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大美祁連山貢獻氣象力量
微波輻射計。
全固態x波段雙偏振多普勒天氣雷達。
現代化氣象觀測場。
新舟60國家增雨作業飛機機組成員完成作業任務後與甘肅省氣象局專家留影。
雲雷達。
移動式C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甘肅省氣象部門立足本職工作,主動融入祁連山生態保護,通過打造“空天地一體”的生態氣象監測網絡,實施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工程,實現融入式祁連山生態保護機制評估服務常態化,推動祁連山生態保護工程再上新臺階。
打造“空天地一體”的生態氣象監測網絡
如何借助氣象科技發現祁連山的美,更好地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形成有特色、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是擺在甘肅省氣象部門面前亟待解決的一道難題。而打造“空天地一體”生態氣象監測網絡不僅可以實現祁連山生態要素監測,也是發現祁連山之美的重要手段。
近年來,甘肅省氣象部門不斷摸索工作方式和尋找適合西北實際的發展模式,加強生態氣象站網建設,最終形成以多源衛星遙感為主,以地面監測為輔的全要素、立體化的天地空一張網的生態環境氣象觀測系統。
目前,甘肅省氣象部門已建成包括風雲系列衛星地面直收站、多普勒天氣雷達、自動氣象站、鐳射雷達、酸雨、溫室氣體、氣溶膠觀測等組成的生態氣象監測網。
同時,持續開展祁連山區域包括水、土、氣、生在內的40多種要素的生態氣候環境監測,製作上報《祁連山區生態氣候環境狀況分析及建議的報告》《甘肅省生態遙感報告》《甘肅省遙感監測産品真實性檢驗報告》;落實綜合氣象觀測“十四五”規劃,完善祁連山氣象綜合觀測體系,開展祁連山大氣邊界層、近地層通量等23項大氣要素監測,林草自然物候觀測、生物多樣性調查等8項生物要素監測,地下水位、降水滲透深度等5項水環境要素觀測,形成特色鮮明、覆蓋面廣的多點、多要素地面生態氣象監測網絡;與環保、測繪、水利等部門開展設施共建、資料共享,將河西地區氣候變化研究等科研成果源源不斷地應用在生態氣務服務中;開展祁連山草原、荒漠、濕地等重點生態系統和山脈周邊城市群生態環境要素動態變化監測評估;開展分災種的生態環境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
圍繞“雙碳”目標,甘肅省氣象部門大力推進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儲量和可開發利用量的全面勘查評估,提升風電、光伏發電功率預測水準。同時,加強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完善新能源氣象服務體系,緊抓我省著力建設全國重要能源供應基地的重大機遇,重點攻關風能、太陽能氣象服務關鍵技術研發。通過不斷鞏固生態環境氣象評估業務,建起了環境監測預警的另一張大網。
實施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工程
“提高人影科學作業、精準作業、安全作業水準,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品質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防災減災救災、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和人民群眾安全福祉提供堅實保障。”這是在今年2月25日召開的甘肅省飛機人工增雨(雪)工作協調會上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提出的要求。
按照這一要求,甘肅省氣象部門積極落實《“十四五”生態氣象服務保障規劃》提出的人工影響天氣相關任務,有效發揮氣象在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建設中的作用。在祁連山生態修復重點區,利用大型無人機、新舟60高性能增雨飛機和地面作業裝備,常態化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有效增加降水。
隨著《“十四五”人工影響天氣發展規劃》《甘肅省“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甘肅省氣象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的出臺,甘肅省氣象部門統籌提升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技術、裝備品質、科技支撐能力和安全管理水準,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等關鍵領域攻關力度進一步加大,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服務能力逐步提高。
加強西北區域、甘肅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建設,推進祁連山地形雲增雨(雪)試驗基地建設,繼續實施地面固定作業點標準化建設,推進大型無人機人工影響天氣業務體系建設。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協調會議制度,優化政府主導、部門合作的聯動機制,完善統一協調的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和作業體系,將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生産納入各級地方政府安全生産管理體系。在祁連山區陸續建成人影火箭增雨點37個、高炮增雨點18個、焰彈作業點4個,並在武威、張掖和酒泉開展常年和季節性的人工增雨(雪)作業。
近年來,甘肅省氣象部門抓住有利天時在祁連山腹地開展地面增雨作業,有效增加了山區積雪和四大河流的來水量,為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和重點治理控制性目標的完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實現融入式祁連山生態保護機制評估服務常態化
積極融入祁連山生態治理工作才能發揮“決策參謀”的重要作用一直是甘肅省氣象部門開展生態氣象服務的理念。
為此,甘肅省氣象部門密切關注政府需求,緊盯熱點問題,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積極作為,不斷提高生態氣象決策服務能力,使評估服務成為常態化。制定《甘肅省氣象局加強氣候變化工作實施方案》等重大決策材料,並得到重視。上報《甘肅生態文明建設應高度重視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報告》《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努力服務精準扶貧》等生態文明建設建議和決策參考報告。
甘肅省氣象局與省政府督察室建立協調溝通機制,定期報送整改工作進展;與省環保、測繪、水利等部門探索開展設施共建、資料共享的協同發展機制,共同編制《甘肅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與省科技廳建立科技項目儲備機制,制定祁連山人影技術研發立項指南;建立祁連山生態監測報告定期發佈制度。利用多年遙感資料、地面生態監測及科學試驗數據,每月發佈生態品質氣象評價、荒漠區乾旱監測分析等生態服務産品,定期發佈祁連山區積雪覆蓋、水庫及青土湖蓄水動態信息,定期與水利部門聯合發佈祁連山三大內陸河來水量預測産品,形成了評估服務的常態化機制。
推動祁連山生態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甘肅省氣象部門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領域起到示範引領作用。構建祁連山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系統綜合監測預警體系,為強化協同創新提供基礎平臺;加強氣候變化對祁連山生態安全影響研究,為綠色低碳示範區建設提供科技支撐;打造祁連山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示範區,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典範;加強氣候變化對祁連山區水源涵養林、綠洲及荒漠類草原等生態脆弱敏感區影響的綜合評估和適應對策研究;在祁連山開展全年性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以地面、高空、機載監測系統,省級人影指揮中心,飛機增雨基地,地面增雨基地和人影作業指揮平臺為依託,建立集飛機、火箭及地面碘化銀燃燒爐等多種作業方法和作業點為一體的科學化、規模化人影系統,為大美祁連山貢獻氣象力量。(文 倪永強 于仕琪)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