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張家界天門山雲霧繚繞,一群身著土家族服飾的年輕導遊正通過直播鏡頭向全球網友介紹地質奇觀。直播+講解的新業態實踐課程,讓湖南旅遊技師學院不少學生在景區實習期間就不斷收到旅行社的入職邀約。這是張家界市深化技能人才培養改革的一個生動剪影。
自2022年湖南省首屆職業技能大賽以來,張家界市聚焦技能人才培養,通過政策支持、産教融合等舉措,推動技能人才工作高品質發展,為産業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政策護航:構建人才培養生態圈
如何將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張家界給出的答案是:打造技能人才成長沃土。
為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隊伍,張家界市打出政策“組合拳”。實施技能人才培養行動計劃,加快培養技術技能型和複合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帶動技工隊伍梯次發展。
在人才培養投入上,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勞動者、社會共同分擔,多渠道籌資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投入機制。支持企業建立首席技師,對特殊技能人才直接組織專家評審認定職業資格。張家界積極開展補貼性職業培訓,分層級分工種給予培訓補貼,激勵技能人才不斷提升自身水準。
為給技能人才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張家界加快建設縣(市、區)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為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提供開放式公益性的職業培訓服務。截至目前,已建設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0個,評價機構4家,各鑒定機構等級認定發放證書為18852本,涵蓋中式烹調師、茶藝師、保健按摩師、車工、電工等30多個工種。
在人才培養的覆蓋面和多元化上,張家界也下足功夫。對就讀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的符合條件全日制在校學生按政策免除學費,對家庭經濟困難中職學生給予資助,推進企業職工接受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鼓勵企業接受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在讀全日制學生頂崗實習,充分調動各方參與技能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産教融合:鋪就人才成長快車道
在張家界玉皇石窟景區,湖南旅遊技師學院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王磊身著漢服,正專注地進行直播講解。他參與的三場直播講解,共收穫10多萬次點讚,成為學院産教融合實踐的生動注腳。
王磊説:“我們有大量的課時在企業完成。”他所説的正是該學校創新實施的“多崗學訓”與“能力遞進”培養體系。通過把直播間搬進景區、將後廚設在酒店、讓課堂融入演藝現場,湖南旅遊技師學院充分展現出産教融合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關鍵作用,這也是張家界近年來持續探索與實踐的成果。
作為張家界技能人才培養的典型,湖南旅遊技師學院緊緊圍繞當地旅遊産業轉型升級的需求,積極探索産教融合新模式。學院與10余家本地旅遊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並與張家界旅遊景區、酒店、餐飲、演藝行業及旅遊協會進行“校企協”三元融合,全力構建人才共育、課程共建、平臺共搭、資源共享的深度融合模式。在校企合作過程中,雙方共同組建結構化教學團隊,企業教師將豐富的實踐經驗融入教學,校內教師定期赴企業頂崗鍛鍊,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實現了教學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在專業設置與教學實踐方面,學院始終以服務張家界旅遊經濟為主要方向。為滿足入境旅遊市場的需求,學院開設旅遊英語、導遊韓語課程,著力培育國際化旅遊人才;同時,積極開展直播+旅遊景點講解的新業態實踐課程,讓學生在景區實地直播講解,傳播張家界文化故事,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
此外,學院全面實行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産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方式,已與73家知名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係。目前,全院在籍學生達2840人,每年向社會輸送約550名畢業生,畢業生就業對口率超90%,為張家界旅遊産業源源不斷地儲備大量優秀人才,有力地推動了當地旅遊産業的發展。
人才反哺:激活産業發展新引擎
“我不僅僅是一名單純的廚師,更肩負著培養更多的新時代湘菜工匠的重任,讓這種工匠之火薪火相傳。”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童鵬飛的話語中滿是擔當。16歲入行,師從湘菜泰斗許菊雲的他,31年深耕烹飪領域,憑黃燜娃娃魚及娃娃魚菜品創新聲名遠揚,因家族淵源,肩負起打響“張家界大鯢”品牌的使命,融合湘、魯、粵菜係精髓。
斬獲中華金廚獎最高獎後,童鵬飛深感責任重大。2015年,他應邀到湖南旅遊技師學院教學,次年成立省級大師工作室。他創新教育模式,接軌市場,全力塑造“高技能+懂市場”的人才。
自2015年至今,他的學生在國家級、省級烹飪類大獎中屢獲佳績,培養出3位省級技術能手,6位市級技術能手,40多位高級技師,還為張家界培養了將近1000名娃娃魚烹飪技術骨幹,帶動和推動就業20000多人。他還創建自己的餐飲品牌“鯢童”,實現“經典鯢味,四代傳承”。
童鵬飛為張家界烹飪技能人才培養和産業發展貢獻卓越,是張家界技能人才反哺産業的生動縮影 。
技能人才的成長為張家界經濟社會和産業發展帶來顯著成效。在旅遊産業上,大量高素質導遊、旅遊服務人才不斷涌現。在2024年湖南省導遊大賽中,張家界代表隊獲得一金三銅的成績,提升了張家界旅遊服務的美譽度。
技能人才在推動特色産業發展方面也成果豐碩。張家界緊扣122現代化産業和“六個一”特色産品,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近三年來,累計開展職業培訓3.3萬人次。全市共認定“張家界導遊”“桑植粽葉製作工”“庸城茶匠”等3個市級特色勞務品牌,其中“張家界導遊”“桑植粽葉製作工”為省級特色勞務品牌,共帶動近10萬人就業,創建企業(協會)年産值超15億元。
從深山走向世界的張家界,正在書寫技能改變命運、人才賦能發展的時代答卷。這裡有無數個“童鵬飛”,守匠心、精匠技、鑄匠品,是最美風景線的塑造者。在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上,更多的人才技能故事正在續寫新的傳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