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沿著黃河遇見海】蘭州:碧水藍天入畫卷
2023-11-27 14:11:23來源:甘肅日報編輯:王奇英責編:尹紅燕

  原標題:蘭州 碧水藍天入畫卷

【專題】蘭州:碧水藍天入畫卷_fororder_1

黃河岸邊的蘭州奧體中心。 七里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專題】蘭州:碧水藍天入畫卷_fororder_2

蘭州市地標建築黃河樓。七里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專題】蘭州:碧水藍天入畫卷_fororder_3

遊客乘坐羊皮筏子欣賞黃河美景。 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供圖

【專題】蘭州:碧水藍天入畫卷_fororder_4

黃河蘭州段。 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供圖

  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韆鞦大計。

  蘭州是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黃河流經蘭州152公里,其中市區段長47.5公里。蘭州因河而生、因河而興。

  近年來,蘭州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自覺扛起“先發力、帶好頭”的政治責任,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工作思路,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切實維護黃河水體健康,推進黃河蘭州段高品質發展,努力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延續歷史文脈 講好“黃河故事”

  秋日,天高氣爽,滔滔黃河從中山橋下奔騰而過,雄渾壯美,氣勢磅薄。蘭州,展開一幅絢爛、靈動、瑰麗的山河畫卷。全國各地的遊客擁入蘭州,近距離感受黃河之美、黃河之韻。

  文化是城市之魂。

  以馬家窯文化為代表的古遺存文化,以羊皮筏子為代表的水運文化,以黃河大水車為代表的傳統技藝文化,乙太平鼓舞為代表的傳統民俗文化,以蘭州牛肉麵為代表的特色飲食文化,以“天下黃河第一橋”中山橋為代表的橋梁文化……多元文化的交織交融,把蘭州鑄造成一顆鑲嵌在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輝。

  “現在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著名的‘天下黃河第一橋’——中山橋。這座橋是5464公里的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永久固定性橋梁。”近日,蘭州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管委會工作人員陳國麗站在中山橋前為遊客講解。

  “沒想到還可以體驗手推、手搖和腳踏水車,讓我感受到了古人創制水車的智慧。”來自山東東營市的遊客邢原在蘭州水車博覽園遊玩時説。

  近年來,蘭州市全面做好“黃河文章”,講好“黃河故事”。打造黃河風情線大景區核心區20公里健身步道循環圈,成為集健身、遊覽、觀光等功能于一體的慢生活休閒廊道;按照“一橋一景、一點一景”的思路,對黃河橋梁、山體建築輪廓線、綠化景觀帶等進行亮化,全面呈現黃河之濱一點一景觀、一段一特色的獨特風情。建成運營黃河樓、蘭州老街、水墨丹霞等一批體現黃河文化符號的景點景區。近期,蘭州市還延長白塔山、水墨丹霞等景區景點及“夜遊黃河”遊覽項目運營時間,開展第五季黃河之濱百日音樂展演等活動,持續打造“夜遊黃河”品牌。

  蘭州市加快構建“一河三鎮六區十態一環”文旅佈局,以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為主線,打造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沿黃文化旅遊示範區。圍繞河口古鎮、青城古鎮、什川古鎮打造獨具特色的西部黃河古鎮歷史文化遊,以白塔山5A級景區創建為突破口,牽引帶動興隆山景區、蘭山景區、石佛溝景區、吐魯溝景區、水墨丹霞景區等提質擴容,力求把蘭州打造為西部研學旅遊、紅色旅遊、避暑旅遊、鄉村旅遊等中心城市,擦亮“黃河之濱也很美”金色名片,不斷擴大蘭州黃河之都國際文旅品牌影響力。

  強化綜合治理 護佑黃河安瀾

  黃河歲歲安瀾,須久久為功。

  在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鎮上海石村,黃河兩大支流湟水河與大通河合二為一。為保一河凈水送下游,蘭州市大力實施湟水—大通河交匯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快生態基底修復,用生態護岸的提升和邊坡治理來保障黃河行洪安全。紅古區實施了以煤廠關停、土地平整、生態綠化為主要內容的窯街採煤沉陷區生態治理項目,同時利用大通河沿河的濕地資源打造魅力濱水公園,為市民提供休閒放鬆的好去處。

