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肅州區 戈壁農業邁入數字化時代
2022-05-16 09:13:08來源:甘肅日報編輯:王奇英責編:趙春曉

  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黨代會 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活動】肅州區 戈壁農業邁入數字化時代

  千百年來,一顆顆因農耕而興起的綠洲“明珠”鑲嵌在河西走廊上,點亮了生命和希望之光。其中,中段偏西的肅州尤為璀璨耀眼!

  發展戈壁農業,向荒灘“要效益”。近年來,酒泉市肅州區把戈壁荒灘與光伏、冰雪融水等資源結合起來,與有機質栽培、高效節水等先進技術組合起來,跳出傳統耕地限制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成功化解了糧菜爭地,實現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從紅磚石頭大棚到高標準智慧化聯棟溫室;從增溫塊禦寒到太陽能“電暖炕”取暖;從手工操作到手機遠程精準“配餐”……如今,通過科技創新賦能,肅州區戈壁農業正闊步邁入規模更大、科技更新、效益更高、更加綠色的數字農業新時代,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具有示範引領作用。

  “喚醒”戈壁開拓農業新空間

  夏季已至,萬物繁茂。透過無人機鏡頭俯瞰肅州區戈壁生態農業産業園,一座座日光溫室阡陌縱橫,在暖陽照射下熠熠生輝。

  “在我們園區,可以看到磚砌墻、石砌墻、混凝土墻、法蘭墻體、全鋼架裝配式等五代溫室,完整地記錄了戈壁農業的發展,可稱得上是溫室的‘博物館’。”總寨戈壁農業産業園管委會主任閆生軍介紹説,2009年的第一批溫室是紅磚砌墻的簡易大棚。此後,日光溫室的設計與建造技術快速更新,幾乎每2至3年就更新換代一次。如今,第五代全鋼架裝配式溫室已廣泛推廣應用。

  閆生軍説,相較于前四代溫室,全鋼架裝配式溫室不僅建設速度快、成本較低,而且光照充足、保溫性好,易於形成棚內小氣候,特別是大跨度無柱結構,空間寬敞,適合機械化作業,可極大提升種植效率。

  掀起溫室的門簾,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一串串、一排排水果番茄簇擁在植株藤蔓上,紅的像瑪瑙、綠的似翡翠、黃的如琥珀,惹人喜愛。步入溫室,後墻體上一排新型光伏發電板格外引人注目。

  “自從有了這套設備,農作物就像睡在‘電暖炕’上,即使天氣特別冷,蔬菜也可以正常生長。”東洞戈壁生態農業産業園種植戶李佳國説,光伏面板白天吸收太陽能,為蓄水罐內的儲藏水加溫,晚上把熱水輸送到地下管道循環散熱,給農作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隨著溫室結構設計、日光管理等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一座座現代化溫室拔地而起,進而盤活了廣袤的戈壁資源。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發展,肅州區先後建起東洞、總寨兩個萬畝戈壁農業園區,銀達、西洞兩個5000畝戈壁農業園區,全區戈壁日光溫室面積達到3萬畝,智慧連棟溫室面積11萬平方米,並且還以每年新建1萬畝戈壁日光溫室的速度遞增,走上了綠色高品質發展之路。(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科技賦能田間管理更智慧

  除了溫室硬體創新外,溫室內、行株間更是滿滿的“黑科技”,蘊含著創新大文章。

  首先,農作物賴以生長的土壤是“造”出來的!

  “與沙漠農業相比,在戈壁上發展農業更具挑戰性。”酒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張國森介紹説,沙土雖不肥沃,但容易改良,而戈壁除了大小石頭,就是粗沙礫,挖地三尺也很難見到土。

  “其實,農作物生長需要的是各種營養元素,並非無土不可,依託于無土栽培技術,完全可以造‘土壤’。”張國森欣喜地告訴記者,思路的轉變讓戈壁農業“缺土”難題迎刃而解。

  在中以(酒泉)綠色生態産業園標準化溫室裏記者看到,一棵棵爬藤番茄已有2米高,一株株盛果期的西葫蘆碩“瓜”纍纍,而其生長的“土壤”僅是枕頭大小的基質包,其主要成分是秸稈、尾菜、畜禽糞污等農廢資源。

  經過多年試驗探索,當地研發生産有機基質配方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6項,並且實現了有機基質用量的標準化。每畝日光溫室需要有機基質67立方米,可轉化利用秸稈、尾菜、畜禽糞污等農廢資源約125立方米。有機基質使用後還能還田提升地力、改良土壤,實現無害化循環利用,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

  其次,水是“節”出來的!

