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風吹個不停,“千年古城”的旌旗獵獵作響,衢江區高家鎮盈川村整村經營收儲的20幢農房正在加班加點裝修中,將用於發展唐風民宿,預計10月底完成裝修,11月投入試運營。
從建設鄉村到經營鄉村,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鄉村經營對於鄉村生態資源價值的轉化、各類資源的高效利用、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衢州市衢江區在整村經營機制的探索上蹄疾步穩——統一收儲資源、統一規劃開發、統一招商運營,推動山區農村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今年以來,衢州著力開發“生態標準地開發”應用,衢江生態共富村落開發E鏈通平臺基本完成開發,將作為整村經營的數字支撐平臺,實現整村資源展示、資産包整合和招商交易等功能。整村經營究竟帶來了哪些變化?近日,記者走進衢江多個鄉村探訪。
在“歡庭·行雲居”民宿,運營團隊進行業務學習。
化零為整
生態資源握指成拳
夜幕降臨在芝溪畔,天穹中群星璀璨,飛馬座和仙女座的4顆亮星組成了北半球夜空中“秋季四邊形”。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衢江區蓮花未來鄉村鋪裏自然村路溪社房車露營基地天天客滿,住宿、露營、燒烤、看星星等“房車+”新玩法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體驗。整個長假,鋪裏迎來遊客3萬餘人次。
眼下,鋪裏自然村是衢江“炙手可熱”的村莊之一,連同周邊的澗峰、五坦等大大小小的自然村,共同組成蓮花未來鄉村。去年底,在“國際花園社區”的角逐中,蓮花未來鄉村戰勝32個國家的22座城市和34個項目拔得頭籌。
鋪裏村的脫穎而出,離不開多年來的環境整治、美麗河湖建設、大花園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鄉村面貌發生根本改變,但僅靠這些並不夠。面對生態資源難變現、轉化方式少等難題,整村經營應運而生。
“農村生態資源豐富,但存在資源碎片化、變現難的問題,又缺乏後續經營。”衢江區發改局局長章李華道破玄機,正是從“區域性整村運營”理念破題,從規劃到建設、從招商到運營,將碎片化的資源整體打包、碎片化的政策集聚配套、碎片化的經營統一行銷,打造成蓮花未來鄉村,導入産業支撐。
整村經營的前提是整體掌控一個村莊的資源,獲得村莊的經營開發權。但在大部分農村,缺少開發主體。為此,衢江區成立衢州市衢江區康養生態資源運營有限公司和衢州衢江農業生態資源運營有限公司,作為“兩山合作社”的平臺公司,註冊資金3億元,通過它們摸清經營性資産、公益性資産、資源性資産,以及村民長期閒置不用的資産,整體收儲農村閒置資源。
目前,“兩山合作社”和8個村簽訂整村經營合作開發協議,收儲閒置農用地13300多畝、閒置農房135幢、林地700余畝、山塘水庫6座,吸引1429戶農戶、20個村集體參與生態資源平臺經營,為更多農村開展整村經營打下基礎。
有500多年曆史的衢江區黃壇口鄉茶坪村,完成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基建改造工程。茶坪村黨支部書記羅新建説:“去年以來村裏工程不斷,電線上改下、蓄水池擴容、停車場新建、道路拓寬,基礎設施配套再上一個臺階。”
茶坪村熱火朝天改造的背後,有一本集腋成裘的資金賬:整村經營統籌零散的政策性資金,爭取到區域協調資金、歷史文化村落保護資金、森林康養項目資金等各類資金4000余萬元。
“在掌握一個村絕大多數資源後,再進行統一規劃和統一基礎配套,提升村莊的經營價值。”衢江區重點項目建設服務中心副主任嚴雪芬説。其中,整村經營統籌零碎的政策性資金,爭取以“村莊經營”為導向的財政政策包,進一步支持村莊發展。
衢江區高家鎮盈川村打造初唐特色民俗風情文化未來鄉村,舉辦了一場古裝集體婚禮。 拍友 周蕓 攝
