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甘肅“科技功臣”孫萬倉:讓冬油菜跨越北緯35°的生長界限
2024-06-17 15:22:5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趙瀅溪

  1957年,孫萬倉教授出生在甘肅省會寧縣的一個小山村。那時,只有逢年過節,家裏才能做一點有油的食物。作為農家子弟,孫萬倉從小立志要讓鄉親們不但有油吃,還要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1978年,孫萬倉在填寫高考志願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甘肅農業大學農學專業,開始了作物育種的學習研究。作為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學農、愛農、奉獻于農”成為他最高的理想。

【原創】孫萬倉:讓冬油菜跨越北緯35°的生長界限_fororder_1

 孫萬倉教授查看冬油菜生長情況

  孫萬倉教授與油菜的緣分,從上世紀90年代延續至今。這一時期,我國油菜生産分為冬油菜和春油菜兩大産區。北緯35°曾是一條冬油菜難以跨越的界線,此條線以北地區,氣候嚴寒、乾旱,冬油菜難以過冬,只能種植春油菜。但春播油菜,又要面臨病蟲害危害、春季難保苗、産量低、土地利用率低等諸多問題。

  一番思索後,孫萬倉教授先從春油菜入手,開始了他的“油菜”生活。以孫萬倉教授為主要成員的科研團隊,率先利用從加拿大引進的奧羅、托爾等品種,開展了甘藍型春油菜品質育種。

  1988年,孫萬倉科研團隊育成了國內首個高油分、低芥酸甘藍型春油菜品種“隴油1號”,填補了甘肅省及我國北方春油菜高油分優質品種的空白。

  1992年,孫萬倉主持育成甘肅省第一個雙低甘藍型春油菜品種“隴油2號”。

  1998年至2005年,孫萬倉先後育成“隴油3號”、“隴油4號”及三係雜交種“隴油5號”等甘藍型春油菜優質品種。這奠定了孫萬倉在國內油菜育種行業的地位。

  從此,甘肅省油菜産量大幅提高,優質甘藍型春油菜成為甘肅省第一大油料作物與第四大農作物。甘肅也跨入北方油菜生産大省行列。

  2002年,孫萬倉教授把目光轉向北方旱寒區冬油菜育種研究領域。“我國北方地區是迫切需要發展冬油菜生産的地區。一是冬油菜本身的産量、含油率及品質高於春油菜與其他春播油料作物;二是冬油菜是很好的冬春季覆蓋作物,對環境脆弱、沙塵暴常發的北方地區具有重要意義;三是我國食用植物油嚴重短缺,60%食用植物油依賴進口,這種趨勢很難在短期內逆轉。”孫萬倉教授説。

【原創】孫萬倉:讓冬油菜跨越北緯35°的生長界限

孫萬倉教授深耕試驗田裏查看冬油菜長勢

  孫萬倉教授認為,“我國北方旱寒區有耕地5.5億畝左右,冬閒地約有3.5億畝。這些冬閒地如果發展冬油菜生産,對於北方種植結構的改善、國家食用植物油生産以及生態建設,將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選育出抗寒、抗旱品種,成了孫萬倉教授和科研團隊的目標。其實,早在1995年,孫萬倉教授就悄悄地開始了冬油菜育種資料的收集和抗旱、抗寒品種的培育。

  2002年起,孫萬倉開始在甘肅省內外的旱區、寒區進行冬油菜的試驗示範。

  2007年,孫萬倉在國內首次提出在北方旱寒區發展冬油菜生産,建設我國北方冬油菜生産新區的新思路和觀點,並得到科研和生産實踐的證實。

  為了解決冬油菜品種越冬問題,孫萬倉教授冒著嚴寒踏遍隴原大地,蒐集了上百份材料,研究它們的抗寒性與農藝性狀。

  2005年至2007年,孫萬倉的冬油菜苗遍佈了甘肅省天水、慶陽、酒泉等地的19個試驗點。

  2007年至2009年,孫萬倉逐漸把試驗田開拓到了新疆、青海、寧夏等地。

  2009年後,試驗田又拓展到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等地。

  終於,在2008年,在多個育種實驗地奔波十余個寒暑後,抗-32℃極端低溫的超強抗寒冬油菜新品種“隴油6號”培育成功,抗寒性達到世界領先水準,通過品種管理部門的審定,其穩定在80%以上的越冬率,“硬氣”宣告我國北方旱寒區不能種植冬油菜的歷史徹底結束。

  孫萬倉經過不斷探索研究,採用“低溫誘導、春播高溫鑒定、雜交聚合”的方法,把分散在不同群體中的優良抗寒、抗旱基因聚合了起來,經過一代一代的優選改良,使適應北方嚴酷寒旱生態環境的優良抗逆基因庫得到了豐富和拓展,創制出世界上抗寒性最強的冬油菜種質,育成了“隴油6號”、“隴油7號”等一批超強抗寒冬油菜品種。

  從“隴油6號”到“隴油7號”,一直到“隴油27號”,孫萬倉育成的冬油菜品種的抗寒性、適應性和豐産性一代比一代強。有了這些優良抗寒、抗旱品種做保證,我國冬油菜種植區域實現了由北緯35°(甘肅天水)北移至北緯40°(北京密雲)~48°(新疆阿勒泰)的目標。據測算,這片為冬油菜新開闢的廣袤土地有4億多畝耕地,宜種冬油菜耕地9000萬畝。

【原創】孫萬倉:讓冬油菜跨越北緯35°的生長界限

孫萬倉教授在油菜花田

  一串串喜人的數據記錄著孫萬倉教授的汗水與收穫。40多年來,孫萬倉攻克了我國北方強冬性冬油菜品質難題,育成的強冬性甘藍型冬油菜雙低品種“隴油88”,在甘肅省慶陽、平涼等地越冬率達到90%以上,畝産達到200公斤;培育出的我國第一個白菜型雙低品種“隴油17號”,畝産180公斤以上、越冬率80%以上。這些品種的應用,為我國解決北方冬油菜品質問題提供了種質保障。

  談到成功經驗,孫萬倉認為,科研人員一定要常到生産一線,“多到一線去,到基層去,才能發現問題,找到研究的切入點,研究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由於科研成果突出,貢獻巨大,孫萬倉教授于2012年獲“感動甘肅·2012十大隴人驕子”、“全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4年被中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評選為第五屆“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2016年獲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2020年獲甘肅省最高科技獎——“甘肅省科技功臣獎”,同年,獲甘肅農業大學首屆校長獎——傑出貢獻獎;2021年,被授予甘肅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2021年10月11日,甘肅省科學技術(專利)獎勵大會召開,孫萬倉教授榮獲甘肅省科技領域最高獎項“甘肅省科技功臣獎”。(文/圖 梁仲鴻 聶中民 趙凡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