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再造秀美山川 構築綠色屏障
2022-05-24 10:43:08來源:甘肅日報編輯:王奇英責編:趙春曉

  原標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黨代會 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採訪活動】再造秀美山川 構築綠色屏障——河西走廊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紀實

【生態】再造秀美山川 構築綠色屏障_fororder_張掖

  初夏,張掖市甘州區城市濕地公園,綠意盎然,景色如畫。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楊永偉

  巍巍祁連,山變綠了、水更清了、林更密了,一些曾經難覓蹤影的野生動物頻頻現身……

  河西走廊南靠青藏高原、北臨北方防沙帶,在全國生態格局中佔據重要位置。

  近年來,位於河西走廊的張掖、武威等市借力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試點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推進祁連山、黑河、石羊河、北部防風固沙區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不斷平衡山、水、沙、綠之間的關係,生態環境整治大見成效。

  關礦還綠,讓祁連山休養生息

  橫亙綿延的祁連山脈是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從山間發源的河流滋養了富饒的綠洲和大片草原。

  走進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的康樂草原,成群的牛羊“灑”落其間,藍天白雲下,遠處積雪覆蓋的山巒與近處新綠初現的草原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美妙的畫面。

  “2017年以來,我們將‘山水工程’與祁連山生態環保問題整治結合起來,並投資1.86億元完成了458處礦點的生態恢復治理。”張掖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金龍告訴記者,保護區內的117個礦點已經全部關停退出。

  大大小小上百個礦業權關停退出,並不是一項簡單工作。張掖市按照“先小後大、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為每個礦權量身定做退出方案。圍繞登出、扣除、補償三種退出方式,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與礦業權人坐下來“面對面溝通”,直到達成退出協議。

  “礦山退出了,如何全面開展礦區生態保護修復就成了我們面對的另一個難題。”王金龍説,張掖市突出祁連山和黑河流域兩大生態系統的特殊地位,把祁連山、黑河以及山間森林、草原作為一個整體開展修復,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服務功能。

  “礦山治理除了消除安全隱患,更重要的是恢復生態功能。”肅南縣自然資源局項目辦主任羅英文介紹,當地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原則,在修復區域內種樹、種草,且種樹要保證樹苗100%的成活率、種草要達到85%的覆蓋率。

  肅南縣白泉門砂金礦區一棵棵樹苗生機勃發。牧民蘇文全説,現在沒有人挖礦了,大山又變綠了。

  白泉門砂金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總投資5988萬元,除了完成採坑回填、拆除廢棄建築物、河道護堤建設等基礎工程,還在礦區栽植雲杉苗木7萬多株,使區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改觀和提升。

  “十三五”期間,肅南縣實施了46個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項目,完成投資7.2億元,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大見成效,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該縣也成功入選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

  流域治理,讓“兩河”清水長流

  祁連山融雪形成了黑河、石羊河等五大水系多條支流,哺育了河西走廊的一個個城市。近年來,張掖、武威統籌開展黑河、石羊河流域以及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一河清水繞古城”的生態新畫卷徐徐展開。

  水草輕搖,野鴨嬉戲,流經張掖市區的黑河,水道蜿蜒曲折。治理前,黑河河勢不穩、寬淺散亂,縱坡坡降較陡,沖刷嚴重,河道內生態系統脆弱。

  “張掖市實施祁連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通過全流域總體規劃,分三期對黑河城區段進行治理。”張掖市水投公司總經理李得超介紹,項目主要是在保障黑河城區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以河道水系連通、水生態修復、河岸林草植被恢復及防風固沙林帶建設為主,兼顧濱岸帶、親水下河步道等水生態建設。

  李得超説,如今,黑河治理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涵養水源,更有利於當地水生態的穩定性。

