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湖南秘技大起底①|“薄施淡染”為何能走進國家博物館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廖義剛 劉韻霞 楊潔規
湖南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開賽在即,4月1日,記者來到醴陵陳揚龍窯,採訪了正在創作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利,揭秘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獨特“秘技”。
畫筆輕點,一抹淡綠就在素胎上暈開,恰如其分地填進葉子勾線中,輕描慢點中的細膩,劃過輕薄的瓷面,留下一片淡雅。
眼前的陳利,瘦小文靜,身上散發出寧靜的氣息,很難想像她有著常人難有的韌勁。
1968年出生的陳利,18歲隨父學藝。在外人眼裏,她是榮譽加身的陶藝大師,但她更喜歡被人叫做手藝人。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製作流程極為複雜,準確地説有108道工序,主要流程包括成型、彩繪(包括勾線和分水)和燒制。”作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利對釉下五彩瓷每道工序如數家珍。
今年大年初四,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登上央視《2025非遺晚會》。其中,一尊高46釐米的牡丹紋瓷瓶靜靜“綻放”。溫潤如玉的瓷面上,四朵牡丹隨著光線流轉呈現出深淺變幻的紫紅,似有晨露在花瓣上滾動。
這件被國家博物館收藏,標注為“21世紀重要陶瓷藝術典藏”的《萬紫千紅》,採用的就是醴陵釉下五彩核心工藝“薄施淡染”。該工藝是陳利父親陳揚龍經過40餘年的工藝研究、原料試驗和藝術探索,在傳統的彩繪技法上,創造性地總結出的新技法。正是這個秘技,讓醴陵瓷器展現出別樣的“小清新”。
何為“薄施淡染”?“薄施”,就是分水時,用很淡的顏料水,繪製在泥坯上;“淡染”,是不斷地、一次一次地分層,著色時顏色隨水沁進坯胎,通過濃淡的反復操作,將釉下色料沁入到坯胎裏,與泥料溶為一體。
“以往瓷胎上的花瓣只需分水幾次,‘薄施淡染’技法分水需要反復暈染數十次。此外,高溫色料都用手工研磨,加上複合色疊加等新工藝,使得該作品更加素雅、靈動。”陳利告訴記者。完成整件作品需要連續工作近一個月,如有中斷顏色就會産生微妙差異。
陳利表示,牡丹花在淡彩裏面難度是最大的,以花瓣的濃淡漸變為例,傳統的平填一筆填滿即可。而“薄施淡染”則需根據預設的顏色進行多次的分水,顏色的深淺、下筆的力度控制都需要相當嫺熟的經驗。《萬紫千紅》正是用四朵巨大的國花牡丹作為題材,用其父獨創的“薄施淡染”技法來表現牡丹花的雍容華貴,其色清新淡雅,晶瑩潤澤,溫潤如玉。
多年來,陳利和家人成功研製出釉下百餘種複合色料,突破傳統色系的局限,並對“薄施淡染”工藝進行復色疊加的創新。
醴陵目前有1所陶瓷本科院校、2所陶瓷專科職校,以及18名國大師、113名省大師,正是這些大師的言傳身教,讓釉下五彩瓷技藝,“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作為陶藝大師的陳利就帶徒數人,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年輕藝術人才,不少是女性,也有一些“95後”的年輕人。陳利帶領他們以獨有的年輕化、女性化視角,致力於陶藝創新。
“制瓷是個非常考驗耐心的活,願意學的年輕人很多,但能堅持下來的卻很少。”陳利表示,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沉下心來加入釉下五彩瓷的創作中,把釉下五彩瓷獨有的美,展現給世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