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弘揚伏羲文化 賡續中華文脈 2024(甲辰)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於6月21日在天水舉行
2024-06-20 10:14:11來源:甘肅日報編輯:王奇英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弘揚伏羲文化 賡續中華文脈 二〇二四(甲辰)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於六月二十一日在天水舉行

【要聞】任振鶴:真正把紀律規矩轉化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幹部_fororder_1

2023(癸卯)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天水隆重舉行

【要聞】任振鶴:真正把紀律規矩轉化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幹部_fororder_2

2023公祭伏羲大典暨第五屆華人國學大典甘肅論壇

【要聞】任振鶴:真正把紀律規矩轉化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幹部_fororder_3

大型室內情境體驗劇《天水千古秀》在天水上演

【要聞】任振鶴:真正把紀律規矩轉化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幹部_fororder_4 (1)

伏羲廟

【要聞】任振鶴:真正把紀律規矩轉化為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幹部_fororder_4 (2)

卦臺山

  “羲皇故里”天水,是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6月21日(夏至日),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的2024(甲辰)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在天水市舉行。天水伏羲廣場將奏響黃鍾大呂,海內外中華兒女的目光將聚焦天水,共同祭祀中華人文始祖——太昊伏羲。

  追隨伏羲足跡

  聯接精神紐帶

  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根源與精神家園。盤古開天、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神農嘗草、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等我國古代神話,深刻反映了先民們勇於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其中,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的傳説就發生在天水。以伏羲為代表的始祖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之一。

  伏羲氏,風姓,居三皇之首,是中國史料記載中最早的王,為中華民族奠基和中華文明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伏羲是中國古代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時期的代表性人物,是一位對中國古代文明作出卓越貢獻的傑出領袖人物,被華夏民族尊崇為“人文始祖”。天水當地群眾更是尊奉他為“人宗爺”“人祖爺”。據古籍記載,太昊伏羲有十四大功績:畫八卦以肇啟文明,造書契以代結繩,結網罟以教民畋漁,養犧牲以改善飲食,造屋廬以改善居室,制嫁娶以制定人倫,服皮羽以改進衣著,墾土田以繁滋谷蔬,取火種以冶金成器,制琴瑟以怡情化育,制九針以祛除疾病,設九部以分部治理,創佔筮以聽微決疑,造甲歷以授民農時。伏羲點燃了文明薪火,中華民族從此告別蒙昧,開啟了文明之旅。

  據文獻記載,伏羲誕生於古成紀(今甘肅天水),徙治陳倉(今陜西寶雞),定都陳宛丘(今河南淮陽),是中華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氏族在遷徙過程中,足跡遍及甘肅、陜西、河南等地,漢族、苗族、彝族、白族等20多個民族都有關於伏羲的傳説。隨著東遷和融合,伏羲氏族以蛇圖騰為軀幹,吸收了其他部族魚、馬、牛、羊、鹿、虎、鷹等圖騰中的元素,形成了帶有各部族信息的複合精神圖騰——龍。從此,散佈于華夏大地上的多元文明漸次歸於融合統一,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多元一體”格局就此形成。當今世界,有華人的地方,每逢春節就會有舞龍舞獅,每個華人都以“龍的傳人”為傲。

  公祭人文始祖

  凝聚民族力量

  天水是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公祭伏羲的習俗由來已久,世代傳承。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秦文公十年(西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太牢”之禮祭祀伏羲。明朝成化年間修建了天水伏羲廟,並從成化十九年(西元1483年)開始每年在此舉行祭祀活動,逐漸成為全國祭祀伏羲的中心。祭拜活動一直延續至民國時期。1988年,天水市政府正式舉辦公祭伏羲大典。自2005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甘肅省人民政府主辦。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從2013年開始,公祭伏羲大典由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等機構與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天水市人民政府承辦。

  公祭伏羲大典迄今已成功舉辦34屆,是甘肅省保留舉辦的重要節慶活動和全省“八個一”文化品牌,相繼被評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最具國際影響力”節慶活動,先後獲得“中國十大民俗類節慶·最具文化傳承獎”“中國優秀當代節事”等榮譽,已成為世界華人尋根祭祖的重要平臺。自2014年起,在天水公祭伏羲大典期間,台灣同時舉辦海峽兩岸共祭伏羲典禮,至今已連續舉辦10屆,搭建起了兩岸共祭人文始祖、深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增進了海峽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同文同種的民族認同感。

