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強縣域 促提升】“綠色銀行”匯綠生金——平川區以“國家儲備林+N”模式厚植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登上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國家儲備林水泉片區的山頭,眼前草木蔥蘢、綠意盎然,極目遠眺,從山腳到山頂,一株株苗木層層疊疊、佈滿一座座荒山,綿延向遠方。
6月初,甘肅省2024年“三北”工程攻堅戰現場推進會就在這裡召開。
甘肅生態地位特殊而重要,“三北”工程建設任務艱巨而繁重。被納入“三北”工程六期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實施範圍的白銀市平川區,近年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實施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等生態工程,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構建“兩屏兩廊兩道多點”綠色生態體系,著力守底線、護生態、美家園,生態環境明顯向好,綠色發展愈發鮮明。
擴綠增綠 荒山造綠洲
走進平川區水泉鎮牙溝水村的造林區,一座座披綠的山頭讓人眼前一亮,2024年新栽的雲杉、刺槐、文冠果等各類苗木遍佈山野、迎風挺立。
“幾年前,這裡還是荒山一片。2022年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後,這裡的山就一年年綠起來了。”平川區林業碳匯發展中心主任萬康感慨道。
萬康所説的國家儲備林項目是平川區2022年依靠國家政策性融資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高品質、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的重大工程,總規模45萬畝,總投資70億元,分四期實施。
儲備林,藏林于山、儲材于木。漫山遍野間建起的這一座座“綠色銀行”,正是“林業生態化、生態産業化”的具體體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方兼顧。
平川區制定了“山地森林化、城市景觀化、村屯園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經濟化”的五化目標任務,打造東部生態經濟保障區、西岸控制水土流失屏障區和北部嚴防風沙危害屏障區“三位一體”佈局,實施國家儲備林項目。
“國儲林規劃在王家山鎮、水泉鎮、寶積鎮、共和鎮、黃嶠鎮區域內的宜林荒山範圍內,科學營造45萬畝碳匯林地塊,其中包括培育中長期大徑級用材林面積25萬畝,建設木本油料林20萬畝,並配套灌溉系統及管護設施。”萬康告訴記者。
錢從哪來?平川區探索“林草項目+政策性貸款”融資模式,採取“投資人+EPC+O”建管模式,以“國企控股+民企參股”的資本結構,成立一家公司,以該公司為政府出資方與社會資本方又成立國家儲備林項目公司,以項目公司為融資主體,爭取農發行國家儲備林和林業政策貸款。
林怎麼造?據萬康介紹,儲備林採取的是工程造林方式,全面推廣應用集水節水造林種草技術,通過配建控制性水源工程、節點調蓄水池等措施,解決灌溉用水的問題,提高造林成活率。
林由誰來管?為確保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看、責有人擔,儲備林採用“3+5”造林管護模式,施工方“三年造、五年管”,驗收後交由政府統一運營,通過區、鄉、村三級林長制,建立完善綠化後期養護管理制度。
“共有13家企業參與儲備林建設,在18個片區同時開展造林,目前累計完成造林25.1萬畝,栽植各類苗木2000余萬株。”萬康説。
興綠護綠 從一隅向全域推進
道路兩旁,樹木林立;河溝兩側,岸綠景美;小遊園裏,綠樹成蔭;採煤沉陷區和礦山礦區,綠意正在蔓延……
平川區將全域生態建設融入國家儲備林建設中,結合綠色通道、美麗鄉村、城市建設、産業發展、生態修復、全域無垃圾治理、碳匯經濟、沙化荒漠化防治等,創新推行“國家儲備林+N”模式。
平川區王家山鎮因境內王家山煤礦而得名,經過多年地下開採,境內出現採煤沉陷區。平川區推進“國儲林+生態修復”,針對採煤沉陷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等進行生態修復,致力於實現“地下挖煤、地上儲碳”的良性循環。
“2022年,我們開始在荒山荒地、採煤沉陷區種樹,種的樹有專人澆水、施肥、管護,目前已經種了6700畝。”萬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高振輝説。
如今,在王家山鎮萬廟村的文冠果種植基地,一排排文冠果樹抽枝發芽、拔節生長。
“平川區按照項目化、工程化、體系化的要求,積極探索‘拆、整、填、平、造’工作法,打出組合拳、激發內動力,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喬灌結合、林經搭配,在全區範圍內因地制宜建設生態帶、小景觀、小遊園,拓寬造林空間,全面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平川區林草局副局長黃興多説。
推進黃河廊道和G6高速、G109線、G247線、S209線、S308線等交通主幹道及縣鄉村道路沿線綠化,打造35公里黃河生態廊道和150公里綠色通道;
推進綠化成網、成片、成園、成景,促進村莊增綠,打造美麗鄉村、森林鄉村;
提升城市道路、公園綠化水準,建設現代綠色城市,先後完成6條城區主幹道綠化提升美化和10個口袋公園建設;
完成礦山生態修復和植被恢復3.2萬畝,實現“地下挖煤、地上儲碳”的良性循環;
成立全省首家林業碳匯發展中心,盤活“雙碳”經濟;
……
“我們致力於將平川區打造為碳中和先行示範區,為全省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可借鑒、可複製的平川經驗。”黃興多表示。
用綠活綠 青山變金山
走進位於平川區的白銀市國家文冠果全産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面積達4萬餘平方米的連棟文冠果育苗生産智慧溫室拔地而起,百萬株文冠果苗在溫室內的苗床上茁壯成長。
“溫室採用的是移動水車一體化風淋降溫系統,可以實現自動化灌溉和控溫控濕,我們的管理人員可遠程在線查看苗木生長實時狀況和調整參數,確保苗木在最適宜的環境生長。”甘肅忠沃文冠果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蕾介紹:“良種加良法培育的文冠果苗,在智慧溫室內生長45至60天,木質化後,高度達到40釐米以上、樹徑0.5釐米以上就可以作為合格苗木出棚。”
文冠果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食用油料樹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寒、抗旱和抗鹽鹼能力,是西北寒旱地區森林固碳的優質樹種,成為平川區國儲林種植的主要樹種之一。
平川區按照“國儲林+産業發展”的思路,依託國家儲備林,大力發展文冠果産業,計劃建設20萬畝木本油料文冠果種植基地,其中,就包括白銀國家文冠果全産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
“基地于2022年開工建設,目前已建成智慧化大棚6座,可培育文冠果豐産苗500萬餘株,良種繁育中心擁有一條日産8萬株的自動化育苗生産線,建成的文冠果茶園、良種採穗圃和種質資源圃栽種有文冠果苗木150萬餘株。”王蕾説:“2024年以來,已銷售文冠果苗木200多萬株。”
眼下,總佔地面積5000余畝的文冠果全産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還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
據王蕾介紹,按照三産融合發展思路,基地還將推進種質資源區、文冠果博物館、文冠果産業研究院、觀光休閒區等區域建設,打造“育、繁、種、儲、加、銷”全産業鏈。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年産2500萬株優質種苗、加工文冠果籽10萬噸、産文冠果油2.5萬噸、加工文冠果茶葉1000噸的生産能力,帶動從業人員3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3萬元以上。
一子落,滿盤活。平川區搶抓“雙碳”機遇,做好做足“綠色”文章,以國儲林建設破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之題,以文冠果産業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局之睛,正朝著農民增收、林業增效、國土增綠的美好前景堅定邁進。(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國華 周丹波 彭雯 杜雪琴 王君潔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馬海俊)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