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數字浙江     |      直觀中國      |      長三角      |       看浙裏        
300萬!浙江省政府的這項大獎頒給了誰
2022-07-07 16:54:24來源:浙江新聞編輯:賈曉茹責編:趙銀平

300萬!浙江省政府的這項大獎頒給了誰_fororder_1

  楊衛、施一公獲浙江省政府大獎!

  據浙江省政府網站,近日浙江省政府公佈了關於2021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上面顯示:省政府決定授予楊衛院士、施一公院士浙江科技大獎。

  同一決定中,還公佈了浙江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以及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等獎項的相關獲獎情況。

  這裡先來談談什麼是浙江科技大獎。

  據《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省人民政府設立浙江省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省科學技術獎包括這些類別:浙江科技大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浙江科技大獎是其中的最高獎,它授予浙江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個人、團隊,每年授予數量不超過2項,獎金每項300萬元。

  2020年7月,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浙江首次頒出科技大獎,獲獎者分別為李蘭娟(個人)和張建鋒團隊。

  當時對此的相關報道稱:李蘭娟院士是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獲得者,首創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獨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成功阻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推動我國在新突發傳染病防治領域成為國際領跑者,疫情期間不顧花甲年高帶隊前往武漢,堅守抗疫一線,為疫情防控貢獻了“浙江力量”。

  張建鋒團隊則是組織開發“城市大腦”技術架構體系,人工智能科研實力進入全球第一梯隊。疫情發生後,三天內開發出健康碼引擎,成為數千萬人工作生活通行證,提供了精密智治的“浙江方案”。

300萬!浙江省政府的這項大獎頒給了誰

2021年6月,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省人民大會堂舉行。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胡元勇 攝

  2021年6月,浙江再次頒出浙江科技大獎,當年獲獎者1人,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雲鶴。

  據報道,潘雲鶴作為我國《人工智能2.0發展戰略研究》的提出者和項目負責人,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的形成、發展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對傳統人工智能內涵和外延進行了拓展,領導完成了人工智能與創新設計等領域國家重大戰略諮詢研究項目,為國家發展戰略部署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持,並致力於其在杭州和寧波等重點城市實施示範,為浙江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高品質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今年4月,浙江省科技廳網站發佈了《2021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受理情況公示》。公示稱,根據《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相關規定,對通過形式審查的2021年度省科學技術獎候選者主要情況予以公示,其中浙江科技大獎3項,自然科學獎160項、技術發明獎48項、科學技術進步獎863項,公示時間為2022年4月7日至13日。

  在這個公示中,楊衛、施一公等獲浙江科技大獎提名。

  浙江大學官網顯示:楊衛1954年2月出生,北京人,固體力學專家。2006年起任浙江大學校長。1976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鍛壓專業,1981年在清華大學獲碩士學位,1985年在美國布朗大學獲博士學位。2001年起被聘任為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院士。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宏微觀破壞力學、結構完整性評價、材料的增強與增韌、微小型航天器研製。

  西湖大學官網顯示:施一公,1985年保送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係,1989年提前一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隨後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1998—2008年曆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教授。2008年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2018年至今,擔任西湖大學講席教授、校長。

  他的研究方向為主要運用結構生物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手段研究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細胞內生物大分子機器的結構與功能。

  近年來,浙江不惜重金,大幅提高獎勵標準,重獎科技人才,像2020年那次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頒出的獎金就達到3690萬元,這也顯示了浙江對科技創新的渴求。(記者 黃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