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奮鬥者風采 “彭不紅”的多彩“角色”——記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人民法院柴橋人民法庭庭長彭曉曉
圖①:彭曉曉在“紅螞蟻”紅領集市上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圖②:彭曉曉參加央視《今日説法》走近一線法官節目。
圖③:彭曉曉在查閱資料。
圖④:在“我的小小法官夢活動”中,彭曉曉為小朋友穿法袍。
角色,本指演員扮演的劇中人物,後來用以比喻生活中某種類型的人。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人民法院柴橋人民法庭庭長彭曉曉就有著幾個“畫風”不同的角色。
她有嚴肅認真的一面,專業辦案,為民解憂、為企護航,在民商事以及破産審判工作中茁壯成長;她有幽默風趣的一面,生動普法,熱情創作、“説”“演”兼挑,在創新司法宣傳形式過程裏不斷探索;她也有溫情滿滿的一面,護“未”成長,寫就司法工作“心”篇章……
“法律是嚴肅的,是有溫度的,也可以是有趣味的。”
角色轉化之間,彭曉曉的法律人生,正越來越豐滿。
有為
從成長到成熟的努力奔赴
“為何不在家鄉工作,跑到浙江寧波當‘法院人’?”
同事的問題,讓剛入職的彭曉曉再次確認了心裏的答案。
幼年閱讀的童話書,描繪了大海的神秘與壯美,從小生活在中原大地的彭曉曉對它心有憧憬;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帶著對法律事業的熱愛,她選擇奔赴自己的法官夢想,奔向位於浙東沿海的寧波北侖。
“克服困難帶來的進步,為民解紛獲得的感悟……”梳理職業生涯初期所得的彭曉曉,目光飄向窗外。時間拉回到2012年的秋天。
這是一起房屋租賃糾紛案件。原本簡單的事情,爭議也不大,卻因雙方當事人各執一詞、態度強硬,引發訟爭。
仔細梳理案情,厘清爭議焦點後,彭曉曉認為原、被告只是心存芥蒂,並不存在實際衝突。
“定分”重在“止爭”,要真正化解矛盾,必須解開各自心結。做足準備後,彭曉曉開始聯絡雙方,耐心傾聽訴求,尋找調解方法。
調解工作並不容易。溝通之初,電話那頭傳來的不是憤怒的指責,就是無奈的哭訴。及時勸導,請雙方緩和情緒後,她輕聲細語地開口,既從法律的角度為他們分析各自的責任與權益,又從情理層面勸説他們換位思考。
在這顆“如我在訴”同理心的感召下,雙方的態度慢慢發生了變化。原本不同意調解的原告表了態,他希望法院幫助做做對方工作;曾表示死磕到底的被告放棄了堅持,他認識到調解是件雙贏的事情,願意接受調解。
最終,經過15天的“電話調解”,雙方徹底放下心結,相約來到法院簽署了調解協議。調解室裏,看著握手言和、笑容滿面的二人,彭曉曉的嘴角不住上揚。
作為初來乍到的新人,彭曉曉除了經驗需要積累,還得過語言關。工作接觸中,講“寧波閒話”的本地當事人不少,“你畫我猜”將極其影響效率。
工作之餘,彭曉曉虛心向本地同事請教,並將學習心得做好分類總結。一本寫滿了字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各種方言詞彙的普通話發音和釋義。帶著這本“寶典”,她操著生硬的寧波話抓緊時間與同事練習。
“語言課”有了進步,調解經驗愈發豐富,加上日復一日的法律知識學習、解紛能力提升,這個初出茅廬的“新人”逐漸成了善於調解的“老娘舅”。
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是彭曉曉從事審判工作的解題之鑰。她認真鑽研民商事案件裏複雜的法律關係,不斷打磨著自身的辦案本領。
進入民二庭後,破産案件又成為彭曉曉需要面對的新挑戰。這類案件涉及領域廣泛,專業性強,為了能在辦案中精準施策,她一頭扎進書海,自學工程造價評估,啃下一本本艱深晦澀的專業書籍;遇到財務報表難題,她虛心向專業會計師請教,一點點剖析其中門道;為了解市場動態對企業重整的影響,她關注各類行業資訊,研究産業發展趨勢。
