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原創   |   文旅   |   視界   |   直觀中國   |   城市遠洋   |   熱點專題   |   老外在湖南   
湖南省盲人柔道隊總教練李躍華:用雙手為視障孩子們托起“光明”之路
2025-04-15 17:42:2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周雨晴責編:尹紅燕

  出生於益陽的李躍華是湖南省首批專業柔道運動員,也是省內最早投身盲人柔道隊伍建設的開拓者。

  作為湖南省盲人柔道隊總教練,她帶隊在日前剛結束的2025年全國盲人柔道錦標賽中,斬獲3金2銀2銅。面對媒體的採訪,59歲的她臉上毫無疲態,笑著表示次日就要投入訓練:“七月份還要去打世界盃,孩子們等不起,時間得掰碎了用。”

  21年間,她帶領數十名盲人柔道運動員披荊斬棘,從水泥地上鋪棉被當訓練墊,一路拼到巴黎殘奧會的領獎臺。

  坐在宿舍裏的李躍華穿著微微泛白的教練服,褪色的衣服記錄著這位教練的職業生涯,也見證著她用雙手為視障孩子們托起的“光明”之路。

  從“遊擊隊”到“正規軍”

  1996年,李躍華首次以盲人柔道教練的身份參加第四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便為湖南奪得了兩枚寶貴的金牌,命運的齒輪就此轉動。

  此後的八年間,受經濟條件制約,李躍華一直沒有機會組建一支系統的盲人柔道隊伍。96年的兩枚金牌,仿佛是一顆等待破土的種子,一直鞭策著李躍華思考“我能做些什麼?”

  在李躍華看來,她不僅是柔道運動員,還是國家級的柔道裁判,這些經驗不能束之高閣。2004年起,李躍華便跟隨長沙市殘聯,輾轉湖南各城市、深入特殊教育學校,尋找適合學習盲人柔道的苗子。

湖南省盲人柔道隊總教練李躍華:用雙手為視障孩子們托起“光明”之路_fororder_1

李躍華(左三)在賽場上指導運動員 攝影 唐筱珊

  直到2012年,湖南盲人柔道隊獲得政府支持,正式成立。李躍華從一名公益教練,成為湖南省盲人柔道的總教練。在此之前,運動員們所有的訓練費用和生活支出均由李躍華承擔。“我們的柔道隊終於從‘遊擊隊’成為‘正規軍’。”

  但李躍華清楚,她和孩子們要對得起大家的信任,就需要拿出實實在在的成績來。

  為提升訓練效率,李躍華會根據隊員的基本功、視力情況等安排隊員帶訓。隊伍的建設逐漸走上正軌,李躍華的身體狀態卻在一點點下滑。因長期處在高壓狀態,她的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腫瘤也隨之爆發。

  “從手術室出來的那一刻,我有想過,要不放棄吧。”可是,但當她躺在病床上,看到病房門口十幾個孩子手搭著對方的肩膀,一排排地走進來的時候,李躍華便後悔産生了放棄的念頭。

  “孩子們比我難得多,我不能對不起他們。”彼時的李躍華暗下決心,不論再苦、再難,都一定要帶著孩子們做出點成績來。

  “盲人孩子的家庭都比較貧困,有很多迫於生存壓力,練著練著便被父母叫回去了。”李躍華介紹,與學會一技之長去掙錢謀生相比,學習柔道沉沒成本高,“很多孩子根本等不起。”

  2017年,為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加規範、安全的訓練場,李躍華將自己的所有資産,都投入到了柔道訓練場的建設當中。也制定了更加嚴格的訓練任務:早上八點出訓,下午五點半下訓,每天保持至少兩個單元的訓練。

  “我知道苦,但是不苦,怎麼去打比賽。”李躍華認為,在訓練場上,每一個人都先是一名專業運動員,就應該按照最高、最嚴格的要求去訓練他們。所以,在她這裡,鼓勵性教育是很少的,動作必須標準、反應必須迅速、錯了必須批評。有不足,就要改、就要練。

  從“柔道墊”到“奧運臺”

  2024年,第17屆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巴黎開幕。這一年,也是李躍華潛心盲人柔道事業的第20個年頭。

  加油聲響徹體育館,潮濕的榻榻米上還留著未幹的汗漬。

  當主裁判宣讀比賽成績的那一刻,李躍華在教練席早已流下了激動的淚水——她的兩位湖南姑娘劉立、史怡婕,包攬了殘奧會盲人柔道女子兩枚金牌。

湖南省盲人柔道隊總教練李躍華:用雙手為視障孩子們托起“光明”之路_fororder_圖片1

李躍華(右)手扶史怡婕(左) 攝影 趙金月

  作為一名曾經的柔道職業運動員,登上殘奧會的賽場,是李躍華一直以來的願望。

  殘奧會的參賽資格由運動員積分確定,只有世界積分排名前6的選手才登上巴黎殘奧會的賽場。比賽前,中國盲人柔道隊的運動員面臨一道難以跨越的積分鴻溝:國外選手已手握四位數的積分優勢,而中國運動員還在打破零分壁壘。

