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從“搖籃”邁向世界一流,株洲硬質合金須更“硬”
2024-01-18 11:11:38來源:華聲在線編輯:佘穎慧責編:李勝蘭

從“搖籃”邁向世界一流,株洲硬質合金須更“硬”

1月11日,株硬集團鑽頭合金事業部,工作人員在生産作業。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王亮 通訊員 何慶文

  硬質合金,被譽為工業發展的“牙齒”,也被稱為現代製造業的“脊梁”。大到盾構機、小到一把銑刀,少了它都不行。

  別看只是一塊刀片或一個鑽頭,曾幾何時,我國在該領域並無話語權,需要大量進口。

  近年來,以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株硬集團”)為龍頭帶動,突破技術瓶頸,延展産業鏈條,助力株洲崛起“硬質合金之都”。目前,株洲硬質合金産量在全國行業佔比超四成,海外訂單銷售收入穩居全國第一,産業鏈産值超400億元,規模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百尺竿頭還需更進一步,如何迎頭趕超成為全球硬質合金産業的領軍者?1月11日,記者隨株洲市硬質合金産業協會執行會長張忠健走進株硬集團。

  逆勢而上,銷量穩居國內同行業第一

  機械手臂不斷舞動,調配好的金屬粉末經過模具壓制,變成一顆顆形狀各異的鑽頭。

  “我們的成型車間已經完全自動化了,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都顯著提升。”沿著生産線,株硬集團鑽頭合金事業部副總經理杜承功邊走邊向記者介紹。

  在成型和燒結車間,機器設備高速運行,所有的燒結爐火力全開,操作工和技術人員主要負責查驗機器和設備。一旁的倉儲間裏,各式各樣的鑽頭整齊碼放在盒中,檢驗合格後將發往全世界各地。

  “2023年企業經營情況怎麼樣?”張忠健曾在株硬集團工作數十年,對企業發展歷程十分熟悉,也充滿感情。

  “年度生産經營目標全面完成,銷量、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穩居國內同行業第一。”株硬集團副總經理趙聲志回答。

  近幾年,受多種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不少製造業企業遭遇發展困境。株硬集團如何保持穩定增長?

  趙聲志介紹,企業管理構建基於市場、技術的雙驅動模式,産品結構向“高精尖”方向調整,智慧製造裝備覆蓋率和製造工藝水準不斷提升,實施精益生産和精細化管理,提高産品附加值的同時降低生産成本,從而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實現了逆勢而上。

  攻關不輟,挺進更多應用領域

  在株硬集團型材分公司,一款比頭髮絲還細的鑽針,吸引了來訪者目光。“這麼細,還能用來做鑽頭?”記者感到疑惑。

  “由這款鑽針製成的微型鑽頭,直徑僅0.01毫米,主要用來在電路板上打孔。在1平方釐米的精細印刷電路板上,可扎出2500個大小一致的鑽孔。”株硬集團型材分公司副總經理淩芝介紹。

  大家嘖嘖稱奇,淩芝道出研發這款鑽針背後的艱辛歷程。“從粉末材料到成型燒結,耗時數年。”她回憶,最初,鑽針一加工就斷裂;好不容易製成了,最多僅能扎100個孔。不知道試斷了多少材料,才最終研製成功。

  張忠健在一旁連點頭:“製造業就是拿産品説話。企業重視科技創新、堅持技術攻關,才有拿得出手的産品。”

  “對了,硬質合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升級擴建進展如何?”張忠健關切地問。

  2023年4月,硬質合金行業內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硬質合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升級擴建項目在株硬集團開工。該實驗室2010年依託株硬集團組建,2022年聯合湖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進行了重組。

  趙聲志介紹,新實驗室去年11月封頂,正在進行裝修。今年6月將建成並投入使用。據悉,全新的實驗室面積更大、設備更先進,研發能力更強。

  截至目前,株硬集團擁有硬質合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兩個國家級平臺,還是湖南省第一家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掛牌單位,承擔大量國家科創項目。

  創新需要人才支撐。為提升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株硬集團持續推進科研體制改革,建立市場—研發—生産“鐵三角團隊”,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把新産品效益提成獎勵年限由3年調整為5年,提高研發人員的獲得感。

  趙聲志向記者透露,近兩年株硬集團每年發放給科技創新人員的獎金總額,均超過800萬元。

  科技創新讓企業産品更豐富,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要用放大鏡才看得到“真身”的銑刀,可在一粒米上雕刻出幾十個字;超過200公斤的“大傢夥”軋輥,鋼鐵在它面前猶如“麵糰”;還有“利齒”盾構刀,助力盾構機“鑽山打洞”。

  跨越挑戰,産業向世界一流邁進

  從“一五”時期落戶株洲算起,株硬成立已逾70年,被譽為“中國硬質合金工業的搖籃”。以株硬集團為核心,向産業上下游及週邊不斷擴展,株洲硬質合金産業蔚為大觀,建設“硬質合金之都”硬氣十足。

  張忠健介紹,目前株洲擁有先進硬質材料企業246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44家、國家級製造企業單項冠軍(産品)4個、“中國造隱形冠軍”企業3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為硬質合金産業編制修訂243項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擁有授權發明專利2183件,佔全國同行業的60%以上。

  但他也坦言,儘管規模大、産能高,也有了豐厚的技術積累,但株洲硬質合金産業想要更進一步,成為千億産業、世界一流,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核心技術看,株洲硬質合金産業基礎科學研究薄弱的短板依然突出。株硬集團是科研能力最強的龍頭企業,從“1到N”的改善性、提升性成果很多,但還缺少“從0到1”的重大原創性成果。這意味著産業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科技創新任重道遠。

  從行業應用看,當下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與通信、船舶、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尖端産業對高端硬質合金的需求不斷增長,但株洲硬質合金産業的産品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産業轉型升級的速度沒有完全跟上。

  “株洲硬質合金産業鏈已經建成,但優化和升級空間還很大,尤其是産品要進一步轉向‘高精尖’,提升附加值。”張忠健表示,“這也是株洲硬質合金産業成為世界一流,株洲更快更好建設‘硬質合金之都’必須跨越的挑戰。”

  ■調研手記

  要有“硬氣”,更要有“硬招”

  王亮

  多年磨一劍,只為實現技術突破,打破國外壟斷。這是株硬集團對科技創新的追求,也是其70餘年屹立不倒,不斷實現新跨越的內在原因。

  當前,産業更新迭代加速,株洲硬質合金産業向世界一流邁進,不僅要有“硬氣”,更要有“硬招”。

  既有成功經驗説明,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要加大投入,向産業鏈價值鏈高端躍升;重視人才,讓科研人員充滿幹勁和熱情;用好數字化、智慧化技術,提升製造工藝與水準,提高産品品質與效益。

  行業龍頭髮揮帶頭實力,帶領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走上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之路,以豐富多元的産業集聚托舉起“全球硬質合金之都”。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