專業知識結合法律素養,讓結果來得水到渠成。儘管破産案件法律關係複雜、審理時間長、協調工作任務重,彭曉曉依舊交出了一份兼顧公正與效率的成績單。
2018年至2023年,彭曉曉共審結破産案件49件,出清“僵屍企業”20家,處置房産22.94萬平方米、土地2000余畝,盤活資金11.2億元,有力保障“藍海”爛尾樓續建完工,快速推進“阿拉老酒”等區域重點企業破産重整,“天平外貿”“東洸汽車內飾件”等一批企業騰籠換鳥。
常規工作之外,彭曉曉還積極牽頭探索,強化對“立轉破﹢‘1﹢N’聯合預重整”模式的有效實踐,通過破産審查程式的前移與合併預重整的有效應用,切實保障企業獲得挽救機會。
2023年初,北侖區法院在立案審查時收到被告寧波某公司提交的預重整申請。審查材料並走訪了解後,問題擺到了彭曉曉面前:2016年,主營新型塑膠軟包裝材料生産的寧波某公司獲得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並在寧波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近年來,受市場環境影響、自身經營策略失誤等原因,該公司與兩家關聯公司均陷入債務危機。
經過充分調研,彭曉曉發現: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具有一定市場潛力,三家公司有通過重整獲得新生的可能。為及時挽救企業、降低重整成本,彭曉曉打算對其適用預重整模式。鋻於三家關聯企業法人人格高度混同,經債務人申請且法院審查,決定通過實質性合併重整,將合併後統一的破産財産由三家公司的債權人共同受償。
債權申報有序進行,新的困境“如期而至”。
共10家債權人申報債權21億余元,與之對應的可供償債的財産——主要為兩套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産線,評估價值僅2794萬元。
“要是簡單作為單一資産評估拍賣,本案普通債權的清償率將幾乎為零。此外,三家公司在歷年生産經營中形成1367萬餘元留抵稅,如實施破産清算,其抵扣或退還的可能性將隨公司主體資格滅失而消失。”
談及這起破産案件的處置過程,彭曉曉迫切地想要尋求一個債權人與債務人雙贏的解法。
招募投資人注資“輸血”,正是彭曉曉發現的最優解。
招募過程中,兩套生産線設備的抵押權人提出了收購意向。經多輪溝通,其願意支付4080萬元重整對價款,用以清償三家公司的債務,並將整合資源,與原有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積極合作,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根據投資人提出的方案,北侖區法院監督指導管理人制定《預重整方案》,經債權人會議表決通過後,及時裁定受理合併重整申請。最終,重整計劃草案獲高票通過。
“本案結合預重整程式,有助於最大限度發揮破産制度的保護和挽救價值,同時提高重整成功率、降低司法成本,促進各方達成良性合作,確保後續重整程式的快速高效推進。”北侖區法院民二庭庭長徐冰澤説。
債務妥善化解後,三家公司生産經營重新邁入正軌。這是北侖區法院著眼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積極助推北侖“雙一流雙示範”建設的一個縮影。
“我們敢注資,既是看重這類新型材料的市場潛力,也是看重北侖區法院在破産預重整方面的創新魄力和專業精神。”投資方負責人陳輝斌表示。
行走在馬力全開的廠房裏,看到重新運轉的機器,開展案後回訪的彭曉曉聽到了讓人“安心”的轟鳴聲。
有趣
直播間裏的青春熱愛
“大家好,歡迎來到彭不紅直播間!”熟悉的開場白響起,一個生動的普法舞臺由此拉開帷幕。這是北侖區法院創新普法方式,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提升群眾法治意識的有力嘗試。
2020年11月,北侖區法院推出自創短視頻普法品牌“彭不紅直播間”,巧妙地融合脫口秀、漫才及劇情演繹等多種表現手法,通過幽默詼諧的方式介紹法院人、分享法院事、講述典型案例。
群眾反響如何?成績怎麼樣?
