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張掖山丹:馬營河灌區多舉措聚力打造節水灌區
2025-03-12 13:58:1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趙瀅溪

  自張掖市聚力打造新時代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新標杆以來,張掖市山丹縣馬營河灌區按照“四水四定”原則,通過標準化管理、信息化賦能、現代化改造“三駕馬車”齊驅,全力構建示範引領、智慧高效、節水增效的現代化灌區體系,為乾旱地區農業節水樹立新標杆。

  堅持標準化管理 繪就示範型灌區新畫卷

  山丹縣將灌區內759眼機井全量接入智慧管理平臺,實現地下水開採動態監測與精準調控,同步推進種植結構優化工程,引導農戶改種孜然、茴香等低耗水作物,嚴格管控洋蔥、玉米等高耗水品種,配套實施水肥一體化技術替代傳統漫灌模式,農業節水效率提升顯著。

  同時,為深化居民的節水意識,山丹縣積極開展節水宣傳活動,在各行政村張貼節水標語和海報120余幅,製作宣傳專欄36處,組織5輪節水培訓覆蓋幹部職工及用水主體,形成“技術管控+結構轉型+理念革新”三位一體的水資源治理新格局,為區域可持續發展築牢生態屏障。

  推進信息化建設 開啟智慧型灌區新篇章

  山丹縣建成集水資源檢測、水利工程管理、水旱災害防禦、水環境治理等功能于一體的信息化平臺,投資611萬元建設馬營河流域數字孿生平臺1套、自動化測水設施7套,無人機巡查系統1套、水工監控系統14套、預警監控系統14套、防洪監控系統12套、人飲工程監控系統3套、故障預警系統32套、土壤墑情站1處、多光譜無人機1套、自動閘控系統2套。

  該平臺通過物聯網實時採集傳輸水文、工程、環境等數據,運用大數據分析實現旱情預警、洪水模擬、閘壩聯調等智慧決策,顯著提升了水資源調度精準度、工程運維效率和防災減災能力,標誌著區域水利管理正式邁入“智慧治水”新階段。

  加快現代化改造 鑄就節水型灌區新典範

  山丹縣立足全縣水資源現狀,以“深度節水、極限節水、末端節水”為導向,統籌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與高標準農田升級。根據2024至2030年規劃,山丹縣將投入12.68億元新建及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1萬畝,同步配套水肥一體化設施39萬畝,全面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提升糧食産能。

  在科學配水方面,山丹縣聯合鄉鎮、村社和水務等部門精準統籌農業用水分配,強化新建項目水資源平衡分析,推動工程節水技術與農藝節水技術深度融合,實現灌溉效率最大化。同時,山丹縣通過優化種植結構,推廣低耗水、高效益作物及抗旱品種,逐步替代高耗水作物,並依據區域特點定制高效節水灌溉方案,科學調控灌水時間、頻次及定額,顯著降低輪灌損耗,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文 李紫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