  近年來,蘭州市花大力氣強化水源地環境保護,陸續實施了城市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項目,綿延數十里的水源涵養林鬱鬱蔥蔥,飛鳥嬉戲,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

  “2019年以來,我們累計爭取中央和省裏資金11.42億元,建設了一大批治理保護項目,持續強化河湖管護、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等重點領域監管,黃河治理保護基礎得到不斷夯實,河湖面貌得到有效改善,在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蘭州市水務局副局長馮治良介紹説。

  2020年11月底,蘭州市全面完成了黃河干流(蘭州段)防洪治理工程,累計治理河道54.1公里,新建堤防12.3公里,新建護坡及護岸28.5公里,維修加固堤防40.4公里。工程的實施使得黃河干流(蘭州段)防洪能力得以提升,防洪功能得到極大改善。

  蘭州市對黃河干流、江河支流、中小河流、河洪溝道進行了分層次系統治理,梳理出涉及榆中縣宛川河、七里河區雷壇河、皋蘭縣蔡家河等中小河流治理項目11個,全部完成建設任務,治理河長75公里。今年,蘭州市還啟動了永登縣鹹水河防洪治理工程、紅古區大沙溝(仁和大溝)防洪治理等5項工程。

  蘭州市對黃河的精細化、高品質管理也邁入新階段。

  “目前,蘭州市的智慧黃河項目已基本完成初步設計和防洪評價,待審批後開工。項目計劃在黃河干支流重要節點新建19個水質自動監測站,配套250余套視頻監控系統,實現水質網格化實時監控和精準追因溯源。”蘭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牛煒介紹説。

  握指成拳,蘭州市還堅持上下游聯動,與蘭西城市群域內的海東、西寧、武威、白銀、臨夏等城市簽訂聯防聯控協議,形成流域聯防聯治合力。加快實施呢嘛沙溝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打造蘭州至蘭州新區的生態廊道和水脈經濟帶。

  “十三五”期間,蘭州市地表水5個國控、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十四五”以來,蘭州市地表水5個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為100%。從“達標率”邁向“優良率”,蘭州市干支流水環境品質實現了全面提升。

  堅持綠色低碳 夯實高品質發展底色

  近年來,蘭州不斷改造舊動能,培育新動能,逐漸走出一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高品質發展新路,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走進位於蘭州新區的蘭州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化車間,纖塵不染的車間內只有寥寥可數的幾位工人站在智慧數控包帶機前操作,數臺“機械手臂”工業機器人正在生産線上“忙活”……在這裡,電機製造關鍵工序都已實現智慧化。

  蘭州電機廠創建於1958年,是原國家機械部布點在西北地區最大的電機製造骨幹企業。蘭州電機廠近年來以“出城入園搬遷項目”及“工信部智慧製造新模式應用項目”建設為契機,以構建綠色工廠為目標,通過綠色低碳設計工藝提升、能效管理系統建立、廠房光伏屋頂綠色一體化建設、污水處理系統建設等一系列提升改造計劃,走出了一條高品質綠色發展之路。

  蘭州市加快推動傳統工業體系綠色化轉型,著力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推進蘭州石化“減油增化”、窯煤能化共軌、連鋁源網荷儲等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新算力支柱産業發展,加快發展壯大新興産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構建彰顯蘭州特色的現代産業體系。

  圍繞綜合交通網絡,蘭州市積極開闢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達航線,完善“雙機場”佈局、“井字形”鐵路網、“米字形”國高網,構建“三廊五軸”城市路網,推進黃河蘭州城區段通航,推進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便捷通暢的多方式、立體化、大容量的綜合交通樞紐。

  圍繞黃河福道建設,蘭州市突出黃河生態軸、發展軸、景觀軸作用,全方位改造提升百里黃河風情線,推進生態修復,突出加強地下管網改造提升、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應急救援能力融合建設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建設精緻蘭州“十五分鐘生活圈”,系統創建全國文明典範城市,讓群眾生活更加便利、更加舒心、更加幸福。

  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蘭州答卷”正在徐徐展開,蘭州市將持續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這篇大文章,把黃河建設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薛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