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數字化賦能傳統農業走向“智慧未來”——探尋天水甘谷縣田間地頭的“新質生産力”
2024-07-26 12:39:10來源:甘肅日報編輯:王奇英責編:趙銀平

  原標題:【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數字化賦能傳統農業走向“智慧未來”——探尋甘谷縣田間地頭的“新質生産力”

【天水】數字化賦能傳統農業走向“智慧未來”——探尋天水甘谷縣田間地頭的“新質生産力”_fororder_9cd2e916-1913-4adb-bf96-4cf923d3fb64

甘谷縣謝家灣鄉馬家窯村300畝果園防雹網設施 供圖 甘谷縣委宣傳

  又是一年盛夏,走進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田間地頭、山間果林,處處是火熱的農忙場景。與以往不同的是,時下的甘谷,烈日下揮汗如雨的場景變得鮮見,智慧化日光溫室、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蟲情測報分析系統等智慧農業設備隨處可見,各司其職。

  近年來,甘谷縣緊扣農業優先型縣域經濟發展定位,聚焦特色優勢産業發展,圍繞加快鄉村産業發展,建基地、興龍頭、樹品牌、活市場、延鏈條,聚力建設農業産業示範園區,有力推動了農業産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融合發展,以數字化賦能為核心的新型農業科技,正在為鄉村振興帶來一場全新的變革。

  務農成為甜蜜的事業

  地處河谷地帶的磐安鎮,是甘谷縣蔬菜種植區。走進李家坪村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基地,10個雙拱雙膜全鋼架結構的智慧化日光溫室鱗次排列。

  “得益於日光溫室水肥一體機和全自動防風設備,今年辣椒産量不錯、品質也好,賣了個好價錢。”在基地租賃溫室種植辣椒的村民李記信説,以前種菜所有的投入都在地裏,如今有了現代化設備,種菜不僅省時省力,經濟效益也大大提高。

  “從大棚裏騰出精力,我們可以隨時關注市場信息,爭取每一茬菜都能賣個好價錢。”李記信粗略計算,一年下來,一座日光溫室裏的辣椒能賣10萬元。

  “智慧農業解決了傳統農業受季節限制等的弊端,冬季溫度始終在15℃以上,實現了全年無間歇種植和反季節種植。”磐安鎮人大主席王勇介紹,有了科技保障,磐安鎮引導菜農錯峰錯季種植果蔬,不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瓜果蔬菜天然的品質與口感,還能讓農戶更好地增收致富。

  智慧農業“讓數據多跑腿”正在讓傳統種田越來越輕鬆。配套主動蓄放熱水暖系統和智慧溫控系統以及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農戶可以在手機電腦上隨時查看農作物生長情況,精準控制生長過程。

  “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從山東引進螺絲椒、福琪4088番茄、紅纓99小番茄等優質品種的蔬菜,實現了技術標準、種植品種、種植時間相統一。”李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祁軍説,目前每座溫室每茬辣椒産量3萬餘斤、番茄4萬餘斤,每座溫室均總産值可達20萬元以上,産品不僅配送縣內外5家綜合商超,還遠銷西安、廣州、南昌、成都等多個城市。

  增收有了綠色的底氣

  46歲的張見林是磐安鎮小有名氣的“致富帶頭人”,十多年前,他就在蘭州、西寧等地經營連鎖酒店,賺到了“第一桶金”。在外打拼十多年,眼界越來越寬,每次看到家鄉的農業仍處在“靠天吃飯”的傳統階段,讓他心裏很不是滋味。

  2018年,張見林回到家鄉流轉了磐安鎮西溝流域尉家溝村和張家溝村上千畝土地,成立了甘谷縣興農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嘗試專業化種植果樹。

  “以前的果園澆灌大都是大水漫灌,施肥也同樣憑經驗、靠感覺,大風、冰雹等惡劣天氣和病蟲害也都是遇到什麼解決什麼,土壤板結、肥水滲漏等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張見林苦笑道,別説智慧農業,就是傳統種植也讓他吃盡了苦頭。

  恰逢甘谷縣果業中心的技術人員找到張見林,為合作社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在摸索中站穩了腳跟。甘谷縣果品産業服務中心主任蔣旭明介紹,推廣智慧農業,不僅實現了農業數據可視、遠程診斷、災害預警等智慧化管理,還重塑農業生産的供應鏈和産業鏈,在推動農業提質、增效、降本、綠色、安全發展等方面蘊含著巨大潛力。

  在甘谷縣果品産業服務中心的建議和農業科技人員的幫助下,張見林于2021年成立鑫森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採用當前國內最先進的砧穗組合苗木、全鋼架格架系統,在原有矮化密植蘋果園的基礎上新建現代防蠅防雹蘋果園1000畝。

  同年,張見林又與京東雲科商貿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他的果園成為全省第一家京東農場。“與京東農場合作,通過綜合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進行深度融合,為當地果園帶來很多新技術:實時氣象監測系統會對異常天氣提前預報;蟲情測報分析系統會根據蟲卵和成蟲的消長分析病蟲害發展趨勢,助力靶向防治。”蔣旭明説,智慧農業系統對果園耕、種、管、收、儲、加等各個環節全程記錄,最終生成産品溯源二維碼,實現了智慧農業發展模式。

  果園內,張家溝村村民包旭成等人正在為果樹拉枝。“手機系統會根據蘋果生長週期給我們‘派活’,前不久套完袋,最近又安排了拉枝,我們根據指令去種地,輕鬆了很多。”包旭成説。

  近年來,甘谷縣先後榮獲“中國蘋果之鄉”“綠色農業示範縣”和“中國蘋果産業五十強縣”稱號,目前全縣蘋果種植面積已達36萬畝。

  智慧農業有更好的未來

  甘谷縣在農業産業發展實踐中發現:智慧農業不僅是信息技術在農業中的簡單應用,還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外延。

  “除了種植蘋果,各種現代化技術也廣泛應用在辣椒、小番茄等土特産作物種植生産中。”甘谷縣農業産業服務中心主任楊彩霞介紹,借助鄉村振興、産業發展的良好契機,甘谷縣通過對全縣省級農業科技園區進行科技提升,確保每個鎮、每個村都有“量身定制”的特色農業。

  “全縣建立了由100多名‘土專家’組成的專家庫,平時除了自己種植外,還把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和積累的豐富經驗傳授給其他種植戶。”蔣旭明説,今年依託這些“土專家”已舉辦40多期培訓班,主要以疏花疏果、防霜凍等應季性培訓為主,累計培訓6000多人次,幫助種植戶補齊技術短板。

  有了現代化的果園管理模式,農旅融合發展更加便捷。一個個集有機栽培、産業孵化、田園採摘、休閒觀光、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産業園已逐漸成形。甘谷縣以“互聯網+”形式帶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農村産業逐漸向集約化、規模化、工廠化、追溯化、可視化發展,全力保障農民長期穩定地增加收入。

  “趁著假期出遊,帶孩子親身體驗一下農場生活,還能親手採摘價格實惠的櫻桃和黃桃,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桃園裏,來自青海的遊客張艷直呼這種體驗“很愜意、很解壓”。

  時下,甘谷縣牢牢抓住智慧農業發展機遇,探索新質生産力在農業領域的實踐與運用,積極打造融合採摘餐飲、觀光休閒為一體的鄉村農旅綜合體,走上了一條以科技激發鄉村經濟活力、農戶與用戶實現雙贏的新路子。(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