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山丹縣地處石羊河流域和黑河流域的分水嶺,長期以來,水資源總量“先天不足”,降雨來水“分佈不均”,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多年來,山丹縣立足縣情和水情實際,堅持把節水型社會建設擺在全縣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文明的戰略高度來抓,切實解決好生産、生活和生態用水的需求矛盾,持續鞏固提升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成果。
高度重視 打好節水攻堅戰
山丹縣結合縣情實際,構建以《關於建立健全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打造新時代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新標杆的決定》為統領,配套制定《山丹縣全民節水科學控水實施方案》《山丹縣水資源預算管理辦法(試行)》等“1+8”工作機制,從“控、減、調、建、改、清、增、謀”八個方面入手,將96項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47個機關單位,加強督導督促,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精準落地見效。
2024年,立足山丹工業主導型和生態功能型的發展定位,山丹縣將農業生産用水比例由92%調整至85.6%,工業用水比例由1.9%調整至4.5%,生活用水比例由6.1%調整至6.9%,生態環境用水比例調整至3%以上,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降低農業用水損耗,增添工業生産動能;制發《山丹縣2024年水資源配置和用水總量控制預算方案》《山丹縣水資源預算管理辦法(試行)》,將全年實際用水總量控制在指標範圍內。
同時,山丹縣加強重點用水戶監控管理,將全縣5個工業企業、服務業、灌區用水單位納入重點監控名錄;注重管理體系建設,優化重組農民用水者協會14個,健全完善“水務局—水管單位—用水者協會”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
突出重點 節水再上新臺階
山丹縣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堅持量水而行、節水為重,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以大力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等領域深度節水,擴大發展空間。
根據水資源條件,山丹縣積極推動適水種植、量水生産策略,優化調整産業結構,嚴禁種植洋蔥等高耗水作物,推廣種植馬鈴薯、中藥材等低耗水作物18萬畝,建成霍城鎮西關村5000畝高標準智慧水肥一體化集成技術示範點,較傳統的大水漫灌畝年均節水40%以上,生産效益增加20%。
同時,山丹縣加強重點用水企業管理、節水型企業培育和節水技術推廣應用,134家企業用水核準工作全面落實,2家工業企業完成水準衡測試、用水審計及水效對標提升,9家工業企業完成給水管網和循環水網改造,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以上;加強節水型城市建設,實施山丹縣住宅小區供水二級管網改造及二次加壓設施建設工程(一期),完成59個小區管網改造,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9%以內;深度開展公共領域節水,鄉鎮、機關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100%;城市綠地建設推行節水技術,採用微噴、噴灌、滴灌等多種節水設施,減少沿程滲漏和蒸發損失,省水30%至50%;編制《山丹縣學校醫院等用水單位全面推行合同節水管理實施方案》,率先在學校、醫院等用水戶全面推行合同節水管理,以提高用水效率為核心,推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的節水服務産業新格局。
全民參與 共建共享生活美
山丹縣共10.45萬城鎮居民,分佈在221個小區。按照“分類推進樹標杆,典型引領促帶動”的思路,山丹縣依託龍首名府等4個“紅色物業”管理服務小區,通過建立清單化責任體系、簽訂責任書等方式,充分發揮社區辦事員、綜治網格員、物業管理員三員骨幹作用,保障節水工作靠實到人、落實到事;加大節水型小區建設宣傳力度,採取媒體推介、平臺推送、現場宣講、入戶介紹等方式,對先進節水經驗技術進行宣傳推廣,以節水型小區引領帶動全縣節水型社會建設,2024年山丹縣打造節水型標杆小區3個、節水型示範小區1個。
同時,山丹縣持續加強縣情水情教育,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城市節水宣傳周”等重要節點,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節水宣傳教育活動,在廣場、集市等醒目位置懸挂節水宣傳標語200余幅,交通要道設置大型節水宣傳牌43塊,發放各類節水宣傳畫報7000余份,發送節水宣傳短信60萬餘條;以節水宣傳“七進”活動為載體,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商鋪、進網絡開展各類節水宣傳337次;製作融入節水元素的麥稈畫、烙畫、剪紙等帶有山丹特色的藝術作品,在小區單元門廳處設置的節水宣傳欄集中展示,既傳播了地方文化,又弘揚了節水理念,讓節水觀念深入人心。(文 錢大偉 龍宇 杲婧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