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曲阿萬倉濕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韋德佔
紅外線相機監測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甘南州生態環境局供圖
棲息在碌曲尕海濕地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張 勇
美麗的甘南草原。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韋德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近年來,甘南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樹牢上游意識、扛起上游責任,協同抓好大保護、共同推進大治理,使美麗甘南成為大美甘肅的亮麗名片。
花開長岸連天彩,潮起大河滿眼春。甘南藏族自治州作為青藏高原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補給區,近年來,全州上下深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深耕綠色發展沃土,培育綠色發展動能,擦亮綠色發展名片,加快建設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示範區。
書寫新時代治黃新篇章
初秋的甘南草原綠茵如毯、野花爛漫、牛羊點點,尕海湖如一顆璀璨的寶石鑲嵌在碧綠的草灘,河曲馬、黑頸鶴、白天鵝、藏原羚等野生動物就棲息在這片“世外桃源”……
甘南州被整體納入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全州97%以上的國土面積屬於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為有效遏制草原沙化退化,甘南州大力實施退牧還草、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試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等重點工程,初步探索總結出“植灌+草方格沙障+滅鼠+覆土+種草+施肥+封育管護+第二年補植補造”的沙化治理模式,和“轉場補飼+滅鼠(掃殘)+平丘+種草+施肥+季節休牧”的退化草原治理模式。在中度以上鼠害區繁育野化投放鼠害天敵銀黑狐,推行生態控鼠。
走進碌曲縣瑪艾鎮花格村,高級畜牧師劉承傑正在和同事們開展樣方試驗,他熟練地將草場上的金露梅灌叢圈出一個4平方米的樣方,通過一系列試驗,測算牧草生産量,對草原進行檢測和評價。
“經過多年治理,中度以上退化草原面積迅速減小,生物多樣性不斷提高,眼前的這片草地,每平方米的植物種數可以達到28種以上。”劉承傑説。
近年來,甘南州全面把生態保護作為立州之本,把綠色發展作為根本任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和建設工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不斷提升黃河上游水源涵養能力,探索走出了一條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相得益彰、互促共進的綠色發展之路。
截至目前,甘南州有效治理鼠害草原1187萬畝、流動沙丘3.82萬畝、潛在沙化草地21.86萬畝、中度及以上退化草原1557萬畝,僅2021年一年核減超載牲畜200.78萬羊單位……
通過一系列草原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加之牧民群眾觀念意識的轉變,甘南州天然草原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全州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97%,增長0.38個百分點。如今,甘南州草原重新煥發出新綠,流經甘南州的黃河得到了充沛的水量補給。
科學施策保大河安瀾
大河安瀾,人民夙願。
甘南州以戰略眼光、全局觀念、系統思維、創新意識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久久為功、馳而不息,讓山水林田湖草沙“協奏齊鳴”。
減超量、去存量、提品質,實現草畜平衡,找病灶、祛沉疴、治頑疾,還原自然底色。
甘南州在減畜和保收中找準發力點,發展設施養殖,擴大舍飼範圍,加大補飼力度,優化畜群結構,縮短出欄週期,切實減輕了草場壓力,穩定了牧民收入,實現了禁牧草原“禁得住”、超載牲畜“減得下”、牧民收入“漲得了”、草原生態“變得好”。
州、縣(市)在草原動態常規監測按時間節點有序開展的同時,結合草原有害生物普查、草原生態監測評價、草原生態現狀調查及評估等工作,對本區域草原資源生態狀況、生産能力和生物多樣性等各項指標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查,進一步完善草原動態監測資料,編制發佈了《2021年度草原動態監測報告》。發佈禁牧令,並在重點區域設立禁牧區和草畜平衡區大型標示牌,組織開展定期巡護和無人機巡查,指導各鄉鎮、村組制定嚴格的“村規民約”,以村民自治來推動草原合理利用。充分發揮草管員日常監管作用,將依法查處禁牧區偷牧盜牧、草畜平衡區超載過牧和違法違規破壞草原等方面的資料以“一案一卷”的形式納入年度工作臺賬。
並採用入戶宣傳、馬背宣傳、集中宣講等多種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對草原補獎政策內容、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要求、草原保護法律法規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和培訓,積極引導農牧民群眾從思想上認清超載過牧的嚴重危害,轉變“靠天生存”“掠奪發展”的落後觀念。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州核減牲畜數量達200.78萬羊單位,佔計劃任務的190.2%,各縣市均超額完成減畜任務。
從今年4月起,一場州縣鄉村四級聯動、10余萬黨政幹部、群眾全員參與、跨越4.5萬平方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行動在甘南州展開,標誌著甘南州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主題實踐活動拉開序幕。