在北侖區法院創作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彭不紅直播間”迅速以其獨特的內容和形式贏得了廣泛關注與喜愛,不僅收穫了一大批忠實粉絲,還在多個短視頻評選活動中榮獲佳績,如2024年全國法院十佳新媒體作品、第十一屆“金法槌獎”微視頻單元二等獎等。
與此同時,領銜主演彭曉曉也隨之迅速出圈,這個沒有包袱、在普法路上放飛演技的“歡樂喜劇人”,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喜愛。2024年,以彭曉曉為主角,三檔節目輪番開播,全網播放量超1000萬:先是湖南衛視拍攝紀錄片《彭法官的AB面》,之後最高人民法院與央視《今日説法》聯合推出“走近一線法官”首播節目,接著省市區三級法院又聯合打造了“人民法庭法官的一天”首站節目。
彭曉曉常説,成功離不開集體的智慧,她非常慶倖與大家相遇。以短視頻作品為例,短短幾分鐘時間,背後團隊成員想創意、寫劇本以及溝通協調等卻要花上幾天甚至幾週的時間。自己能夠站在臺前,正是因為有了幕後工作者的支持,他們付出的辛勞難以衡量。
“舞臺上能量滿滿,舞台下死氣沉沉”是大多喜劇人的真實寫照,臺上消耗太多能量,台下只想休息,但彭曉曉不是。私底下她熱情開朗、風趣幽默,講起話來眉飛色舞、金句頻出,總是逗得大家開懷大笑,她就像是小太陽,永遠元氣滿滿。
有次戶外拍攝完,已是晚上8時許,一行人又餓又累,找了家店坐下吃晚飯,席間彭曉曉又開始耍寶逗大家開心。氣氛逐漸活躍,聊起白天的拍攝,大家紛紛吐槽記憶力大不如前,背稿子慢了很多,彭曉曉熱情地提議:“我教你們一個好方法,就是你們背東西的時候把它拍成一張張照片存儲在腦子裏……”
桌上頓時安靜了三秒,大家相視一笑,齊聲打趣:“這不就是撒貝寧所説的照相式記憶嗎?可咱們學不會呀。”窺一斑而知全豹,這種學習能力帶給彭曉曉的,是專業知識和普法能力的雙重提升。
這段從審判法庭到普法舞臺的跨界人生中,除了生動有趣的線上作品,還有種類豐富的線下嘗試。創新普法小遊戲,設立普法飛行棋、法治畫扇、我的小小法官夢拍照合影……彭曉曉通過遊戲解答法律問題、普及法律知識,把“彭不紅”從線上帶到線下。她聯合柴橋街道掛牌設立共享法庭集運基地,滿足3000多名物流行業工作人員的普法需求,真正做到了“嚴肅普法、認真搞笑”。
帶著“讓更多人快樂地與法同行”的初心,充分利用業餘時間創作、參演和探索,4年多的時間裏,彭曉曉樂此不疲。她用實際行動打破人們對法官刻板嚴肅的印象,讓法律知識以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走進了大眾的生活,讓更多的人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有愛
為孩子傳遞滿滿暖意
“孩子為什麼需要接受心理輔導?她又沒有問題。”法庭上,相對而坐的“最熟悉的陌生人”發出疑問。
原來,二人在離婚時即對孩子的撫養問題爭議極大。雖然當時約定歸女方撫養,但此後雙方因撫養權變更的問題又多次爭吵。2024年,男方以孩子強烈要求由其撫養為由提起變更撫養權訴訟。
“通過與孩子的交流,我們認為你們雙方常年的爭吵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關於到底跟誰的問題,孩子的態度一直在反復,甚至出現以變更撫養權來博取更多關注的心理。孩子現在非常有必要進行專業的心理輔導,這也是我們綜合評定的結果。我們‘因未愛’心理關護機制的核心和你們一樣的,是‘愛’,是為了給孩子減壓,傾聽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彭曉曉耐心地向二人解釋,“因未愛”機制將心理疏導需求分為三級,像本案這類父母在爭奪撫養權過程中矛盾較為激烈的情況,評定為優先級,確保對未成年人進行不少於兩次的專業心理疏導。
在柴橋法庭的組織下,為減輕孩子心理負擔,心理關護團在青少年宮開展雙向心理輔導,並形成了一份全面細緻的心理健康報告反饋法庭。
“未成年人撫養權變更案件中,不宜簡單以未成年人意願作為唯一決定因素,而應從實質利於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作出判決,結合前期的心理諮詢和事實查明,法院決定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孩子仍由母親撫養。”彭曉曉在判決書中寫道。
“判決不是最終的結果,對孩子的關愛才剛剛開始。”庭後,彭曉曉叫住這對父母進行法律釋明,雙方都表示接受判決結果,以後攜手給孩子一個美好童年。
此後,彭曉曉去學校進行案後回訪,遠遠看著孩子在操場上微笑著自由奔跑的樣子,心裏才稍稍安定,于她而言,至此,這起糾紛才算真正化解。
這樣溫暖有愛的護“未”嘗試,從何而來?
