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數字浙江     |      直觀中國      |      長三角      |       看浙裏        
聚焦新質生産力引領産業發展 寧波象山紅美人斬獲兩項大獎
2024-10-30 16:53:0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魏煒責編:魏寒冰

  10月28日至30日,第十七屆亞洲果蔬産業博覽會(以下簡稱“亞果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

  在這場果蔬行業的年度盛會上,被譽為“橘中愛馬仕”的寧波象山紅美人成為全場明星,“象山柑橘”榮獲中國柑橘區域品牌全國前10強,“象山紅美人”榮獲中國新種業品牌大獎。象山紅美人120平方米的展區3天接待了近3000位客商洽談合作,目前已與北京、上海、河南、瀋陽、無錫等地的一些品牌代理商確定了合作項目。

聚焦新質生産力引領産業發展 寧波象山紅美人斬獲兩項大獎

象山紅美人展區人頭攢動

  象山紅美人是象山縣優化柑橘品種結構、深化畝均效益改革的重要成果,歷時20餘年匠心培育的優質精品雜柑。其糖酸比在16以上,色澤橙紅、水潤多汁,有囊衣薄、果肉嫩、化渣好、香味濃等優勢。

  “很好吃,風味不錯。”“口感像果凍一樣入口即化,脫皮也很容易。”在杭州下沙大學城開烘焙店的王女士、經營民宿的劉女士等人,在品嘗後都表示將引進象山紅美人作為配套項目。

  現場,一位來自安徽的橘農李大姐説,5年前第一次品嘗象山紅美人時,便被其鮮香的口感以及其中蘊含的巨大商機打動,並迅速引進種植。目前,她家種了十幾畝象山紅美人,市場銷售一直好于本地的其他水果。

聚焦新質生産力引領産業發展 寧波象山紅美人斬獲兩項大獎

象山紅美人展區現場

  象山紅美人是象山橘農的致富果,如今的市場銷售均價60元/公斤,創造了畝均超1萬美元的高效益,成為寧波乃至浙江農業一張靚麗的“金名片”。象山何以在起伏的行情中,保持領先?

  在本屆亞果會舉行的“2024中國柑橘破局大會”上,象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史欣榮介紹,象山紅美人的成功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獨特的品種特性和獨特的栽培管理模式,從2001年發現全國第一棵紅美人橘樹到現在的20多年,先後經歷了“十年磨一劍”的試驗攻關、“以點帶面”的規模推廣、“爆炸式”全面發展三個階段。

聚焦新質生産力引領産業發展 寧波象山紅美人斬獲兩項大獎

2024中國柑橘破局大會現場

  當象山紅美人種植面積從2017年8000畝到2020年的3.2萬畝呈4倍增長,全國栽培面積也突破百萬畝時,象山就已經預見到盲目增長後帶來的風險,從2020年至2024年四年間,種植面積只增加了0.4萬畝,到如今的3.6萬畝,就是嚴控跟風種植,堅持品質為重的結果。

  在象山柑橘人看來,聚焦新質生産力,實行“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創”,是破解柑橘困局的最佳途徑。

  “早期,我們推廣別人沒有的品種,享受了‘人無我有’的紅利。現在,別人有了你的品種,我們就研發避雨栽培、完熟栽培、越冬栽培等技術,錯開季節、做優品質,讓象山紅美人上市期遠長于其他産區,從11月到來年的春節,都有優質紅美人品嘗。如果別人的品質也提優了怎麼辦?那就‘人優我創’。我們開展自主雜交育種創新,已繁育柑橘雜交後代上萬株,儲備具有推廣前景的系列品種20多個,比如‘特早熟紅美人’‘早熟粑粑柑、甘平’‘有晴姬香味易剝皮的紅美人’等,繼續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戰略。”象山縣農業經濟特産技術推廣中心負責人徐陽如是説。

  除了抓柑橘種業的核心競爭力外,象山這幾年還致力於做大做強象山柑橘區域公用品牌,成立了柑橘産業聯盟,攜手農戶共建共享象山紅美人品牌。2022年,象山聯合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制定發佈全國首個《“紅美人”橘橙等級與包裝儲運》團體標準。

  據《2024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報告》顯示,“象山柑橘”區域公用品牌價值36.38億元,全國排名第36名,居浙江第二,相比去年的27.67億元,同比增長31%。

聚焦新質生産力引領産業發展 寧波象山紅美人斬獲兩項大獎

象山紅美人

  “我們始終保持憂患意識,面對時代發展,用科技賦能種植、流通和品牌建設。”象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史欣榮介紹,象山創建了“柑橘産業大腦+未來橘場”,實現主體全上線、地圖全覆蓋、數據全貫通、業務全閉環、服務全集成、一碼全管控。其中“脫毒種苗溯源”“一果一碼”系統成為全國首創,“浙農碼”賦碼216.8萬個,使用超1550.3萬次。

  11月16日,象山紅美人開摘上市後可以通過覆蓋全縣的産業聯盟、11條選果線,日選優質果30萬斤,一鍵直達消費者手中。據了解,今年象山紅美人種植面積3.6萬畝,預計總産量3.3萬噸,一産産值預計將超10億元。(文/圖 趙鑫 陶安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