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數字浙江     |      直觀中國      |      長三角      |       看浙裏        
浙江省文化特派員派駐鄉村半年記:當好“實幹派”爭做“實力派”,以文化促進物質精神共同富裕
2024-11-15 09:14:30來源:潮新聞編輯:魏煒責編:魏寒冰

浙江省文化特派員派駐鄉村半年記:當好“實幹派”爭做“實力派”,以文化促進物質精神共同富裕

空中俯瞰浙江杭州龍馬村的秋日稻田美景。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在浙江,文化特派員,正逐漸成為老百姓口中的高頻詞。

  11月15日,距離浙江印發《文化特派員工作實施意見》後,首批省文化特派員奔赴鄉村開展工作已有半年時間。截至目前,省、市、縣(市、區)已選派1570余名優秀文化人才,赴鄉鎮(街道)、結對村(社區)開展基層文化建設工作。

  半年來,他們活躍在鄉野大地、田間地頭,當好“實幹派”,爭做“實力派”,把文化注入鄉村,激發鄉村文化活力,壯大鄉村文化産業,為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縮小城鄉區域優質文化資源供給差距,助力物質精神共同富裕努力探索、作出貢獻。幹部群眾紛紛表示文化特派員制度是浙江繼科技特派員制度後,又一項促進基層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的創新舉措。

  傳播新思想

  讓理論學習成為日常

  最近一段時間,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興起了一股學習風:村民常常趕著去上“村課”,“去晚了,前排座位就沒了”。這頭課程剛結束,大家又迫不及待詢問下一節課的時間。

  讓村民如此惦念的“村課”,全名“村課20講”,是省文化特派員胡逢陽為當地打造的黨的創新理論進基層項目。課程內容很豐富,既講理論,也科普農技、電商、法律、健康生活等知識;講師組合也很新鮮,既有來自各大高校、社科領域的專家學者,也鼓勵村民上臺分享,主打“人人都能講一堂村課”。

  “以接地氣的方式傳播黨的理論與政策,才能增強群眾理解與認同。”胡逢陽還發起成立“嶺上草帽宣講團”,帶動一批當地青年學理論、講理論、用理論。

  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文化特派員的首要任務。怎樣把思想講鮮活、把理論講透徹?半年來,文化特派員各出高招,吸引越來越多人靠近新思想、踐行新思想。

  省文化特派員陳婧,發揮傳媒專業優勢,帶著“之江音樂黨課”走進嘉興市秀洲區新塍鎮火炬村。一堂“之江音樂黨課”以歌敘史、以樂化人,讓聽講的人從低頭到抬頭,從過耳到入心。不少村民紛紛感嘆:“原來黨課還可以這樣上,理論還可以這樣學。”

  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舜江快播宣講工作室負責人趙永煥,成為余姚市文化特派員後,宣講熱情更加高漲。一上崗,他就在派駐的大隱鎮,針對不同群體一連做了3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主題宣講。從鄉村振興到新質生産力再到優秀傳統文化,場場有幹貨。

  “趙老師結合實際的講述,解答了我的疑惑,讓我對全會精神理解更深,發展的思路也更清晰。”民營企業家孫一之聽完深受鼓舞,他表示要抓住新時代的發展機遇,不斷加大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力度,勇當新時代“弄潮兒”。

  據不完全統計,文化特派員駐村半年來,累計舉辦4000余場次理論學習宣講活動,切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少文化特派員也表示,在基層工作中加深了自己對理論的認識和體悟,提高了理論學習闡釋的能力。

  展現新風尚

  和美鄉村更有“文化味”

  在家吃完飯,走兩步就能欣賞到“國寶級”繪畫作品,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已經變成杭州市富陽區洞橋鎮村民王榮華的日常。

  前不久,“跟著文化特派員看‘大系’”——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鄉村巡展活動正式啟動。巡展活動的首站,就設在洞橋鎮。這裡是省文化特派員李承華的派駐點。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是一項規模浩大、縱貫歷史、橫跨中外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曾經參與“大系”工作的李承華,到洞橋鎮後就圍繞“中國歷代繪畫大系”舉辦了鄉村美育課堂等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讓村民近距離感受“大系”的藝術之美。

  打通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最後一公里”,文化特派員是一座重要橋梁。半年來,隨著文化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文化特派員深入摸排基層文化需求,牽頭指導組織舉辦了1萬餘場次文藝演出、惠民服務等活動,越來越多高品質、多樣化的文化産品和服務走進鄉村。文化特派員還俯下身子育隊伍,累計組建3000余支村民文化文藝隊伍,帶著村民一起參與文化建設,共同打造“精神家園”。

  在泰順縣司前畬族鎮左溪村,因為省文化特派員吳滌的努力,浙江音樂學院“文藝輕騎兵”前來舉辦音樂會。許多村民第一次現場觀看了鋼琴音樂會,感受到高雅藝術的魅力。點燃了文化氛圍,吳滌又順勢拉起一支以唱畬歌為主的合唱隊。村民參與熱情十足,年齡最大的76歲,最小的只有6歲。“文化特派員工作讓我看到了文化給群眾帶來的獲得感,而群眾的笑臉也讓我幸福感滿滿。”吳滌説。

  在松陽縣葉村鄉南岱村,有了省文化特派員姜磊的吆喝,這個深處“江南秘境”的小山村被更多人看見,藝術家和遊客紛至遝來。“自從來了文化特派員,我們山區村展覽、寫生、研學等文化活動多了不少嘞!”村民雷桂華開心地説。

