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煙雨染青花 瓷色踏空來
2024-06-13 16:03:1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佘穎慧責編:李勝蘭

煙雨染青花 瓷色踏空來_fororder_圖片1

王周能在修正胚體 攝影 李芳森

  湖南邵陽市洞口縣,雪峰山腳,煙雨籠罩下,一場“窯滾夢”在窯火裏熾熱。

  室內,楊健仔細端詳朋友送來的洞口宋瓷碎片,為其重現收集實物線索;

  室外,王周能在進行茶杯的拉坯工序,輪盤上旋轉的瓷泥在雙手間逐漸成型。

  室內室外,在兩人創建的工作室裏,這場興起于唐宋的“窯滾”,在傳承和嘗試間相互交織、補充,重現洞口縣千年前泥與火的藝術。

煙雨染青花 瓷色踏空來_fororder_圖片2

王周能放置好成型的茶杯 攝影 李芳森

  王周能一直記得第一次與洞口宋瓷結緣的場景:當從藏家手中接過洞口宋瓷時,就被它天青色的溫潤外表和古樸獨特的藝術造型所感染。

  至此,這個從雪峰山腹地走出去的“90後”大學生,作出一個重要決定——“復活”洞口宋瓷。支撐王周能這一“奇思妙想”的底氣,源自他十年來持之以恒的“造窯”。

  “大學時學的是工業設計,沒想到上一節陶藝課,就迷上了做陶藝。”自認為“選錯專業”的王周能,一畢業就一頭扎進景德鎮拜師學藝。兩年後,王周能在景德鎮開了瓷器檔口,分店開到了長沙銅官窯古鎮,在瓷商界有了些名氣。

  而一次回鄉之旅,王周能在家鄉洞口,結識了對洞口宋瓷頗有研究的楊健,對洞口宋瓷有著相同“執念”的兩個人一拍即合,走上“復活”洞口宋瓷之路。

煙雨染青花 瓷色踏空來_fororder_圖片3

楊健在察看成型的茶杯 攝影 李芳森

  “1986年文物普查時,文物考古人員發現洞口縣有古窯址18處,該縣竹市鎮窯址上,有碗、碟、壺、缸、壇、缽等殘件,經專家鑒定為宋代大型古窯。”

  翻閱《洞口縣誌》,寥寥數語對洞口宋瓷的記載,便引起了楊健的關注:“長期以來,湖南陶瓷考古工作主要精力放在湘江流域,對岳州窯、長沙窯、衡州窯、衡山窯、醴陵窯等重要窯址開展了持續而全面的考古,而資水流域的陶瓷考古,只有些搶救性發掘和零星的調查,從而導致洞口宋瓷‘養在深閨人未識’。”

  閱古籍、訪窯址、觀殘片,洞口宋瓷的身姿從時光裏逆流而上,逐漸清晰。“洞口宋窯的繁榮與北宋時期的‘開梅山’有關。”楊健介紹,雪峰山古稱“梅山”,綿延350余公里,“梅山峒蠻”曾據雪峰之險,趁唐末藩鎮割據、彼此攻伐之機,對外擴張。熙寧五年(西元1072年),宋神宗覺得用武力征服不了梅山,便決定改用懷柔政策。

  人口的南遷,使得江西工匠把當時先進的制瓷技術帶到了洞口,南北工藝的交融下,讓洞口窯在宋代進入鼎盛時期。“你看這個斗笠碗,已經達到官窯水準。”楊健拿出收藏的洞口宋瓷珍品,繁複的印花依然“鮮艷”。

煙雨染青花 瓷色踏空來_fororder_圖片4

王周能在欣賞完成的作品 攝影 李芳森

  洞口宋瓷的技藝鐫刻在出土的一件件實物裏,種類豐富的瓷土,也為王周能和楊健提供足夠的物質保障,於是兩人便正式著手生火制瓷。

  在一個煙雨朦朧的日子裏,隨著窯火的冷卻,瓷器露出真容:王周能用草木灰製作釉料,燒制出天青色的陶瓷,質感已接近元青花。

  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洞口宋瓷工藝的重現,猶如青花瓷傳説般浪漫和寫意。

  瓷器,是泥與火的藝術,也是時間與耐力的藝術,王周能唯一的選擇便是繼續。

  近年來,為了讓洞口宋窯産品更適應現代社會,楊健帶領團隊對宋瓷工藝創新進行了大膽地思考與嘗試。

  “如何讓這個文物‘活’起來?是我們團隊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楊健從事文創産業多年,覺得洞口宋窯一定要有更多年輕化的表達,同時要結合洞口本土文化元素,以折扇、T恤、茶具等為載體,融入洞口的文昌塔、宗祠、蜜桔等創意元素,迎合年輕人的喜好,將傳統變成流行,達到借船出海的目的。

  楊健和王周能看似不同的選擇,卻在“復活”洞口宋瓷的過程裏殊途同歸。

       兩人更為相似的,便是在談及洞口宋瓷的過程中,眼睛裏都透出釉彩般的亮光。(文 李芳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