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沿著黃河遇見海】甘南:向綠向新向未來
2023-11-27 14:11:40來源:甘肅日報編輯:王奇英責編:尹紅燕

  原標題:甘南 向綠向新向未來

【專題】甘南:向綠向新向未來_fororder_1

秋日的阿萬倉濕地。

【專題】甘南:向綠向新向未來_fororder_2

每年有近萬隻候鳥在瑪曲濕地棲息繁衍。

【專題】甘南:向綠向新向未來_fororder_3

2023年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持續推進。瑪曲縣自然資源局供圖

【專題】甘南:向綠向新向未來_fororder_4

美麗的甘南草原。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瑪曲縣委宣傳部提供

  秋日清晨,站在海拔3900米的尕瑪梁遠眺,逶迤的黃河就像一條銀白色的哈達在草原上飄舞,盡顯秀美之色。

  源自巴顏喀拉山的黃河,在此拐了一個180度的大彎,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天下黃河第一彎”。蜿蜒流淌的黃河,在瑪曲寬闊的草原獲得了充分的滋養補給,瑪曲因此被稱為“黃河之腎”。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黃河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補給區,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被整體納入國家生態主體功能區。境內有黃河、洮河、大夏河、白龍江等120多條干支流,黃河甘肅段幹流全長913公里,黃河瑪曲段幹流總長433公里,約佔黃河甘肅段幹流的一半,徑流量增加108.1億立方米,佔黃河源區總徑流量的58.7%。

  近年來,甘南州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切實築牢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

  綠色理念深入人心

  黃河首曲,阿萬倉濕地,綠毯似的草地一望無際,支流如飄帶般蜿蜒其間。

  貢曲河全長23公里,從瑪曲縣阿萬倉境內匯入黃河,是黃河支流之一。身為貢曲河河長,阿萬倉鎮黨委副書記楊尼布每週都要巡河。

  “黃河阿萬倉段的主要支流有9條,每一條都有一名幹部擔當河長。作為河長,我的責任就是不讓一滴污水流入黃河,確保一河清水向東流。”楊尼布説。

  在甘南,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不懈努力,守護著黃河上游的生態環境。

  2003年,歐拉鎮牧民卓瑪加布決定通過撿拾垃圾凈化草原環境、保護母親河。從那時起,一手提編織袋、一手握鐵鉗的他,開始了“草原愚公”生涯。

  “我們都是喝著黃河水長大的,黃河養育了我們,我真心希望它每一天都是清澈乾淨的。”卓瑪加布説。

  如今,卓瑪加布的追隨者越來越多,“90後”的三木知,就是其中之一。

  召集舉辦中國瑪曲首屆黃河首曲濕地調查交流會、邀請專家開展黑土灘治理的培訓、帶領瑪曲縣生態環境保護協會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實踐活動、開展“生態環保進校園”等主題宣講活動……從2017年開始,三木知始終堅守在生態環境保護一線。現在,他已是瑪曲縣生態環境保護協會會長。“這些年很忙,但是也很充實,能為黃河生態保護出一點力,感到很驕傲。”卓瑪加布説。

  卓瑪加布、三木知只是甘南州在保護黃河行動中黨員幹部帶頭幹、牧民群眾自覺幹的一個縮影。甘南堅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得益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切實築牢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讓綠色成為高品質發展的鮮明底色。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保護生態環境成為甘南74萬各族群眾的自覺行動。

  重點治理成效顯著

  入秋以來,瑪曲縣自然資源局的馬春林,每天和同事們奔走在草原上,跟蹤“2023年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的建設進度。

  “我們的工作就是及時調整組織計劃,加強跟蹤督導檢查,做好各項服務,及時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馬春林説。

  站在瑪曲黃河大橋極目遠眺,曾經的沿黃沙化帶如今綠意盎然。

  2021年,瑪曲縣全面啟動了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為期3年的項目,對礦山、森林、草原、濕地等進行系統修復,生態保護修復總面積達13.39萬公頃。

  “2022年至2023年,我們實施了瑪曲縣黃河沿岸阻沙林帶建設試點項目,在黃河干流段河岸沙化帶,建設河岸阻固沙林草帶2.11萬畝,在尼瑪鎮、歐拉鎮、河曲馬場等黃河沿線重點區域因地制宜進行連片治理。”馬春林説。

  “瑪曲縣地處青藏高原,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植物生長期短、自然條件嚴酷等原因,可借鑒的沙化治理技術措施少,導致沙化治理難度大。”瑪曲縣草原工作站站長楊林平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試驗、示範和總結,瑪曲縣探索出了一套適合當地的“整地+植灌+草方格+施肥+土質改良+人工種草+圍欄”的沙丘治理技術模式,目前對已形成的沙化土地和黑土灘退化草地等進行重點治理,成效顯著。

  一度猖獗的鼠害,也是草場退化的原因之一。為了治理草原鼠患,相關部門積極探索無害化生物防治技術,防治方法也由過去單一的化學滅治,發展成為生物防治、生態治理和人工捕捉的綜合防治措施。

  隨著退牧還草、沙化退化草原綜合治理、濕地保護與修復、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修復治理、草原鼠害防控等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項目的實施,甘南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逐年改善,生態環境退化的趨勢得以遏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甘南州累計營造林93.44萬畝,治理中度以上退化草原1792萬畝。森林蓄積量較2010年增加2412萬立方米、達到1.06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較‘十二五’末提升5個百分點、達到97%。”甘南州林業和草原局造林綠化科科長彭新軍介紹説。

  生態效益不斷凸顯

  秋日的尕海濕地,闊水連天、水草豐美、飛鶴淩波……看著眼前美自天成的景觀,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主任陳有順感慨道:“誰能想到,作為黃河上游支流洮河的水源涵養地以及重要水源補給區,尕海湖曾一度乾涸。”

  自20世紀90年代起,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頻繁等原因,尕海湖曾3次乾涸,周邊濕地面積銳減。近年來,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實施濕地禁牧補償、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等項目,目前尕海湖水域面積達到了2700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日趨完善。

  “隨著生態持續向好,我們連續5年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的活動蹤跡,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數量也逐年增加。此外我們還發現了鴛鴦、大天鵝、中華斑羚等珍稀動物。”尕海保護站站長香毛吉告訴記者,如今濕地生態修復工程成效逐步顯現,濕地涵養水源、凈化空氣、降解有害物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原來部分退化的濕地已經得以恢復,生態效益明顯凸顯。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474平方公里,是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水資源保護、建設的源頭和戰略要地之一。尕海濕地及其泥炭資源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涵水、養水、儲水、供水特別是儲存碳匯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生態意義。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進程中,甘南州堅決扛起上游責任,在生態環境保護中體現甘南擔當。(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韋德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