原來,2023年,彭曉曉調整到北侖區法院柴橋法庭任庭長後,在熟悉法庭工作過程中,一串上升的數字以及背後的工作難題引發了她的擔憂:近年來,法庭受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數量激增。
彭曉曉認為,除了糾紛的實質性化解以外,如何在司法案件中做好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導與保護工作,必須予以重視。
為推動涉未成年人心理關護工作向縱深發展,彭曉曉牽頭探索建立了“因未愛”未成年人心理關護機制。該機制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綜治協調,適時引入第三方配合開展心理干預機制的司法模式,旨在對未成年人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工作,共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法庭延伸審判職能、關護未成年人身心的舉措很好,可行性強,街道將發揮‘人地兩熟’優勢,全力予以配合。”“因未愛”機制的構建研討會上,聽了柴橋法庭工作人員詳細介紹機制的背景和需求後,街道負責人積極表態。
第三方心理諮詢隊伍,怎麼建?問題很快提交到協調會議上,法庭提議、各部門會商、婦聯推薦,大家群策群力,最終決定引入專業心理諮詢機構。
“站在心理諮詢的角度,家庭不睦及父母離異都會導致未成年子女的心理、性格産生缺陷,此時引入心理干預機制,有助於引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所以我們非常樂意參與,這也是我們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意義所在。”北侖區某心理諮詢工作室負責人鄔某説。
聯絡、考察工作過後,這家專業心理諮詢機構成功入選。該機構綜合考量其人員構成和工作安排後,選派3名心理諮詢老師加入隊伍。
“還得繼續找,找志願者!”彭曉曉開始將目光轉向心理志願者,通過聯繫轄區內的心理健康志願組織發佈需求、對接區教育局、前往高校相關心理學專業進行了解等方式,積極尋找有能力有意願的志願者。
經過不懈努力,這支由第三方專業心理諮詢機構、心理健康志願組織和高校心理學專業師生組成的關護團,現已形成“3名固定心理諮詢員﹢ 6名心理諮詢志願者”的工作團隊。
機制正式運行以來,團隊已在30余起涉未案件中開展心理疏導近40次,向8名家長提出家庭教育建議和未成年人關愛提示15條,積極引導離婚案件當事人正確處理婚姻自由與家庭穩定的關係。
辦案中發現家長的改變,回訪時看到孩子快樂的模樣,讓彭曉曉覺得這份努力格外值得。窗外陽光正好,孩童成群。寒冬很快會過去,花朵即將要盛放。
因為愛,正是溫暖之源。
“如我在訴”解民憂
一起相鄰權糾紛案經過多輪調解,雙方當事人終於解開心結、握手言和,鄰裡之間相互對拍多年的攝像頭全部拆除了。我在這類基層矛盾糾紛的處置過程中,充分聽取群眾訴求,以“如我在訴”理念做工作,往往能夠取得對方理解。
作為一名基層人民法庭庭長,面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所繪製的宏偉藍圖,我將學習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爭創“楓橋式人民法庭”為契機,聚焦民生所盼,辦好民生“小案”,進一步提升審判業務水準和解紛能力,充分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日益增長的嚮往和期待。 (記者 余建華 通訊員 王文琪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