  浙江鄉村變得越來越潮,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省文化特派員顧興國梳理挖掘桐鄉市河山鎮八泉村蠶桑文化,整理11類61項文化資源,起草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申報方案;省文化特派員董佳鶯打造“文化π非遺出海聯盟”,向世界推介溫州市鹿城區非遺文化,讓銅雕《悟空》借勢《黑神話:悟空》遊戲火爆出圈;省文化特派員余滌非參與指導寧波市鄞州區雲龍鎮陳黃村打造“羽人競渡”品牌,讓龍舟“劃”進保加利亞,龍舟文化廣泛傳播……

  在文化特派員的努力下,浙江鄉村文化不斷破圈出海,煥發出無限活力。

  引領新發展

  物質精神共奔“富”

  依圍棋仙地爛柯山而建的衢州市柯城區荊溪村,有濃厚的圍棋文化。村裏想發揮優勢,打造出一個集圍棋文化展示與傳播、休閒旅遊于一體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但一直沒有好的抓手。

  衢州市文化特派員許軍派駐後,精心謀劃爛柯圍棋文化推廣項目。在他的“牽線搭橋”下,2024年樂居樂杯中國圍棋甲級聯賽衢州專場首次走進鄉村,在荊溪村文化禮堂開賽,讓荊溪村“火了一把”。“許軍老師來了之後,馬上促成了這件大事。”柯城區石室鄉黨委書記徐祺説。徐祺還分享了另一個好消息,村裏將舉辦荊溪花海“爛柯·聯盟”盟主杯全國業餘圍棋公開賽,並爭取這項賽事永久落戶。徐祺説,有了許軍的助力,大家對充分發揮荊溪村圍棋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進一步打造鄉村圍棋基地更有信心。

  鄉村發展,文化特派員不僅是“強心劑”,更是“催化劑”。

  溫嶺市大溪鎮,這個過去在互聯網上寂寂無名的小村,因為台州市文化特派員謝法標的到來,綻放出新的光彩。

  他牽頭幫助註冊“方山蓮子”品牌商標,拍攝推介視頻、打造沉浸式演出等,以新手段傳播文化、以新理念帶動群眾,通過探索新路徑助力村民增收。一組數據可以直觀感受到文化特派員的力量所在:方山村持續10多年的“方山夜市”熱度再創新高,人流量較活動前增長3倍,營業收入從去年的160余萬元增至330余萬元。

  半年來,浙江省市縣三級文化特派員沉下心、俯下身,幫助當地進一步深挖細研文化資源,努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文化力量,鄉村在文化的滋養下有了發展新動能。與此同時,文化特派員也提升了調查研究的能力。

  台州市文化特派員符貝貝對黃岩區沙埠鎮的青瓷文化感興趣,很早就想創作一個青瓷主題的舞蹈。在結對青瓷村開展深入調研後,她依託民間《九龍透天》的傳説,以古代與現代兩條線索交叉敘事,新創作了一部舞臺長劇《問瓷》,首演就收穫諸多好評。

  “這就像是在‘挖寶’,鄉村其實有很多‘寶藏’等待挖掘。”符貝貝説,得益於文化特派員工作,如今自己的“挖掘”能力也越來越強。

  激發新活力

  為基層工作注入文化動能

  文化特派員制度實施以來,1570余位文化特派員積極參與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充分發揮文化的輻射效應,驚喜變化接連不斷。

  新昌縣七星街道塔山村村民説,如今村裏“打牌搓麻將的少了,打鼓跳舞的多了”。原來,在省文化特派員劉海波的組織下,塔山鼓隊發展如火如荼,村民競相參加“鼓舞”排演,期待登上更大舞臺。

  “走,來場門球比賽!”如今的金華市婺城區竹馬鄉方下店村,打門球成了當地村民社交的新方式。立足門球文化,省文化特派員徐賢飛在這裡探索舉辦門球家庭賽事活動,讓文明健康生活理念漸入人心。

  文化特派員以文化促德治,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水準;同時,也充分發揮自身所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省文化特派員張士軒在湖州第四中學教育集團(毘山校區)開展“開學第一課”,講述毘山遺址歷史文化,被當地聘為毘山少年考古學院名譽院長;省文化特派員李旭平走進仙居縣皤灘鄉中心小學,借助精美古建築模型,讓孩子懂得欣賞古建築之美的同時,也學會保護古建築。

  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為基層注入發展活力,基層也為文化特派員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據了解,文化特派員中大部分為青年幹部,他們在廣袤農村拓視野、見世面、長才幹,也在了解基層、熟悉基層中,進一步增強了與群眾的聯繫。

  作為浙江在全國首創的探索性工作,文化特派員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文化特派員持之以恒的付出。好在,每一名文化特派員的背後,都有推薦單位、派出單位的支持、平臺的支撐和團隊的協助,使得優質文化資源得以更好賦能工作。

  為深化文化特派員制度建設,浙江構建了“省統籌、市指導、縣(市、區)負責、鄉鎮(街道)抓落實”四級協同、分級管理的服務管理體系,制定出臺了《浙江省省級文化特派員服務管理辦法(試行)》,並建立“雙月例會”等制度,以縣(市、區)為單位,組建90個省市縣三級文化特派員工作組。半年來,這些體制機制仍在不斷完善,推動文化特派員制度不斷向縱深發展。

  半年時間,轉瞬即逝。持續發力,靜待花開。(記者 王璐怡 通訊員 劉雨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