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他身著白大褂,在實驗室裏一邊認真地做實驗、記錄數據,一邊指導著學生。他十分重視實踐教學,經常帶著團隊和學生在試驗田親身實踐。從播種到收穫,任何一個環節都不馬虎。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他長期工作在試驗基地和農民的田間地頭,科研攻關糧食增産問題。試驗地的他,喜歡穿著寬鬆耐臟的便服。每次去試驗地前,總要多喝幾杯水,減輕帶水的負荷。
作為一名育種專家,他將小麥作為主攻對象,科研攻關糧食增産問題,40餘年埋頭于農業生産一線,讓土地生金,把收穫的喜悅帶到黃土地上的千家萬戶,為國家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他就是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模範教師、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組成員、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柴守璽。
柴守璽指導學生實驗
立志旱農,矢志不移
出生在甘肅會寧的柴守璽,對於貧困和乾旱有著刻骨銘心的體驗。1979年,他參加高考,如願考入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開啟農學生涯。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家鄉會寧縣農科所從事小麥抗旱育種工作,也就是從這時起,柴守璽決心將研究目標定位在旱地小麥育種和栽培上,40餘年矢志不移。
夢想有溫度,追求有情懷,成就才有厚度。“處於旱作農業區的甘肅是旱作農業技術最理想、最具挑戰性的地方”。柴守璽説,“如果能在甘肅搞出大幅度增産的旱作技術,對全國其他地方的輻射帶動效應將更大。”
柴守璽一直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奪取小麥豐收為己任,常常把課堂搬到試驗田,一邊講授育種的各個知識點,一邊帶著團隊和學生親身實踐,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他先後主持完成國家和甘肅省科研項目30多項,主持選育出4個旱地小麥品種,其中2個通過國家審定,實現了甘肅省小麥國審品種“零”的突破,及時解決了西北旱地春小麥優良品種嚴重短缺的難題;主持研發成功2項農業農村部旱地小麥高産高效方面的主推技術,主持制(修)訂和頒布地方標準13項,獲得新型實用專利8項,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著)200多篇,先後培養碩、博士研究生80多名。
柴守璽在田間指導學生
薪火相傳,科技興農
柴守璽團隊的常磊是甘肅農業大學農學院的教授,也是國家現代小麥産業技術體系蘭州綜合試驗站站長,目前擔任著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通渭縣科技特派團團長的工作。他們圍繞幫扶縣産業科技需求,開展優良品種引進和示範,高産高效栽培、病蟲草綠色防控、産業技術指導服務、本土人才培養工作。
通渭縣平襄鎮店子村的試驗田裏,柴守璽和常磊帶領科研人員仔細觀察作物生長情況。這片試驗田不僅是他們科研工作的主戰場之一,更是科技興農、鄉村振興的前沿陣地。
“眾所週知,通渭縣農業生態生産條件差,寒旱共存,農業機械化程度低,農業産業化、規模化經營程度低,也是規模性返貧的高風險區。”常磊説到,“柴老師總是強調,特派團的工作不像在課堂授課,要因地制宜,用最直觀的方法讓農戶增産增效。因此,我們會手把手給當地農戶講解小麥藥劑拌種和種子包衣技術、講解小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農戶們一聽就懂,一學就會。”
陳倩是常磊的博士研究生,也是柴守璽團隊中的一員。五年的田間實驗使她收穫很多。她説:“柴老師不僅是我們學業的導師,更是人生的導師,在他身上我們深刻感受到了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敬業奉獻精神,也讓我覺得自己的科研很有價值,科研數據來自於田地,又能有益於田地,我感到很自豪。”
履職盡責,服務三農
柴守璽説,作為農業科研人員,必須心懷“國之大者”,從農業産業體系角度,良種良法結合、農機農藝結合,提高耕地品質,讓沃野千里麥浪萬重,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針對西北乾旱瘠薄、水熱不足等瓶頸限制,柴守璽帶領科研團隊研發出秸稈帶狀覆蓋還田綠色生産技術,不僅實現增産保墑,而且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優化耕層水肥氣熱狀況,這一技術較傳統無覆蓋露地栽培大幅度增産增收,被農業農村部遴選為國家糧油作物重點綠色生産技術。
2008至今,作為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成員,他經常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小麥生産技術培訓、抗災應急技術服務、難點技術攻關、決策諮詢等工作。針對小麥生産中存在的問題,每年為農業農村部和甘肅省提出小麥生産管理建議5條以上。
“好的農業技術,沾泥土、接地氣,能讓群眾把飯碗穩穩端在自己手裏。”由於工作成效出色,農業農村部曾先後三次發來感謝信,感謝他為我國小麥連年豐收作出的突出貢獻。
“我在這片黃土地上長大,要實實在在地為這片土地、這裡的父老鄉親做些事情。”這是柴守璽的心聲。
柴守璽是無數科技工作者為祖國建設默默奉獻的縮影。在廣袤的隴原大地,甘肅農業大學的廣大科技工作者都在各自的領域裏默默耕耘奉獻,為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文/圖 張馨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