  “黑河與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共涉及30個子項目,投資14.5億元,目前均已通過驗收。”張掖市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科科長胡郭睿介紹,當地以黑河重點流域為單元開展系統整治,對黑河城區段、隆暢河、童子壩河、馬營河、平易河等主要干支流,採取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流域綜合治理,治理河道13.9公里、水土流失面積134.5平方公里,疏浚河道11.2公里,造林4.35萬畝,實現了河湖泊水體休養生息。同時,通過系統實施保護區農牧民搬遷、林草植被恢復、水生態環境保護等項目,提升保護區生態功能。

  淙淙流淌的石羊河,見證了武威市治水興水的歷史。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影響,武威市水資源短缺、用水矛盾突出,尤其是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2007年以來,中央財政投資支持實施石羊河重點治理工程,流域生態惡化趨勢得到遏制。

  近年來,武威市以石羊河民勤段紅崖山水庫周邊區域為重點,開展了民勤石羊河濕地保護恢復工程,營造胡楊林8455畝,在紅崖山水庫庫區島嶼和周邊栽植各類喬木灌木26萬株,恢復了區域內濕地。

  “通過對石羊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武威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資源環境持續改善。”武威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李萬鵬説。據氣象遙感監測,2019年祁連山武威段積雪面積較多年平均量增加26%;民勤縣蔡旗斷面過水量超4億立方米,創1972年以來歷史新高。

  黑河、石羊河流域生態的綜合治理,不僅形成一條壯美的城市生態景觀帶,還築成一道穩固的城市生態安全屏障。武威市石羊河被評為全國示範河湖,張掖市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治沙造林,把沙漠變成綠洲

  武威市古浪縣位於河西走廊東端、騰格裏沙漠南緣,全縣風沙線長達132公里,有重點風沙口20多個,沙化面積238.9萬畝。

  寧靜的小村莊,遮天蔽日的滾滾沙塵席捲而來,一片昏黃……古浪縣八步沙治沙紀念館裏展演的短片,真實再現了上世紀古浪縣沙暴肆虐的惡劣生態。

  如何在生態保護與自然利用之間找到平衡,是古浪縣面臨的一大課題。

  古浪縣自然資源局生態保護修復股王宗勇介紹,古浪縣按照“南護水源、中保綠洲、北治風沙”的生態建設方針,依託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省級防沙治沙等重點生態建設項目,在南部山區做好水源涵養林建設、在中部川區推進國土綠化倍增行動、在北部沙區開展荒漠化防治與治沙造林工程,成效明顯。

  在八步沙林場,隨處可見不同類型的植被。“這裡有榆樹、沙棗,還有檸條,它們十分耐旱,根系發達,往沙漠深處扎,對防風固沙十分有利。”林場副場長賀中強介紹,40年來,以八步沙“六老漢”為代表的林場三代職工與乾旱和風沙頑強抗爭,採取工程治沙與生物治沙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大規模治沙造林活動。

  “我們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第二代治沙人創新應用‘網格狀雙眉式’沙障結構,實行造林管護網格化管理;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嘗試‘打草方格、細水滴灌、地膜覆蓋’新技術進行防沙治沙。”賀中強説,截至目前,八步沙林場累計完成國家“三北防護林”建設13.7萬畝,草方格壓沙4萬畝,封沙育林育草37.6萬畝,通道綠化200公里,農田林網5000多畝,栽植各類沙生苗木4000多萬株,花卉、風景苗木1000多萬株。

  古浪縣通過“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等治理模式,在適宜封育區域營造防風固沙林,同時人工撒播沙蒿、沙米、檸條等籽種,形成了喬灌草相結合的防風固沙林體系;同時,建成了以甘蒙省界、新修治沙道路、民調路沿線為主的三道防沙屏障。目前,該縣林草植被蓋度由治理前的20%恢復到目前的60%以上,沙進人退局面得到有效遏制,生態持續改善。

  “我們綜合考慮沙、水、林、草等因素,從樹種選育、造林模式、林草自然更新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全面提升民勤防沙治沙水準。”王宗勇介紹,古浪縣還積極拓展防沙治沙渠道,探索推行“互聯網+防沙治沙”模式,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愛心公益林活動,不斷打造綠色長城,築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通訊員 寧晶 王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