統一運營
像企業一樣經營村莊
喝兩碗迎客茶,唱一曲畬鄉歌。9月29日上午,衢江區舉村鄉西坑村的村民們載歌載舞,迎來衢江區第十二屆畬族文化節。
今年上半年,衢江區舉村鄉西坑村通過整村經營挖掘少數民族村的特色底蘊,憑藉“畬族風情”特色品牌成功入選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名單。
在衢江區,越來越多的鄉村以“整村經營”的理念,從本區域的個性、特色出發,實現山水與人文相容、古老與現代交織,提高自己的價值。當“兩山合作社”獲得村莊經營開發權後,以系統長遠的眼光設計經營方向,探索村落開發的路徑,實現村集體和村民增收。
正如每家公司都有適合自己的領域,每個村的經營方向也不一樣。
以“孟姜記憶 邂逅西周”為主題的衢江區雲溪鄉孟姜村,是因地制宜打造鄉村品牌的一個生動案例。在這裡,古渡、古塔、古墓帶給當地寶貴的風景和文化資源,在配套建設方面,衢江區投入4000萬元,打造衢州沿江公路的樣板,並種植百畝粉黛草形成花海景觀。國慶假期,僅孟姜村黃家山花園驛站就吸引遊客2.2萬餘人次。西周古墓的考古發掘入圍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文化資源,為打造“孟姜記憶 邂逅西周”品牌提供了豐厚土壤。
在挖掘當地村莊文化底蘊和特色産業的基礎上,整村經營結合未來鄉村建設,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原則,制定村莊經營發展的建設方案,在規劃、建設、開發上協同,保證村莊建設格調統一,推進村莊特色産業發展。記者發現,整村經營的各試點村中,有“田園·家”“沉浸式康養體驗”“初唐風情”等不同主題。
一些小村整村經營的效果立竿見影。地處衢江區最偏遠的舉村鄉黨委書記周正明説,論生態資源,地處烏溪江庫區的舉村鄉優勢明顯。“但論鄉村發展,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因為交通不便很吃虧,更需要做好經營。”
在舉村鄉石便村三角坵自然村這個只有15戶人家的小村裏,包下高端民宿“歡庭·行雲居”的一幢別墅需要2999元,但依然有遊客願意“一擲千金”。2021年,衢江區康養生態資源運營有限公司和浙江聯眾文旅集團合資成立衢州市衢江區眾康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歡庭·行雲居”後續經營。
“歡庭·行雲居”民宿保留了鄉土風格,又不失設計的匠心。每一幢樓都以古詩詞命名。村口的停車場停滿了車,民宿裏擺著茶席,遊客舉著手機,擰著各種造型自拍,大山深處冉冉升起一個新網紅村。
“網紅村不少是小村。”章李華表示,在整村經營試點中,小村更能體現“整村”優勢。尤其是一些小而精的自然村,可以用更少的成本收儲整村資源,後期改造、提升以及經營也更易見效。“但整村經營的核心,首先在於村莊是否整體整合了碎片化的資源,並有著整體和長遠的經營思路。”
衢江區雲溪鄉孟姜村種植百畝粉黛草形成花海景觀。
共享共贏
為農戶帶來真金白銀
收益如何分配,不僅是整村經營能否獲得村民支持的關鍵,也關係到整村經營如何實現生態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的最終目標。
在資源收儲過程中,一批農戶嘗到了甜頭。去年,衢江區發出了全省首份生態資源儲蓄單,蓮花鎮西山下村村民劉銀祥將自己140平方米閒置農房的10年使用收益權存到“兩山合作社”統一經營,獲得每年5600元的固定利息和區農商銀行給予的28萬元綜合授信額度。黃壇口鄉茶坪村村民吳文根197平方米的老房子被收儲,租期20年,獲得14萬多元收益,他説:“老房子已經空了很久,還能租出去,太不可思議了。”
在7個試點村中,“兩山合作社”每年支付給農戶的收儲租金近3000萬元。農房收儲的價格,也從每平方米25元提升到40元左右。鋪裏村3600萬元、東坪村1600萬元、盈川村7000萬元……生態資源平臺公司合計總投資2.1億元,主要用於農民、農田等各類資源的整體收儲,改造提升和景觀節點的配套建設等。