“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科學開展國土綠化,提升林草資源總量和品質,鞏固和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為推動環境和氣候治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貢獻。”甘南州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權宏林説。
探索高品質發展新路徑
清晨,當卡加道鄉其乃合村山頭的黑幕剛剛退去,寂靜的草原只有大隊書記完代才讓家的燈微微亮著,他已經穿上雨鞋,拿著乾糧,出門去看望他的那群“牛寶寶”了……
跟隨完代才讓走進合作市其乃合養殖繁育基地,看著正悠閒吃草的犏雌牛,他的“話匣子”瞬間就打開了。“這可都是能賺錢的寶貝疙瘩,是英國的娟犏牛和本地的藏牦牛雜交後繁育的,比本地傳統的藏牦牛體型大、産奶量高、生長週期短。”
甘南州畜牧工作站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馬登錄説:“牦牛一般4-5歲出欄,平均價格在4500元,娟犏牛1.5歲即可出欄,平均價格在8500元;牦雌牛日産奶量3斤,犏雌牛日産奶量15斤。一頭犏雌牛日産奶量相當於5頭牦雌牛産奶量,真正實現了養殖由數量擴張向減畜增效轉變,取得了經濟和生態效益的雙豐收,實現了減畜不減産、提升品質不增數量、既提質又增效的目標。”
牧業向好,全局主動。
甘南州堅持強化科技投入,提升産出率。聯合科研院所,共同研究牦牛、藏羊高效養殖技術,提高繁活率,實現藏羊兩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
針對牦牛、藏羊生産性能下降的實際,甘南州以推進畜牧業産業化為載體,以畜牧業發展和生態保護為目的,以增加農牧民收入為核心,實施高原奶牛(娟犏雌牛)高效繁育暨牦牛、藏羊本品種選育體系建設項目,建成牦牛本品種選育、犏牛高效繁育、黃牛雜交改良三個産業鏈和種公牛交換使用的新機制,以及以甘加羊為主的藏係綿羊本品種選育模式,全面提高當地藏牦牛的個體生産水準和群體生産效益,減緩草場生産壓力,提高農牧民群眾經濟收入,走出了一條畜牧業高品質發展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甘南州已累計投入資金5.34億元,新(改擴)建牲畜暖棚1.6萬餘座,舍飼養殖牛2.2萬頭、羊4.65萬隻,有效促進了草原畜牧業轉型發展,緩解了天然草原承載壓力。
高原奶牛高效繁育只是甘南州畜牧業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
甘南州高度重視甘南州牦牛種質資源保護及提純復壯工作,把牦牛産業高品質發展作為生態建設之要、草畜平衡之需、産業發展之機、綠色崛起之路,加強甘南州牦牛種質資源保護,推動牦牛保護區種源開發利用,開展美仁牦牛新資源挖掘,積極推廣牦牛雜交改良。在碌曲、瑪曲、合作等縣市甘南州牦牛核心保護區外的區域,以及夏河、卓尼、迭部等牧區,建立牦牛雜交改良示範基地,引進半血野牦牛、阿什旦牦牛、多肋牦牛對甘南州牦牛進行雜交改良,提高牦牛個體生産性能。建立引入牦牛種公牛調劑供給機制,向家庭牧場、合作社、規模化養殖場提供良種。
同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努力適應生態建設需要和市場需求,優化産業結構,大力發展“飼草料種植-顆粒飼料加工-牛羊活畜補飼-有機肥生産-有機肥還田-飼草料種植”閉環式循環農牧業經濟,加快形成以科技進步支撐畜牧業産業發展的新格局,既保護了生態,又促進了全州生態農牧業健康發展。
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走進位於碌曲縣雙岔鎮毛日村的碌曲縣瑞豐草業有限責任公司,社員們正熟練地將成捆的青乾草倒入飼草粉碎機,然後將剛加工完的乾草碎末抬到草料稱重機上稱重。
“為全面推進補草畜牧業發展,我們成立了碌曲縣瑞豐飼草料種植加工基地,按照‘農區種草、牧區收購、牧區繁育、農區育肥’的工作理念,積極流轉土地建立優質牧草種植基地,實現了優質飼草科學化佈局、多元化種植、規模化生産、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為緩解草畜矛盾、助力草畜平衡提供了保障。”公司負責人拉毛加説。
良好的生態帶動了特色産業,特色産業又促進了生態保護。
甘南州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夯實高品質發展基礎,採取“旅遊+”模式,推動文化旅遊與現代農牧等生態産業的深度融合。
作為黃河流域生態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瑪曲縣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將鄉村振興和文旅結合起來,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挖掘和開發文化旅遊資源,構建旅遊大格局。
距離瑪曲縣城3公里的尼瑪鎮“首曲驛站”就是一處文旅融合的景區。驛站將歷史文化和當地遊牧民俗特色文化相結合,建設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休閒居住區和文化旅遊區,讓遊客在廣闊的牧場上,騎馬放牧,感受當地的遊牧文化。
今年59歲的薩合村村民勝利,以自家宅基地入股“首曲驛站”,開辦牧家樂當起了老闆。世代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從傳統畜牧業悄然轉型到旅遊業,為保護草原、保護母親河提供了有力的産業支撐。
甘南州生態地位特殊,生態優勢明顯,生態責任重大。面向未來,74萬甘南各族群眾正凝聚起綠色發展的強大力量,緊緊圍繞打造“五無甘南”、創建“十有家園”、加快建設青藏高原綠色現代化先行示範區的目標,努力把甘南建設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高地、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産業高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韋德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