  近年來,眾多境內外主流媒體對公祭伏羲大典進行報道。2006年起,通過國務院新聞辦、省政府新聞辦發佈會平臺,先後召開公祭伏羲大典新聞發佈會13場次;2012年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鳳凰衛視等媒體對公祭伏羲大典進行現場直播12次。同時,俄羅斯、法國、美國、日本、馬來西亞等30多個國家的通訊社、新聞媒體走進天水,全方位採訪報道公祭伏羲大典盛況及天水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不斷推動文化交流互鑒。僅2023年大典期間,全網發稿就達6.5萬餘篇、閱讀量5.67億次,滾動播放宣傳標語30余萬次,發送主題短信16.58億條,海外網絡平臺瀏覽量超過1億次。以伏羲為代表的始祖文化得到廣泛認同,伏羲文化的精神紐帶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為增強中華民族向心力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了積極力量。

  2024年的公祭伏羲大典以“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宗旨,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主題,更加突出“主題鮮明、儀式莊重、參祭廣泛、交流深入、活動豐富、服務精細、氛圍濃厚”的特色,並將第十一次與台灣地區同步舉行海峽兩岸共祭伏羲典禮。

  塑造天水形象

  堅定文化自信

  遠古時代,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在天水的土地上一畫開天、道啟鴻蒙,為中華民族奠基和中華文明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千百年來,伏羲始祖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和價值觀念的源頭。伏羲文化蘊涵著窮究天地的探索精神、敢為人先的創造精神、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開放包容的和合精神。起源自天水的伏羲始祖文化,貫穿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層面和不同領域,是中華民族普遍認同的精神標識和情感紐帶,是凝聚全球中華兒女的重要文化基因。

  進入新時代,研究伏羲文化,對於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中華民族的形成、更加完整準確地講述中國古代歷史、更好發揮以史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與獨特的價值;對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增強民族凝聚力、聚合全球華人認同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於推動伏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於塑造天水形象、打造天水品牌、激發産業動能,在天水乃至甘肅培育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拉動作用。

  1992年以來,天水市先後舉辦伏羲文化論壇22屆,累計1640多人參加會議,徵集論文780余篇。先後成立了天水市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中華伏羲文化促進會、伏羲學院、伏羲文化研究院、天水市伏羲文化促進會等研究組織,出版《伏羲文化》《人祖伏羲》《伏羲文化研究》《伏羲古籍錄》等著作38部,發表《伏羲畫卦與和諧精神》《伏羲神話傳説的文化價值》等論文480余篇,刊發《伏羲文化研究》專題期刊39期,獲得各級社科立項項目33項(其中國家級3項、省級24項),為傳承弘揚伏羲文化、推進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智力支持。

  2024年大典期間,將同期舉辦以“弘揚伏羲文化 賡續中華文脈”為主題的2024年伏羲文化論壇。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甘肅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天水市人民政府、甘肅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將邀請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西北師範大學、中華孔子學會、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等高校和機構的100多位專家學者,以及台灣文化交流團的多位成員參加。

  推動傳承創新

  建設現代文明

  作為伏羲的誕生地和伏羲文化的發源地,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新時代傳承和弘揚好伏羲始祖文化,是歷史與時代賦予天水的光榮使命。

  2013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批復支持甘肅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為平臺整體推進文化大省建設。2013年,甘肅省委、省政府對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作出部署,明確建設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2023年全國兩會上,關於建設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成為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提案。按照中央決策部署與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天水市制定了打造“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的發展規劃,著力深挖文化根源,講好伏羲畫卦故事,打造獨特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推動以伏羲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切實增強文化旅遊産業的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

  多年來,天水市圍繞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區建設,不斷加強歷史文化遺産保護,伏羲廟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圪垯川遺址入選2021年“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秦安女媧祭典”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圍繞1家5A級景區、7家4A級景區、18家3A級景區,打造羲皇故里尋根祭祖遊等7條特色線路滿足不同遊客需求。圍繞伏羲文化題材,創作開發800余種文創産品和旅遊商品,註冊113個伏羲文化相關商標、16項相關專利。先後創作推出《天河熱土》《説伏羲》《天水千古秀》《夢回大地灣》《伏羲頌》《祖脈天水》《伏羲創世》等一大批優秀作品。全市文藝家共獲得國家級文藝創作獎項192個、省級重點文藝創作獎項296個。伏羲文化已成為甘肅省獨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為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邁上新征程,天水市廣大幹部群眾將堅定不移增強文化自信,進一步打造伏羲始祖文化品牌,推動以伏羲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新的貢獻。(文/圖 安東 柴炳榮)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