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春新氣象,新年啟新程。2025年春節前後,國際在線湖南頻道推出“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組織全體采編人員奔赴田間地頭、生産車間等基層一線,以基層群眾的小故事、小欣喜、小期盼,展示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的經濟發展成果。微觀筆觸,亦能定格時代浪潮奔涌。
國際在線湖南頻道報道(記者 曹菲):春節假期結束,湖南湘江新區蓮花鎮的南科院子裏,依然訪者眾多,年味不減。
對聯攤前,大排長龍,老式爆米花機“嘭”的一聲響,引得眾多小孩歡呼;院子外,一盞盞紅燈籠高高挂起,彩旗飄揚,喜迎八方來客。這裡的年味,從小年便開始發酵。
南科院子,自媒體博主“鄉村守藝人”彭南科的創作和直播基地。去年9月,彭南科將工作室遷至於此,成為該地的一位“新村民”。
回鄉創業
守護鄉愁滋味
柴灶裏松木劈啪爆響,鐵鍋沿泛著青煙的當口,彭南科抄起三指寬的臘肉往砧板上一墩,向直播間觀眾介紹:“此刻,我們正在籌備長龍宴的佳肴,現在炒的是湘西的特色臘肉……”
臘肉片飛入滾油時嗞啦作響,一陣白色的煙霧騰起,臘肉的香氣瀰漫在空氣中,熟悉的味道鑽入鼻尖,也勾起了彭南科的回憶。
彭南科正在直播 攝影 曹菲
“70”後彭南科,有一顆愛折騰的心。當過教師、做過記者,在長沙等地輾轉近20年。39歲時,他毅然辭去工作,返回家鄉湘西古丈縣創業。
為什麼放棄安穩之道選擇重新創業?回憶來時的路,彭南科思索了一番,“怕後悔了。怕安逸的生活過久了,到時候會有很多遺憾”。
對湖南人來説,無辣不歡,湘西人更是無臘不歡。用傳統手法熏制出來的湘西臘肉,脂香濃郁、皮色黃亮、肉色似火。湘西人過年有腌臘肉的習俗,年關臨近,家家戶戶都會挂上臘肉。在彭南科印象裏,臘肉在湘西不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文化象徵和鄉愁的寄託。“許多湘西人在外工作時會帶上自家製作的臘肉,以解鄉愁。”
返鄉創業的彭南科 受訪者供圖
吃過家鄉的本味,便也想讓家鄉之外的人們也品嘗到這份臘肉。2016年,彭南科創立湖南鑫科牧業有限公司,致力於將當地傳承了幾百年的臘肉打造成知名品牌。
和藏匿于深山之中的村落一樣,受制于交通不便,他們的農産品也藏于大山中。為了更好地宣傳家鄉臘肉,彭南科以自己的名字註冊了一個抖音號,拍攝短視頻分享山野生活。
“當時拍視頻也沒什麼想法,就想讓湘西臘肉更有名氣。”9年時間裏,彭南科如願將湘西臘肉打造成知名品牌,年銷售額過億元,産品遠銷國內外,並帶動500多戶村民增收致富。
湘西臘肉,也由此進入更多人的視野。
傳統技藝
煥發時代光彩
2022年6月,一條6分3秒製作蓑衣的視頻點讚量超百萬,彭南科火了。這也讓他意識到,最傳統的東西往往最能打動人心。
蓑衣視頻“火出圈”後,彭南科也在還原古法技藝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丟不得也不能丟。”
彭南科在拍攝短視頻 攝影 曹菲
南科院子裏,還原古法技藝的工具隨處可見:燒窯裏,爐火微光跳躍,在寒風裏帶去溫暖;閣樓上,一台打禾機靜靜待命;風箱、石磨、竹編的簸箕等散落在院子各處,每一件都仿佛在訴説著過去的故事。
南廂房檐下,火塘裏的柴火正騰著橙紅的火舌,將圍坐著談笑風生的七八張面孔映得紅彤彤。老木樑上挂著一排排臘肉,焦褐的表皮上,偶爾有一、兩滴油珠砸進火堆,濺起細碎的金星,發出細微而清脆的聲響。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他的巧手之下,竹子造紙、荔枝釀酒、藕絲印泥等古老技藝煥發新生。
濃郁的鄉土氣息與傳統手工藝巧妙融合,也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美學。鏡頭裏,青山綠水、農家院落,伴隨著溪水潺潺、鳥鳴陣陣,彭南科身著藏藍粗布麻衣,正磨豆腐、寫對聯、貼年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令不少網友充滿嚮往。截至目前,彭南科全網粉絲約1100萬,總播放量超30億。
南科院子航拍圖 受訪者供圖
即使聲名遠揚,鄉村的味道和鄉人的幸福,始終是他心中永久的牽盼。“火了也不能丟了鄉土味道,咱是農村人,做的就是農民的事。”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産品借助網絡走出湖南,走向全國。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農人”選擇返回家鄉,舉起手機,一邊讓原本沾滿泥土的“土貨”變成了走進千家萬戶的“新禮”,一邊展現著鄉土中國的大美風光。
“被看見就是最好的傳承。”彭南科説。
以技傳心
非遺走向未來
“新的一年,希望在做好傳統文化傳播和創作的基礎之上,能夠幫助更多農民賣出更多的農産品。”這是彭南科的新年願望。去年9月份,他將拍攝基地從湘西遷至長沙,也把創業之路延展至此。
彭南科介紹,南科院子致力於打造中國首個數智化非遺共富平臺、多個非遺手工藝的全産業鏈條。未來,他將依託南科院子打造非遺直播基地,通過百坊、百匠、百藝、百村“四百”工程,從非遺活化、視頻創作、內容傳播、設計研發、直播帶貨,到培訓孵化,賦能手藝人,推動文旅、農業等産業發展,實現共同富裕。
花鼓戲節目表演 攝影 曹菲
“希望通過這一平臺,將非遺從‘土資源’變成‘雲資源’,探索出一條具有湖南特色的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新路徑。也希望在我的影響下,更多年輕人能加入非遺的傳承和傳播中來。”在彭南科看來,非遺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自信的體現,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重要橋梁。
談及為何選擇長沙作為新的起點,彭南科坦言:“這裡有豐富的人才資源,能為非遺的創新傳播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中午12點,隨著一陣緊密的鑼鼓聲響起,演員們相繼登臺亮相,花鼓戲的表演正式開始。台下,不少年輕人正舉著手機,或直播解説,或視頻錄影,將古老的戲曲揉進5G信號中,傳遞至更遠的地方。
長龍宴上,眾賓客把酒言歡 受訪者供圖
當天下午3時,長龍宴準時開席,百張桌子依次相銜接,宛若長龍,賓客依次入座,頭頂的燈籠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泛著溫暖的光暈。隨後,舞龍隊員們隨著鼓點節奏,圍著長龍宴轉圈,引來陣陣歡呼。一旁,彭南科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對著鏡頭介紹現場熱鬧場面。
“乾杯!祝大家新年快樂!”宴席上,眾人們且歌且飲,把酒言歡,歡笑聲與祝福聲交織在一起。
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