為推動整村經營順利進行,衢江區出臺《整村經營標準地機制》,除了制定整村經營的總體實施方案外,明確8方面11項標準建設機制,從生態環境、可開發資源等5個維度對村莊打分,作為開展整村經營的門檻,更重要的是,還對整村經營的資源分級定價、收益分配方式等作出了規定。
真金白銀的收益,才有説服力。
根據整村經營的收益分配方案,可預見的收益共有資源儲蓄收益、資産轉讓收益、項目運營收益、股權分紅收益、政策補助收益5方面,由生態資源平臺公司、農民、村集體、第三方經營主體四方共享分紅。分配方式也形式多樣,有按合同履約兌現、資源收儲按約定一次性支付、資産轉讓不少於10%支付給村集體、按資産佔股比例分、固定收益分紅等不同方式。
除了資源儲蓄收益,投資收益分紅更為可觀。整村經營的開發運營收益按約定的全村儲蓄資産總額佔股比例,分配到村集體。舉村鄉西坑村的洋西巒民宿有3類股東,村集體、農戶、運營公司分別佔股60%、20%、20%。截至今年9月底,經營性收入55萬元,除去各類成本,村集體獲得分紅18.5萬元。
統一資源整合、統一配套建設、統一招商交易,統一開發運營,整村經營的一套整體操作,還提高了村莊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引進更專業的市場主體,接過整村經營的接力棒。
作為中國民宿高端品牌,西坡集團投資1300萬元深度參與茶坪村的改造。今年年底,西坡茶坪項目將投入運營,預計每年可接待遊客10萬人,帶動周邊300個以上村民就業。在未來鄉村的核心區,鋪裏自然村的成效更為顯著,已經引進各類社會資本5000萬元,房車基地、萌寵樂園、精品民宿集群等業態在村裏相繼涌現。
社會資本青睞鄉村,除了對鄉村的肯定和信心,還帶來了運營團隊和運營人才。
浙江聯眾文旅集團董事長余學兵是回鄉投資的新鄉賢。他説:“鄉村運營由於其資源的特殊性,需要一個專業的團隊、一批懂鄉村的人以及一系列的屬地資源和市場資源,才能真正運營好一個鄉村。”
28歲的汪薈張羅著“歡庭·行雲居”的大小事。他的職位是眾康公司的運營經理。這是舉村鄉第一位職業運營經理。現在,他的團隊有7人常駐三角坵村。
資源整合、統一運營、利益共享,整村經營推動生態資源向美麗經濟轉化。(記者 于山 肖淙文 共享聯盟·衢江 豐莉)
【浙江新聞+】
經營村莊是一門必修課
張明生
整村經營的核心內涵就是“經營村莊”,鄉村要“出圈”,經營是關鍵。如何經營村莊?這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門“必修課”。
衢州市衢江區以整村經營理念,解決鄉村生態資源變現難、富民業態少、經營人才缺的難題,這對於實現鄉村振興與推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整村經營有利於激活大批鄉村沉睡資源。村莊許多資産、資源散落在村落各處,長久荒廢,長期閒置。通過開展整村經營,整合鄉村種類資源,開啟“村集體+投資企業”“村集體+投資企業+村民”或“村集體+運營商”“村集體+運營商+村民”等多種合作與創業模式,有利於“生態産品”變現。整村經營有利於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個體經營”相當發達、“集體經營”相對滯後,這個現象在一些農村存在。整村經營突出在村黨組織領導下,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強化集體經營,壯大集體經濟,實現村集體、農戶、運營公司或投資商等合作共贏,有利於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
整村經營也要求涉農部門、鄉鎮農村的黨員幹部進一步增強“整村經營”意識,提高“經營村莊”能力,積極助力壯大村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收入。(作者為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