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數字浙江     |      直觀中國      |      長三角      |       看浙裏        
“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研討會在寧波余姚召開
2022-07-29 15:07:2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賈曉茹責編:尹紅燕

  7月28日,由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主辦,余姚市人民法院、西北政法大學馬錫五審判方式研究院、杭州師範大學楓橋經驗與法治建設研究中心承辦的“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研討會在寧波余姚法院順利舉行。本次研討會採用線上線下方式進行,並通過余姚法院視頻號、姚界APP進行全程直播,近萬名網友在線觀看。

  開幕式上,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王水維與西北政法大學中華法係與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執行院長汪世榮分別進行致辭。王水維對各位專家教授的熱情參與及線上朋友的密切關注表示了感謝,並介紹了寧波余姚底蘊深厚的三大文化的主要情況以及余姚梁弄法庭在爭創“楓橋式人民法庭”過程中所取得的工作成效。汪世榮認為全國“楓橋式人民法庭”的創建活動立意高遠,並以發揮人民法庭在基層社會綜合治理中的作用為主題,對人民法庭積極探索參與基層社會綜合治理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會議按照“楓橋式人民法庭”的探索與實踐、中國傳統優秀法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紅色法治文化的歷史傳承等三個單元展開討論。

  “楓橋式人民法庭”的探索與實踐單元由余姚市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吳偉民主持,杭州師範大學沈鈞儒法學院副院長、楓橋經驗與法治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余釗飛圍繞如何創建“楓橋式人民法庭”進行主題發言,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馬金平彙報了《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之寧波解法》課題的基本情況。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杭州師範大學數字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陳京春認為余姚法院在數字法院建設上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在全國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並希望余姚法院能夠結合“楓橋經驗”,圍繞以人為本,創建全域數字法院建設的余姚模式,用數字化手段傳承和發展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精神實質,將數字法院建設的余姚模式進行系統化,形成上下貫通、橫向跨步協同的系統模式,實現便民訴訟、源頭治理的最終目標。

  浙江工業大學文化與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律顧問石東坡認為本次研討會標誌著“楓橋式人民法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進入到一個新階段。石東坡就課題研究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切實把握這一主題的獨特性,將寧波余姚和梁弄法庭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因子創造性地轉化和應用;第二,把握主題的協同性,既要發揮人民法庭的獨特優勢,又要與其他治理主體之間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第三,強調人民法庭自身在工作的內外部機制的有機性,能夠將解紛和審判切實地統一起來。

  中國傳統優秀法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單元由余姚市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韓利榮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革命根據地法制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趙曉耕,西北政法大學中華法係與法治文明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新時代楓橋經驗研究院執行院長汪世榮,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師偉,安慶師範大學六尺巷和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邱少暉分別進行主題發言。

  趙曉耕以《正確理解傳統法文化》為題進行發言。趙曉耕表示,首先,從“傳統”的含義出發,禮儀應當合乎當地的實際情況,國家的法律是否有效,則反映在能否為百姓所相信、所尊重;其次,傳統法律觀念是立法、司法實踐中的精華,能進一步梳理現行法律規定的概念邊界,更好地解決法律與道德衝突時法律的適用問題;最後,傳統法不僅僅是一種觀念價值,它還是中國社會大多數民眾更容易接受的一套行為規範,因此要關注傳統法對現代法治的影響,關注傳統法文化對當下的批判意義,正確理解傳統法文化。

  汪世榮以《中國鄉村治理的文化傳統及意義》為題進行發言。他認為四類傳統文化資源對當今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一是中華法係,要從制度、價值、觀念三個層面講述其內容,重視中華法係中個體與群體的關係;二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傳統資源,中華民族有基層自治的悠久傳統,其鮮明的特色影響至今;三是中國傳統法文化自身的特點,不僅僅表現在治人和治法的關係,更是要發揮法治文化的先導作用;四是中國傳統法治資源,強調發揮法文化的先導作用,重視人的發展,尊重公民權利。

  張師偉以《黃宗羲政治理想國中的治法與治人》為題進行發言。張師偉表示,黃宗羲對中國傳統政治的理想狀態做出了近乎完美的描述,治法與治人是相互配合的關係,治法的順利運行需要治人,治法的價值依託是有德行的愛民之人。對現代中國而言,就要構建自身的概念體系、話語體系、理論體系,在實踐中對傳統進行現代轉化。

  邱少暉以《和解文化助力楓橋式人民法庭建設》為題進行發言。他通過“六尺巷”的故事充分闡釋了和解的內涵、和解文化的産生及其當代價值,並就和解文化與人民法庭建設相結合的路徑提出了相應的意見。

  紅色法治文化的歷史傳承單元由余姚市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韓利榮主持,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加良,西北政法大學馬錫五審判方式研究院院長、教授馬成,西北政法大學楓橋經驗與社會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王斌通,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法學博士韓偉進行主題發言。

  劉加良以《訴前調解中的人民參與》為題進行發言。劉加良從加強訴前調解中的人民參與和鞏固訴前調解中的人民參與的成果兩大方面進行深入分析,認為要將群眾路線和糾紛解決相結合,充分挖掘調動群眾當中解決糾紛的有效資源。

  馬成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研究與實踐》為題進行發言。他認為馬錫五審判方式與楓橋經驗的關係是一體兩面的關係,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實踐探索。人民法院要積極參與社會治理,深入貫徹馬錫五審判精神,以楓橋經驗精神為價值引領,打通司法服務的“最後一公里”。

  王斌通以《厚植人民法庭建設的紅色法治文化根基》為題進行發言。他強調梁弄法庭有著良好的紅色法治文化根基,並就梁弄法庭建設提出三點建議:第一,要將法庭創建同傳統優秀法治文化相結合;第二,要將法庭創建同浙江精神相結合;第三,要將法庭創建同楓橋經驗發展相結合,同新時代訴源治理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

  韓偉以《人民司法參與社會治理的優良傳統》為題進行發言。韓偉從“從司法為民到人民司法”和“作風——司法模式”兩個角度出發,介紹人民司法在延安時期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的“無訟”“定分止爭”傳統,認為人民司法要秉持人民性,參與社會治理,積極與多元主體協作參與社會治理,並運用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形成更加良善有序、符合法治精神的基層社會治理。(文 林昕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