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甘肅法院以高品質審判執行服務保障一流營商環境建設
2025-02-13 10:09:38來源:甘肅日報編輯:王奇英責編:蔣碩

  原標題:打好營商“法治牌” 築牢發展“硬支撐”——甘肅法院以高品質審判執行服務保障一流營商環境建設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2024年以來,甘肅省法院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總體要求,立足審判執行主責主業,建機制、攻難題、提質效、優服務,以實際行動為企業紓困解難,助推全省法院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從逐步提升到跨越發展,為甘肅打造營商環境標杆區域注入強勁司法動能。

  以機制建設聚合力、強抓手

  制度是法治化的形式載體,制度建設是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基礎。

  2024年以來,省法院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人社廳等部門,出臺服務招商引資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重點商標保護名錄管理辦法及新就業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工作方案等,凝聚工作合力,厚植營商環境“法治沃土”,進一步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此外,省法院不斷健全完善制度機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全省法院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工作方案,為全省法院優化營商環境提供制度支撐。同時建立金融司法協同、“招商引資馬上跟進”等機制,保障金融市場健康安全、護航“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實施。

  一子落,滿盤活。各中、基層法院陸續出臺制度機制,護航企業健康發展。

  ——定西市法院出臺關於規範重整程式適用提升企業挽救效能的審判指引、關於破産程式中財産網絡拍賣的實施辦法等11項制度,進一步規範全市法院破産案件辦理。

  ——臨夏州法院瞄準企業經營活動難點痛點堵點,修訂完善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27條提升舉措等,編制“企業防範經營法律風險的三十項提示”,幫助企業提前發現生産經營中存在的風險隱患。

  ——白銀市法院創立“企業信用三重修復機制”,即被執行企業在依法履行相關法律義務後,法院依法刪除該企業失信信息,解除限制高消費措施,並在最高法院被執行人信息網上屏蔽其失信信息,解除守信企業經營路障,加強對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的正向激勵。

  以專項行動攻重點、破難題

  在一起執行案件中,案件雙方當事人係供貨關係,甲公司從乙公司購得500余萬元的貨物後,一直未能支付貨款,乙公司遂將甲公司訴至法院。

  經雙方協商,定西市臨洮縣法院作出民事調解書,約定期限分三期支付全部貨款,若其中任意一期不按期支付,則可申請全案執行。因甲公司未能按照調解書約定的要求按時支付,在法官的多次溝通下,甲公司負責人決定拿房産以物抵債。

  “這間房子是供應商以物抵債的,總面積159平方米,當時的單價是每平方米6030元,這樣算下來就是958770元。”“不行,現在這個小區的房價已經下跌,按照原始報價我們是不能接受的。”

  在雙方僵持的時候,法官調解説:“我們的目的是解決問題,房價按照開盤價計算確實不太合適,但是按照每平方米4000元折價也太低了。雙方各退一步,拿出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價錢。”

  最終,在雙方律師的反復協商和法官的調解下,此套房産按每平方米5530元的價格完成了以物抵債,雙方在調解書上簽字並握手言和。

  在達成調解後,甲公司律師向執行法官提出申請:能否解除他委託人的“限高令”。因其委託人公司被上下游公司拖欠了大量工程款,“限高令”對他出行討要欠債極為不便。

  “在你們履行了一部分款項的情況下可以酌情解除‘限高令’,但是剩下的款項必須儘快還清。”執行法官説,執行工作不僅要有力度,也要有溫度,人性化的執行工作能推動企業走出僵局,形成良性循環。

  2024年以來,全省法院持續開展“隴原風暴”執行行動,建立多項“司法查控”協同網辦機制,執行到位率同比上升15.65個百分點,執行質效穩居全國前列。同時,對積極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人及時修復信用4.2萬人次,助推誠信甘肅建設,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此外,全省法院持續深化府院聯動,建立企業破産援助資金、破産案件快速辦理機制,堅持該出清的出清、能救活的救活,辦結破産案件293件,破産案件結案率84.44%,穩居全國前列,40余家企業通過破産重整實現涅槃重生。

  以指標監管提質效、促公信

  2024年以來,甘肅省法院立足審判執行主責主業,堅持快辦案、辦好案,努力縮短辦案週期、提升案件品質。

  蘭州市法院緊盯審判執行各項指標,開展“審判質效提升攻堅年”活動,突出品質、效率、效果相統一,全面推進案件閱核,建立上訴案件跟蹤、發回重審案件提級審理制度。

  金昌市法院緊盯審執相關司法數據,制定關於強化判後答疑助推案源治理的實施意見等,推動上訴率、申訴申請再審率持續降低,訴前調解成功率持續提升。

  甘南州法院主動與金融、婦聯等機構以及全州人民調解組織對接,搭建金融調解中心、老兵調解室、巾幗工作室等多元解紛平臺,爭取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與此同時,全省法院優化“立審執”全流程訴訟服務,推動案件訴前分流、繁簡分流,為企業提供多元解紛方式,推動涉企矛盾糾紛高效化解。全省法院超12個月未結案件由2022年初的6797件大幅減少到91件,平均結案時間由128天大幅減少到62天,審限內結案率同比上升9.6個百分點,案件辦理用時更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聚焦營商環境核心指標監管調度,省法院打造營商環境信息平臺2.0版,實現了對全省法院營商環境各項指標的自動抓取、動態監管和排名評價,更好統籌了指標監管與效果展示、規範指引與亮點培育。

  平臺聚焦營商環境建設中由法院牽頭的“解決商業糾紛”“辦理破産”兩項重點工作,精細化設定了24項監管指標,實時掌握涉企司法服務情況,及時預警和發現問題,為企業紓困解難。

  以“聯企護商”辦實事、優服務

  “現在對方正在如期履行中,履行情況樂觀,多虧了法院的調解。”去年4月,天水市甘谷縣法院訴服中心速裁團隊對一起涉企買賣合同糾紛案進行案後回訪,企業相關負責人將案件後續履行情況作了説明。

  此前,某科技有限公司因買賣合同糾紛將某碳素有限公司訴至甘谷縣法院,該起案件標的額巨大,案涉産品品質鑒定難度高、專業性強,原、被告雙方曾私下多次協商,糾紛均未得到解決。訴至法院後,速裁團隊在調解上下足了功夫,進行了多次調解,最終使雙方互諒互讓,達成調解協議。

  “只有對方履行了義務,涉企糾紛才算真正得到化解,企業才能安心經營。”速裁團隊法官表示。

  “調解+回訪”是甘谷縣法院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快速解紛止爭,督促案件履行的有力舉措。近年來,甘谷縣法院主動延伸司法審判職能,走進企業深入了解實際需求,推動建立健全企業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取得了實質性化解涉企糾紛工作的新成效。

  2024年以來,全省法院跟進落實“包抓聯”,組織開展“訪企業、提建議、優環境、促發展”行動,召開企業家座談會、發佈典型案例,引導企業依法經營、健康發展。

  全省法院幹警聯繫對接各類市場主體9384戶,開展送法進企業、法治體檢等4024場次,化解矛盾糾紛1444起,幫辦實事1887件,以法治先行推動安商護企。同時深入落實“訴訟服務十項承諾”,建立一體化集約送達體系、推進智慧訴訟服務平臺實質化運行,以司法審判“加速度”提升經營主體“滿意度”。

  “下一步,全省法院將在審判質效上再提升、在司法服務上再優化、在司法公信上再增強,堅定信心、幹字當頭,以高品質審判執行服務保障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省法院有關負責人表示。(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石丹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