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數字浙江     |      直觀中國      |      長三角      |       看浙裏        
台州市仙居下湯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5-04-25 09:41:18來源:浙江日報編輯:趙春曉責編:魏寒冰

  原標題:仙居下湯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4日在京揭曉。浙江仙居下湯遺址入選。

  下湯遺址位於台州市仙居縣橫溪鎮下湯村,發現于1984年,文化層堆積厚達2.5米。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正式考古發掘。2023年,下湯遺址被納入“考古中國——長江中下游早期稻作農業社會的形成研究”課題,目前累計發掘面積2250平方米。

  “下湯遺址是中國最早的農業聚落,全景式地呈現了早期農業社會的聚落形態和結構,為我們研究南方地區早期稻作農業社會提供了一個重要標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星燦點評。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下湯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仲召兵介紹,下湯遺址包含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個階段,縱貫新石器時代始終,延續5000多年,樹立了區域文化發展的歷史標杆,是我國萬年文化獨立起源、連續發展的重要實證。目前,這樣的史前遺址在全國具有唯一性。

  下湯遺址揭示了上山文化中、晚期聚落的佈局與演變。遺址中西部為相對獨立的中心臺地,它的週邊圍繞著十余座上山文化時期人工堆築的土臺,再週邊則是環壕,總體呈現出三重聚落結構。

  中心臺地上發現上山文化中期房址4座、食物加工場遺跡、石料儲藏間和磨盤儲藏坑等。上山文化晚期,中心臺地演變為紅燒土“廣場”,廣場上發現器物坑20余座。器物坑是上山文化中最為重要的現象之一,下湯遺址是目前出土器物坑數量最多的上山文化遺址。

  週邊人工土臺一般用純凈的黃褐黏土堆築而成,大多呈東西向的長方形。這些土臺上目前已發掘房址2處、灰坑23座、器物坑28座,高等級墓葬3座。壕溝內出土大量陶片、石製品、動物骨骼和植物遺存。壕溝內側沿岸和溝底分佈較多的坑,初步判斷可能為食物加工或儲藏的設施。可以説,下湯遺址是目前我國已發掘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聚落要素最為完備、結構最為清晰的遺址之一,為研究我國南方早期稻作農業社會提供了重要樣本。

  下湯遺址所揭示的中心臺地與週邊人工土臺的關係體現了“向心式”的聚落結構,週邊土臺上有房址、灰坑、器物坑等生産生活設施及各自的儀式活動空間,因此,各土臺可能對應于基本的社會組織單元,這是我國早期稻作農業社會結構的重大突破。

  更讓人意外的是,考古工作者在中心臺地週邊東部的土臺上發現了3座上山文化晚期高等級墓葬。墓坑呈長方形,隨葬陶器較多,均在20件以上,等級較高,説明在稻作農業經濟的支撐下,距今9000年左右,上山文化社會較早地出現了社會分化。

  仲召兵説,下一步,他們將圍繞下湯遺址的聚落、環境、資源、技術、經濟等方面開展系統研究,重建和復原當時的社會。據悉,下湯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已開工建設。(記者 李嬌儼 陳久忍 通訊員 胡琪 裘曉翔 應芳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