

  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方面,完成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幹工程總幹渠、幹渠隧洞300公里;開工建設中部生態移民扶貧開發供水工程。基本完成黃河甘肅段防洪工程,新建堤防、護岸及護坡278公里;將84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納入《全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方面,甘肅全面開展農村危房排查鑒定和全面篩查,建立了全省存量危房臺賬;傾斜支持深度貧困地區,下達“兩州一縣”補助資金用於危房改造;“十三五”時期,更是搶抓國家棚改政策機遇,大規模實施棚戶區改造。

  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工程方面,甘肅結合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爭取中央和安排省級投資29.29億元,實施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搬遷避讓等為主要內容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工程,治理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1230處;結合扶貧開發、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搬遷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1.65萬戶;完成全省86個縣市區地質年度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核查及動態調查;新建47處專業監測點,維護升級293處地質災害專業監測設備,完善了地質災害隱患點專業骨幹監測網絡。

  國家應急救援中心建設工程方面,積極爭取應急管理部支持,在蘭州新區規劃建設國家應急救援中心西北分中心,重點建設集綜合救援、實訓演練、物資儲備、航空保障等功能為一體的應急救援基地。目前,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工程方面,省應急管理廳會同主要涉災部門編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工程實施方案,明確“1個綜合+6個單項”監測預警專項工程建設任務和職責分工。自然資源、水利、氣象、地震、林草、農業等部門在各自行業建有各類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並持續完善提升。

  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現代化工程方面,先後爭取資金開展市州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建設。按照工信部要求,省應急管理廳加強極端條件下應急通信指揮能力建設,為救援隊伍配備6套寬頻自組網基站等應急通信裝備,建設空天地一體、韌性可靠的指揮通信體系;省工信廳推廣現代化災害防治技術裝備,協調中國電信、移動、聯通三大運營商加快國際通信專用通道、5G網絡基站建設,為各種類型救援提供保障服務。

  全民防災減災能力素質提升工程方面,整合應急、自然資源、水利、地震等部門的技術機構和專業力量,組建甘肅省應急技術研究院;分級分類建立5.8萬餘個覆蓋基層一線農戶、企業一線職工的安全和應急微信工作群,廣泛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宣傳引導。

  面對多發頻發的自然災害,甘肅始終積極作為,一項項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落實,有效築起了一道道“防洪壩”,為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産安全築起堅固防線。(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顧麗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