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月19日訊(記者 鄧桂明)1月19日上午,湖南省政府新聞辦在長沙召開2022年度湖南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佈會,省統計局局長向世聰介紹2022年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一季度平穩度“坎”,二季度迅速企穩,三季度重回“6”左右,四季度決戰決勝,全年主要經濟指標難中有進、穩中向好。根據地區生産總值統一核算結果,湖南2022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8670.37億元、同比增長4.5%。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4602.73億元、增長3.6%,第二産業增加值19182.58億元、增長6.1%,第三産業增加值24885.06億元、增長3.5%。
産業發展逆勢而進
農業保持平穩。扛牢農業大省責任擔當,在水旱交攻下,強力推進“六大強農”行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穩定糧食生産,加快建設優質湘豬等6個國家級優勢特色農業産業集群,全力穩定農業基本盤。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3.7%。
工業穩步增長。聚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全面疏通“3+3+2”産業集群堵點卡點,迅速出臺“穩工業26條”,加快製造業關鍵産品“揭榜挂帥”,實施“産業鏈供應鏈提升工程”,工業成為穩住經濟大盤的“壓艙石”。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7.2%,其中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5%;3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增長面達87.2%,其中石油加工、汽車製造、電氣機械和器材、電子信息增加值分別增長36.8%、21.3%、15.9%、15.6%。
服務業穩定恢復。以超常規舉措推動服務業恢復發展,精準出臺“促服務業36條”,大力培育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高品質舉辦首屆湖南旅遊發展大會,推動服務業持續恢復。1—11月,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5393億元、增長8.6%;34個行業大類中,18個行業實現兩位數增長,佔比達52.9%。
市場需求穩步回暖
投資較快增長。只爭朝夕引項目、鍥而不捨抓招商,突出“湘商回歸”、突出要素保障、突出集中開工、突出實物工作量,分層級組建工作專班,合力共推項目建設。固定資産投資增長6.6%,其中5000萬元及以上重大項目完成投資增長14.7%,比全部建設項目投資快5.6個百分點。
消費逐步改善。充分發揮消費穩增長基礎性作用,及時出臺促消費措施,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樂享消費、湘當韻味”等促消費活動,積極培育“夜經濟”等新興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4%;限額以上單位基本生活類商品零售額增長8.9%,汽車、石油及製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5.9%和15.7%。
市場主體加速“倍增”。強力推進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和“新增規模工業企業行動”、企業上市“金芙蓉”躍升行動。12月末,全省實有市場主體635萬戶、增長16.3%,其中企業157.8萬戶;全年新增入庫“四上”單位7000家左右、增長10%以上,其中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800家以上。
發展質效不斷提升
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縱深推進財源建設工程,實施骨幹稅源企業培育計劃,加大“三資”盤活力度,出臺首部稅費精誠共治辦法。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01.8億元,同口徑增長6.6%。
金融信貸支撐有力。金融業主動作為、靠前發力,精準支持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大力發展産業鏈供應鏈金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70141億元、增長11.5%,各項貸款餘額62351億元、增長11.7%。
企業效益穩步回升。推出穩經濟“1+8”政策體系,深入開展“萬名幹部聯萬企”行動,動員4.7萬名幹部為18.4萬戶企業解決7.3萬個問題,退減緩稅費超過1000億元,推動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內生動力。1—11月,規模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9.1%、比前三季度高6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回升,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6.3%、比前三季度高5.7個百分點。
園區建設提檔升級。“五好”園區理念深入人心,六項創建工作全面發力,園區生産、生活、生態更加融合,形態、業態、質態更加協同。省級及以上産業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高於規模工業增速0.8個百分點,佔規模工業比重72.5%、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
新興動能快速成長
創新動能不斷增強。深入實施十大技術攻關項目,佈局建設“四大實驗室”“四大科技基礎設施”,不斷塑造新優勢、開闢新賽道。全年認定登記技術合同增長1.6倍,實現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1.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5.4%、比全部投資快28.8個百分點。
新産業加快培育。實施服務業“雙百”工程和示範集聚區提升工程,推動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現代石化“新三樣”加快發展。1—11月,規模以上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34.7%、29.6%和20.4%;全年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達11897億元、增長12.7%。
新業態發展強勁。大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網上零售額(按賣家分)增長11.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5%;限額以上餐飲企業通過線上實現收入增長28.7%。
新産品強勢增長。引導支持企業圍繞消費需求升級,加大新産品研發力度,不斷“推陳出新”。規模工業中,感測器、新能源汽車、服務機器人、風力發電機組和民用無人機等新産品産量分別增長2.5倍、2倍、1.6倍、61.2%和20.9%,成為我省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結構調整成效明顯
工業發展邁向中高端。高標準推進製造強省建設,加快推動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製造業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28.2%,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工業比重13.9%,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不斷改善。深入開展産業發展“萬千百”工程,以“十大産業項目”建設為牽引,補齊重點領域短板。産業投資增長11.3%,其中工業、高技術産業投資分別增長14.5%、22.4%,快於全部投資增速7.9個、15.8個百分點。
消費升級態勢向好。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消費向智慧、綠色、健康轉型,持續增加高品質産品和服務供給。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7.9%、15.8%,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1.3倍。
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民生投入持續加大。聚焦民生短板弱項,強化醫療衛生、養老托育等民生領域投入,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70%以上,衛生和社會工作領域投資增長28.4%。
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強化就業優先導向,落實各項援企穩崗政策,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城鎮新增就業73.65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4.0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1.5萬人。
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集中力量辦實事,著力解決 “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0件22項重點民生實事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4萬個,本科錄取人數增加2.9萬人,康復救助殘疾兒童17517人,孕産婦免費産前篩查33.9萬人,開工改造1500個城鎮老舊小區,完成3649個污染治理項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