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甘農薯7號”的測産現場,機器轟鳴,駕駛艙內的農人熟練地操控著收割機,一個個光滑飽滿的土豆“迫不及待”地翻滾而出,順著農機履帶滑入編織袋。測産數據顯示平均畝産達到5812.51公斤,這個數據讓現場專家頗為驚喜,現場一片歡呼聲,“甘農薯7號”刷新了該品種的歷史産量紀錄。
2024年武威市“甘農薯7號”測産現場
“是科研團隊,也是普通農民”
馬鈴薯作為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對保障糧食安全和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然而,我國主栽馬鈴薯品種多依賴國外引進,選育新品種面臨挑戰,省部共建乾旱生境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張峰教授指出,育種工作需要長久且穩定的試驗站支持。
14年前,張峰團隊在定西市渭源縣鹿鳴村建立鹿鳴馬鈴薯育種試驗站,致力於加工型馬鈴薯品種的篩選。試驗站擁有40畝試驗田和2個雜交溫室,每年種植超4000份種質資源和10000份無性係材料,其中不乏從歐洲、北美及國際馬鈴薯中心引進的珍貴野生種。
馬鈴薯育種週期長、難度大,其普通栽培種有四套基因組,遺傳背景複雜。張峰帶領其團隊不畏困難,常年在田間地頭觀察記錄,埋頭雜交試驗,對每個材料的特性瞭如指掌。他們深知,農業科學是實踐科學,必須深入田間,才能了解農民真正的需求。多年來,張峰團隊與馬鈴薯相伴,曬得比農民還黑,分不清是科研專家還是農民兄弟。
團隊的努力成果顯著,包括“甘農薯7號”在內的多個“甘農薯”系列新品種的篩選鑒定等試驗工作,多在鹿鳴馬鈴薯育種試驗站完成。張峰和團隊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科研人員的堅守與奉獻,為馬鈴薯育種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團隊在鹿鳴馬鈴薯育種試驗站進行田間性狀採集
“轉變思路,用數據説話”
初期,團隊缺乏推廣經驗,品牌影響力尚未建立,如何讓種植戶和企業信服,成為團隊的首要難題。隨後,張峰團隊深入一線,不論規模大小,逐一走訪,並且提供免費試種種薯,但反響平平,效果不佳,甚至經常有種植戶忘記試種地塊。
面對挫折,團隊成員的信心動搖,部分成員産生了放棄的念頭。關鍵時刻,團隊成員余斌提出轉變思路——用數據説話。他們積極參與政府品種測試,橫跨多地,逐步提升“甘農薯”的知名度。經過數年堅持,團隊迎來了好消息,兩家全粉加工企業願意試用“甘農薯7號”,團隊迅速促成收購合同,大面積推廣序幕由此拉開。
截至2024年10月,“甘農薯7號”已在全國12個主要産區推廣,種植面積超43萬畝,加工品質優異,市場高度認可,種植戶熱情高漲。目前,其種植規模和影響力持續擴大,不僅在全粉加工領域表現突出,薯條、薯片加工廠也開始選用,授權種薯生産企業增至9家,種薯供應體系完善,累計授權費用超300萬元。
團隊還為種植戶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提升經濟效益,助力馬鈴薯産業鏈高品質發展。鹿鳴馬鈴薯育種試驗站的成功和“甘農薯7號”的大面積推廣鼓舞了團隊,他們決定進一步擴展研發和推廣佈局,建立專注于加工型馬鈴薯品種選育與示範推廣的試驗站。
定西市渭源縣鹿鳴村鹿鳴馬鈴薯育種試驗站
張掖市山丹縣河西馬鈴薯試驗站
張掖市高臺縣甘農薯7號種植基地
2021年,河西馬鈴薯試驗站在張掖市山丹縣建成,成為河西地區首個專業試驗站。山丹氣候和土壤條件優越,是全國優質的加工型馬鈴薯産區和重要種薯生産區,試驗站的建立填補了西北專業性試驗站的空白,顯著提升了河西及西北區域馬鈴薯産業競爭力。河西馬鈴薯試驗站為品種優化、種薯高效生産、現代化技術推廣提供了重要平臺,有望成為全國馬鈴薯産業的示範標杆。
余斌對“甘農薯7號”充滿信心,相信其能取代國際主流加工品種,成為國家主流加工品種。種植戶孟志強2024年首次種植502畝“甘農薯7號”,畝産均超5.8噸,已與達利園簽訂訂單,預計每畝收入1500元左右,好品種讓他信心倍增。
“甘農薯7號”的推廣之路雖充滿挑戰,但團隊堅持不懈,用數據和實力説話,終於迎來曙光,為馬鈴薯産業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甘農著”系列産品參加中國·定西馬鈴薯大會品種展示活動
“守得雲開見日出”
甘肅農業大學馬鈴薯遺傳改良與新品種選育團隊歷經十數年耕耘,育種成果豐碩。團隊已選育10個馬鈴薯新品種,並在全國10個主産區設立示範推廣基地,覆蓋甘肅、新疆等地,河西馬鈴薯試驗站及“甘肅山丹馬鈴薯小院”亦正式揭牌。團隊榮獲多項省級及中華農業科技獎項,彰顯了團隊的科研實力。
張峰教授帶領團隊,不僅致力於育種,更重視人才培養。他每年帶領新生參加全國馬鈴薯大會,拓寬視野,在實踐中安排研究生彙報種植栽培情況,積累經驗。張峰鼓勵研究生學習新實驗方法,提供外出培訓機會,確保學生掌握先進技術,並根據個人能力興趣定制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生袁劍龍深有感觸地説:“我加入團隊八年,見證了‘甘農薯7號’至‘18號’的誕生,團隊對育種工作的嚴謹和熱情激勵著我,畢業後,我將繼續投身馬鈴薯育種事業。”
張峰指導研究生進行馬鈴薯雜交實驗
張峰深知育種工作的重要性,它不僅關乎餐桌上的美味,更是國家糧食産業安全的基石。種子作為農業的“晶片”,其主動權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張峰感謝團隊每位成員的付出,他們的堅持和情懷鑄就了今日的成就。
馬鈴薯遺傳改良與新品種選育團隊合影
通過不懈努力,團隊不僅培育出優質新品種,更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馬鈴薯育種人才,為我國馬鈴薯産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他們將繼續秉承科研初心,以更加堅定的步伐,走在馬鈴薯育種的前沿,為實現農業強國夢貢獻力量。(文/圖 張馨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