  “以前水澆地,現在水澆苗。”智慧化滴灌、噴灌讓戈壁農業最大限度減少用水成為可能。在肅州區戈壁農業産業園,種植戶對節水滴灌技術編出了誇讚順口溜:“拉個細管管,開個尕眼眼,滴著幾點點,濕得一片片。”

  記者注意到,在田間均布設了墑情感測器和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設備,田間的氣候、水分等數據能夠實時回傳到智慧水務系統中。在智慧聯動玻璃溫室裏,水肥設備甚至能根據作物生長數據,結合環境自動調節給水量,給水量按滴算,每棵作物都有專屬的“喝水”檔案。

  “這套設備是集信息採集、灌溉監控、輪灌計劃、用水統計為一體的智慧節水灌溉系統,農戶可以針對田間墑情和系統分析作物需水情況進行遠程控制管理,實現‘遠程管家式’精準澆水。”大禹節水(酒泉)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琴介紹説。

  ……

  在溫室裏,一幕幕不看天吃飯的農業“科技秀”時時在精彩上演。近年來,肅州區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戈壁農業發展的“動力源”,建立戈壁農業研發推廣服務中心和專家智庫,加強科技創新研發和核心技術攻關,先後研發出25項實用技術,制定戈壁農業“酒泉標準”13項。

  “數字農業”打造生産新業態

  在東洞科技創新示範園區水肥一體化中心,種植戶只需點擊手機軟體就能控制溫室裏的比例施肥器,精準掌握澆灌的時間和水肥用量,隨時隨地調節溫度和濕度……進入數字化時代,溫室管理更精準、省工、省時。

  “我的63座溫室全種的是番茄,這兩天進入成熟期,每天有2萬斤出棚上市,每天收入約7萬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溫室裏,種植大戶梁霄正在忙碌地組織工人採摘、裝運番茄。

  在科技創新的驅動下,肅州區戈壁農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全區發展高效蔬菜種植面積達30萬畝,種植蔬菜、食用菌、林果三大類120余個種植品種,年産各類果蔬12萬噸,産值達到8億元以上。戈壁農業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特別是,伴隨戈壁農業蓬勃發展和科技創新要素的快速聚集,當地孕育誕生了一大農業龍頭産業——制種業。

  走進肅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連片智慧溫室整齊排列,棚內碩果纍纍,生機盎然。在6000平方米的育種試驗區內,培育有番茄、辣椒、南瓜、洋蔥、花卉等15大類4600多個品種。

  “我們對上千個品種統一管理,進行生長試驗,經過對風味、果形、色澤、産量、儲存、抗性等因素考核後,篩選出最優品種。”技術員常春介紹説,目前園區已建成種子試驗研發基地3000畝。

  走進總寨鎮千畝玉米“無人化農場”,兩台無人駕駛拖拉機正在北斗導航系統的精準定位下,自動開展施肥、滴灌、覆膜、播種制種玉米。

  農場建設方——酒泉奧凱種子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秋峰説,“無人化農場”在綠色種植管理與智慧技術相結合、精準導航與種植經驗模型人工智能AI技術相結合兩個方面進行創新,突破了多農機導航定位等關鍵技術。

  ……

  目前,肅州區擁有種子生産加工企業146家,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全産業鏈生産模式,與80多個國家(地區)及全國近千家種子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代繁品種達到4900多個,代繁面積達到全區瓜菜制種面積的80%。

  “科技創新是戈壁農業發展的‘動力之源’。”肅州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徐世勇説,科技引領、數字賦能,未來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將大大減輕農民的體力勞動,降低農業生産成本,提升農産品的品質和産量,肅州區戈壁農業也將續寫新的發展篇章。(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