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印象內蒙古     |       一帶一路     |       老外在內蒙古     |       103旗縣
文旅融合繪新景 “詩和遠方”更美好 ——75載砥礪奮進之呼和浩特文旅融合創新篇
2024-09-18 11:48:56來源:呼和浩特日報編輯:高菲責編:趙銀平

  呼和浩特市文旅廣電局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五一”假期,呼和浩特市接待國內遊客187.0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2.13億元;今年“五一”假期,呼和浩特市接待國內遊客264.8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10億元。

  呼和浩特博物院統計數據顯示:呼和浩特六大文博場館(呼和浩特博物館、將軍衙署博物館、昭君博物院、公主府博物館、五塔寺博物館、豐州故城博物館)2019年全年接待遊客65萬人次、2023年全年接待遊客124萬人次,今年,截至9月15日,接待遊客已超170萬人次。

  這一組組數據的背後,是呼和浩特市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不斷創新的成果。呼和浩特市正精心打造文旅融合新場景,激發城市文旅發展新活力。

  “過去到博物館參觀需要買門票,現在都免費了,帶上身份證或者提前預約就行,真是太方便了!”市民吳浩高興地説,“今年帶著孩子專門去呼和浩特博物館參觀了三星堆文物展,在家門口就能看到如此珍貴的文物,機會難得。”

  把文博場館用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活起來。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不斷深化文旅融合,博物館遊熱度攀升。去年,呼和浩特市舉辦了“博物知文脈,館中見青城”“博物館之夜”“回望千年·博物北疆”等一系列活動,以主題展覽為依託,互動體驗賦能傳統文化,帶動博物館遊熱度持續攀升。六大文博場館單日最高參觀人數由1.5萬人次上升到3萬人次。

  今年,呼和浩特市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産品與技術博覽會,舉辦“歡歡喜喜過大年·遊龍禦馬迎新春”“5·18國際博物館日”等文博活動,引進“問蜀——東周時期的蜀文化特展”“交融之美——昭君出塞和親之路沿線精品文物專題展”“韞古含珍——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宮廷玉器展”等文博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博場館共接待遊客約261.04萬人次。其中,“五一”假期,呼和浩特六大文博場館共接待遊客12.646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長72.4%。

  今年,呼和浩特市文旅産業發展不斷提質增效。惱包村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新城區入選國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馬鬃山滑雪旅遊度假地入選第三批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

  “一城看北疆 露營在青城”。呼和浩特成立露營地聯盟,今年“五一”假期,全市露營地共接待遊客13.74萬人次,收入520.62萬元。

  “夏天的呼和浩特真是太舒服了!我們在呼和浩特品美食、賞美景,玩得十分開心。”湖北遊客夏曉萌暑假帶著孩子來呼和浩特遊玩,塞外青城給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近年來,呼和浩特培育夜間消費場景,以塞上老街文化旅遊休閒街區、惱包村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為引領,推出音樂演藝、賽事活動、美食民俗、非遺展演等活動,組織呼和浩特博物院、公主府博物館等歷史文化景區,推出“博物館之夜”特色活動,有序發展精品夜遊、夜秀等新業態産品。

  呼和浩特積極構建節慶消費場景,圍繞元旦、春節、元宵節等節慶日,依託馬鬃山滑雪場、塞上老街等景區、消費集聚區,重點打造呼和浩特冰雪節、非遺文化廟會、賞花旅遊季、5·19中國旅遊日等活動,推動“文旅商”多元業態融合發展。

  “為了一個人,來到一座城。”呼和浩特不斷壯大演藝消費場景,舉辦張傑演唱會、張信哲演唱會等演藝活動,構建文博看展、特色街區、網紅打卡等配套消費場景,激發城市文旅發展活力。

  據統計,今年5月18日、19日,張傑演唱會期間,實現旅遊收入7.94億元,共接待遊客78.11萬人次;6月、7月張信哲演唱會、薛之謙演唱會前後,接待遊客65.36萬人次;鄧紫棋演唱會期間,接待國內遊客31.17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43億元;鳳凰傳奇演唱會期間,接待國內遊客109.54萬人次,實現國內遊客總花費11.18億元。4個月內,呼和浩特僅憑演唱會,就吸引“粉絲”近300萬人次。

  一場場演唱會的舉辦,不僅為呼和浩特這座城市增添了影響力,還帶火了餐飲、住宿、交通出行、商超等行業。

  此外,呼和浩特圍繞敕勒川草原、老牛灣黃河大峽谷、塞上老街等景區街區,發展千古馬頌、燒瓷河運情景劇等演藝項目,構建景區文旅消費新業態。

  “這幾年,呼和浩特可以遊玩的地方越來越多了,我們可以去寬巷子品嘗美食,也可以去露營、潮玩、看草原,還可以去大黑河看花海。”市民吳劍鋒説。

  近年來,呼和浩特正在成為眾多外地遊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旅遊最佳目的地。(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劉麗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