  “要想獲得足夠多的積分,就要打足夠多的比賽。”李躍華説。2023年的春天,裝著止疼膏藥和戰術筆記,李躍華領著她的“孩子們”踏上了各大積分賽的賽場。

  “我沒有去過最高的領獎臺,但是我想讓我的孩子們站上去。”為了取得殘奧會的入場券,李躍華不敢錯過任何一場比賽。“每一分,都是我們的‘保命’分。”

  然而,近乎超負荷的比賽,也讓傷病也找上了這支隊伍。在殘奧會前的兩站比賽中,因為長時間勞損,劉立的踝關節韌帶早已不堪重負,出現了嚴重拉傷,每次發力都伴隨著撕裂般的劇痛。直到比賽結束後,回到國內做手術時,才發現劉立的韌帶和踝關節的骨頭黏在了一起,已無法通過手術剝離,只能通過人工韌帶來維持她腳踝的基本運動。

湖南省盲人柔道隊總教練李躍華:用雙手為視障孩子們托起“光明”之路_fororder_2

柔道比賽現場 攝影 趙金月

  史怡婕也同樣深受傷病困擾,在賽前的一個月,她的腰椎間盤突出突然加重,嚴重到讓醫生連連豎警示牌。李躍華解釋:“如果繼續訓練和比賽,一但錯位,極有可能導致下肢癱瘓。”

  回想起一年多來的一場場艱巨的積分賽,劉立和史怡婕咬牙力克傷病,最終,兩人分別奪得女子J1-70、J1-57公斤級金牌,順利進軍奧運。

  從2023年3月到2024年5月,十五個月穿越十二個時區的飛行里程,終於兌換成三張飛往巴黎的機票。李躍華摩挲著三本貼滿托運標簽的護照,如釋重負,“我們可以去巴黎了”。

  是教練,也是孩子們的“媽媽”

  2004年,李躍華將在湖南省內選中的十位盲人孩子,帶入了柔道訓練場,也帶進了家裏。“這10個孩子,我養了八年,後面還來了越來越多的孩子,來一個我就加一張小床。”

湖南省盲人柔道隊總教練李躍華:用雙手為視障孩子們托起“光明”之路_fororder_圖片2

李躍華(二排左四)帶孩子們出遊合影照 攝影 唐筱珊

  賽場之下,李躍華褪去教練的身份,承擔起了母親的責任。在她看來,要吃得好、睡得好才能打出成績,所以她總是有操不完的心。每天早上去帶訓之前,李躍華都會仔細交代丈夫要買些什麼菜,要怎麼給運動員們做營養餐。運動員們出訓之後,她就會讓自己的弟弟妹妹去幫孩子們洗衣服、打掃衛生。

  “孩子們眼睛看不到,日常生活都不太方便,我要給他們做好每一項後勤保障,讓他們能夠安心訓練。”

  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之外,李躍華還很注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幾乎每個月,李躍華都會請心理醫生來給孩子們做心理疏導,“我怕他們背心理包袱,什麼話都不和我説,憋在心裏。”

湖南省盲人柔道隊總教練李躍華:用雙手為視障孩子們托起“光明”之路_fororder_圖片3

唐筱珊(左)陪劉立(右)領獎 攝影 趙金月

  李躍華的女兒唐筱珊深受母親的影響,在國外留學時的她選擇了主修心理學。畢業後,她回到國內,像母親一樣投身到盲人柔道事業的建設當中來。現在的她不僅是柔道隊的助理教練,還是運動員們的心理醫生,出國比賽的時候還要承擔起翻譯的角色,一步步從母親的女兒,成長為與母親並肩的戰友。“她一回來,一個人幹三四個人活,我們教練隊的用人成本都降低了。”李躍華打趣道。

  當問到為什麼選擇回國繼承母親的衣缽時,唐筱珊一邊輕輕地為史怡婕剪指甲,一邊説:“我喜歡和她們待在一起,在我心裏,我們就是親姐妹。”

  當早上的太陽升起時,李躍華和唐筱珊又將和運動員們回歸到緊張的訓練、備賽當中去。湖南盲人柔道隊的故事,還在慢慢書寫著……(文 李媛 趙金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