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遺蹤——尋找《史記》中的古國”特展將於4月26日在長沙博物館啟幕。這個因成語“夜郎自大”而聞名卻又充滿謎團的神秘古國,首次以180件(套)珍貴文物與重要考古成果的形式在湖南集中亮相。
銅車馬(輜車) 攝影 李芳森
由於夜郎本身沒有文字史料,有關夜郎的漢文獻記載也僅存只言片語,加上其都邑遺址和高等級貴族墓葬至今尚未明確發現,這個神秘古國的眾多歷史謎題仍然等待著被解開。
市民拍攝銅甬鐘 攝影 李芳森
本次展覽分為“源遠流長——先夜郎時期青銅文明之光”“古國尋蹤——夜郎考古重要發現”“自成一格——獨特的文化面貌”“融入華夏——夜郎族群的歸宿”四個單元,讓觀眾在展廳循序漸進地對“夜郎”展開探索。
蛙形銅器 攝影 李芳森
展覽亮點紛呈,有不少極具代表性和觀賞價值的文物精品。觀眾既可以看到銅鼓、羊角鈕鐘等中原地區少見的青銅樂器,也可以看到造型別致的銅鉞、銅扣飾、銅帶鉤等各種青銅器物。如威寧中水出土的鏤獅銅帶鉤,這件具有濃厚滇文化特徵的文物,生動反映了絲綢之路開通後西域文化對西南夷地區的影響。赫章可樂遺址發現的套頭葬實物,則直觀呈現了夜郎獨特的喪葬習俗。
“這些珍貴文物不僅印證了夜郎在西南地區的歷史地位,更生動反映了其與周邊文化的交流互鑒。我們希望通過展覽讓觀眾理解,考古並非遙不可及的學問——每一件陶片、銅器的背後,都凝聚著幾代考古人在田野中的堅守與智慧。”執行策展人孫田介紹。
本次展覽也是湘黔兩省文博機構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長沙博物館館長周慧雯説:“夜郎文化作為西南地區具有鮮明特色的古代文化遺存,其研究價值不僅在於為我們理解古代邊疆與中原文化互動提供了重要窗口,更在於它生動展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下的文化多樣性。”
一字格曲刃短劍 攝影 李芳森
此外,長沙博物館在展期內計劃推出面向青少年的夜郎手工坊系列教育活動、夜郎主題的湘城講壇系列講座,感興趣的公眾可關注長沙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了解活動動態,報名參加。本次展覽將免費開放至2025年6月29日(逢週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市民可提前在“長沙博物館”微信公眾號線上預約入館參觀。
本次展覽由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長沙博物館和貴州省博物館、黔西南州博物館、赫章縣文體廣電旅遊局聯合承辦。(文 李韻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