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打造高等教育發展新引擎——甘肅加快建設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
2024-04-09 09:53:33來源:甘肅日報編輯:王奇英責編:尹紅燕

  原標題:打造高等教育發展新引擎——我省加快建設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

  近年來,甘肅省搶抓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重大戰略機遇,大力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突出“兩個先行先試”“三個有組織”,在建體系、求突破、深融合、提品質、促轉型、拓空間上下功夫,全面推動高等教育從量變向質變“躍升”,同心協力在服務經濟發展上真正“破題”、立功。

  2022年5月,教育部批復在甘肅設立國家第一個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甘肅高等教育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連續兩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將建設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全力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先試。

  2023年4月,甘肅省舉辦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高峰論壇和加快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座談會;2023年6月,甘肅省承辦教育部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會暨教育強國戰略諮詢會,發出了全面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蘭州倡議”,並與教育部簽署部省戰略合作協議,影響廣泛。

  2023年10月,教育部與甘肅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實施方案》;同年11月,甘肅省高校教育科研人才工作會在蘭州召開,創新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部署,甘肅省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先試進入全面發力期。

  在此之前,甘肅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在全國率先出臺貫徹《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見》的政策文件《關於加快普通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並以此為統領,制定出臺“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實施方案”等一攬子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完備的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政策機制。

  隨之,在人事管理制度、科研創新制度、人才培養模式、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激發了高校活力。同時,甘肅省教育廳立足區域功能定位和“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積極調整優化高等教育佈局結構,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跑出了振興“加速度”。

  2023年,甘肅省22所高校選派了132名青年博士教師赴全省優勢特色産業的81家企業和園區,聯合開展科技服務、技術攻關、産品研發和管理創新工作。聚焦省內14條重點産業鏈實際需求,建設18個省級産業研究院,不斷放大校企共生效益,促進了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政策鏈深度融合。

  近幾年,甘肅省持續推進“雙一流”特色工程,推動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融合發展,建設省級一流學科64個、省級重點學科214個,邁出了打造西部學科高峰的堅實步伐。同時,加快“四新”建設,在全國率先實施新文科建設“十項行動”,積極創建一批示範高校、示範性特色學院和示範專業。

  甘肅省積極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重大機遇,連續舉辦八屆“一帶一路”高校聯盟論壇,架通五大洲27個國家地區、184所高校間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的橋梁,在12個國家建立16家海外岐黃中醫中心、中醫學院。目前,教育部新確定21所高水準大學對口支援甘肅11所高校,率先實現對口支援全省本科高校全覆蓋、全國高校“多對一”新模式。

  此外,甘肅省聚焦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建成13個國家級、省級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推動“本—碩—博”人才培養貫通改革,加快培育重點行業、重要領域、戰略性新興産業拔尖創新人才。不斷加速數字化轉型升級,打破校際壁壘、促進共享共建,推動高校開展“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教學互評、資源互享、學位互授”試點工作,補齊了各高校的“短板”和“洼地”。

  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上,甘肅高校的“智囊”作用日益凸顯。2023年1月,甘肅省校企共生融合發展創新港揭牌,集聚優勢,推動高校、科研院所、骨幹企業、社會資本聚焦甘肅省産業關鍵核心技術開展研發攻關。如今,走出象牙塔,把科研做在生産實踐中,把論文寫在隴原大地上,“去企業,去田間地頭”已成為甘肅各高校的共識。

  據悉,甘肅省將以建設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區為牽引,推動實現區域高等教育資源優化整合、共享互補,促進全省高校融合集群發展。同時,全力支持蘭州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支持該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地理學、力學、核科學與技術、民族學等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加快實施省屬高校“雙一流”建設突破工程,推動“教育學”“草學”“交通運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簡牘學”等“4+1”學科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蘇家英 通訊員 尹曉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