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奏響豐收樂曲 繪就幸福圖景——我省慶祝第七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主題活動綜述
金秋9月,碩果纍纍。
9月22日,甘肅省慶祝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在蘭州市榆中縣李家莊田園綜合體舉行,覆蓋省、市、縣、鄉、村的548場(次)各類慶祝活動在全省各地同時舉辦。
農民是分享豐收喜悅的主角,農業服務進村入戶力求實效,優秀鄉土文化傳承展現和美鄉村新圖景。一幅幅喜慶迎豐收、開懷享成果、攜手創未來的豐收畫卷,在隴原大地徐徐展開。
豐收好時節 精彩賽農技
在慶祝豐收節主會場——李家莊田園綜合體草坪廣場,是農技能手展示的舞臺。一處展示篩麥皮的活動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場地正中堆放著小山包一樣的麥粒,兩位婦女坐在一起,用手中上下翻飛的簸箕和笸籮,分離麥粒和麥皮。一位名叫張淑琴的婦女是榆中縣城關鎮的退休職工,與她同臺競技的是李家莊村的村民劉彩玲,兩人顛麥粒的動作精準熟練,引得圍觀的群眾連連拍手叫好。
很快,兩人都篩乾淨了一大捧麥粒,幾乎不分先後。
今年的農民豐收節,甘肅省各地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慶豐收聯歡活動,充分體現出城鄉共享豐收喜悅、農民節日為農民、農民節日農民辦的喜慶氛圍。
在慶陽市、天水市等甘肅省蘋果主産區,召開了展示豐收成果的蘋果大會;平涼市舉辦“唱響美麗鄉村”村晚歌唱大賽;隴南市評選十佳農民專業合作社、十佳種養能手;嘉峪關市的鍋盔文化節,定西市的馬鈴薯大會,臨夏州的“廣勇杯”村BA籃球邀請賽,甘州區的鍋莊文化周等,全面展現了我省農業農村發展的豐碩成果。
送科技下鄉 助農民增收
“今年的豐收,人勤快、天幫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新裝備、新技術、新耕作方式的普及應用起了很大的助推作用。”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如是説。
在豐收節主會場,設置了農業農村適用技術裝備成果展示。農民馬成福對一系列體型小巧的耕、種、收農機具很感興趣,反復查看機械的構造和説明書。“這個機器可以在僅一人能過的小路上通行,如果在梯田裏用,進出、調頭都不受地形大小的限制,用它耕地太省事了!”馬成福説。
甘肅省的農民豐收節把為“三農”服務的宗旨擺在了首位,全省各地關注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産提升,聚焦現代農業生産全程全面機械化、智慧化,突出“五良一減”方式,在豐收節前後集中展示推廣優質品種、先進裝備、適用技術和典型種養模式等,促進農業高品質發展。其中,以高效節水灌溉和合理密植為代表的種植技術、以智慧農機為代表的先進農業裝備智慧種收等新質生産力應用場景,以及農業農村適用技術裝備成果、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等活動受到農民朋友的歡迎,調動了農民重農務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直播買産品 “甘味”帶致富
“我們是厚道甘肅人,用心打造地道‘甘味’。”在豐收節活動現場,甘肅綠洲賢居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牟先菊架起手機,開啟了“直播帶貨”模式。
主會場設立了“甘味”特色農産品展示展銷區,組織80家企業對“甘味”農産品和品牌進行展示推介。依託豐收節金秋消費季,甘肅省組織開展了“甘味”農産品慶豐收展示展銷、集中採購系列活動,以“甘味”品牌主體為重點,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激發消費活力,推動各類線上平臺設立豐收頻道、豐收專館,開展網上豐收節農産品促銷活動,帶動農民群眾直播帶貨。
本屆豐收節積極創新節日活動形式和載體,借助展覽展示、美食品鑒、民俗表演、鄉村旅遊、傳統手工藝製作體驗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開展鄉宿、鄉遊、鄉食、鄉購、鄉娛等綜合體驗,開發鄉村美食、民俗體驗、村落觀光等民族民俗特色産品,在傳遞豐收節日喜慶氣氛的同時活躍城鄉消費市場。
據了解,按照省委、省政府推進“甘味”品牌建設的安排部署,省直相關部門發揮各自優勢,大力推動“甘味出隴”。商務部門組織的“數商興農”慶豐收活動、郵政系統啟動的“919”郵政農品節暨“甘肅郵政農品節活動月”、工會系統組織的全省百萬職工消費“甘味”農産品行動等,都對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發揮了積極作用。
名師話傳承 和美共振興
在豐收節主會場,12位鄉村工匠的展臺熱鬧非凡。一件件精美的編織品、巧妙的剪紙藝術作品、美輪美奐的古建築物復原作品等令人稱奇。我省邀請到劉喜娥、張彩雲、馬勝強等30位國家級和市縣鄉村工匠、非遺傳承人、婦女巧手、傳統藝人,現場演示慶陽香包、甘谷木雕、麥稈畫、硯臺等諸多傳統絕活。
據介紹,目前,全省從事編織麻鞋和鉤花作品的農村婦女超過了3000人,人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甘肅雅路人的負責人郭娟是第一批國家級鄉村工匠名師,她説:“傳統的手工麻鞋産品一直供不應求,反映出鄉土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豐收節期間,甘肅省以服務農民群眾為主體,推出富有農耕特質、民俗特色、地域特點的群眾性活動,支持農民群眾自主開展唱村歌、跳廣場舞等一批主題特色鮮明、文化韻味濃郁的豐收節慶活動。各類科技、文化、教育場館舉辦富有“農”味、“節”味的公益性展覽、講座、科普等活動。一系列活動全面展示出甘肅農業高品質發展、農村安定祥和、農民幸福安康的“三農”發展成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馬國順 王思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