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鳳凰路,便是“涅槃”之地。
湖南資興市東江街道鳳凰路社區,殘疾人企業家李玨在這裡辦起了一家“助殘工廠”——資興市果農富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42名員工基本上都是殘疾人。
資興市果農富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産場景 攝影 李芳森
“自信方能自強,相比于身體的殘缺,內心的自卑才是殘疾人就業、創業過程中,難以逾越的大山。”36歲的李玨在家鄉創辦了多家企業,吸納了來自江西、雲南、廣西等地的300多名殘疾人前來工作。
在李玨看來,只有走出家門,才有擁抱新生活的機會。
恰如今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凝聚團結奮進力量。
一次夢想的實現
每次走進車間,看到綠色生態防控産品的生産場景,李玨總是不自覺地想起初中時代,自己帶著同學們沿街回收廢舊電池的場景。
“那時候就夢想著,希望能讓家鄉越來越美。”夢想的路途從不是坦途,對於李玨來説,更像崇山峻嶺。“我2歲那年不小心從家裏二樓摔下,導致顱內大出血,僥倖撿回了一條命,卻落下終身的殘疾——左手和左腳萎縮。”
初中畢業後,李玨為扛起家庭重擔,不得不選擇外出工作,但身體的殘缺,讓他連續嘗到失敗的滋味:工廠打工,工廠嫌他是殘疾人不要他;他去當服務員,老闆嫌棄他手腳不靈活;他試著去做過水電安裝,由於身體不便,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
李玨(左)在指導員工製造線束 攝影 李芳森
“回到家鄉,重新開始。”2012年,李玨接下了一份粘蟲板銷售的工作,自此在綠水青山的資興,重新“撿起”了年少時的“綠色夢”。“騎上三輪車,到各個鄉鎮趕集銷售,效益不錯。”
依託東江湖的綠水青山,“東江湖蜜橘”等水果成為了資興農業産業的“金字招牌”,也是當地群眾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為搶抓這一機遇,2015年,李玨多方籌資、貸款,建立了資興市首家綠色防控産品銷售公司——果農富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營業範圍也從粘蟲板的銷售,逐漸拓展到粘蟲板、殺蟲燈等綠色防控産品的生産、銷售。
如今,整個資興乃至郴州地區的農資店,幾乎都在使用他的綠色防控産品,並遠銷于廣東、江西、廣西、湖北等地。“前不久去了趟老撾,準備把産品銷給當地的茶農。”端起茶杯,李玨品味起從老撾帶回的茶葉。
李玨少年時代的夢想,也終於在一路踉蹌中,得以實現。
一場集體的蛻變
創辦資興市首家綠色防控産品銷售公司、打造資興市首家綠色農産品供銷合作社、建起東江湖庫區數一數二的水果銷售場地,沒人能想到,這一系列成功案例的創造者,都是李玨。
“相比于自己創業成功,我更欣慰的,是看到更多殘疾人朋友也獲得了成功。”把目光投射到東江湖畔的果園,41歲的殘疾人李世雄正忙著柑橘的培管工作。
20多畝清江橘,讓李世雄也品嘗到生活的甜蜜。而這場甜蜜的開端,卻來自於10多年前三輪車的奔波裏。
“以前一天到晚都待在家裏,不想出門,更不想和別人打交道。”天生的兔唇和語言障礙,讓李世雄沒有接觸社會的勇氣。“就是自卑,覺得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2012年,重新創業的李玨走進了李世雄的家門。“我當時就想拉他們一把,所以請的夥伴都是殘疾人。”當聽説工作是在外面跑銷售,李世雄不假思索地拒絕。“我們都一樣,沒有誰比誰強,我們行,你也行。”看到手腳不便的李玨,依然信心滿滿的樣子,李世雄也答應下來。
李玨的工廠員工基本上都是殘疾人 攝影 李芳森
騎上三輪車,哪趕集、哪人多,就往哪去,李世雄的心門,亦在一次次的産品推薦中,徹底打開。
2015年,李世雄看到擴大經營範圍的李玨,也動了創業的心思。“家裏有十幾畝地,我再流轉幾畝,種柑橘。”和人群高頻率交流的李世雄,早已沒有了當初終日在家的自卑,對生活燃起了新的希望。
有李世雄的率先示範,團隊越來越多的夥伴在跟著李玨走出家門後,繼續前行,走上創業之路。
一場集體的蛻變,不斷上演。
一個家庭的新生
剛過立夏,離柑橘的成熟,還需跨越整整一個季節,果農富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入綠色防控産品生産的淡季。但手機快速充電線的生産,仍保持高速。
“線上、線下同時接單,訂單都快飽和了。”李玨説,線束的生産,填補了綠色防控産品生産的淡季工作,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員工的收入。
線束生産線的開設,起源於一場溫暖的故事。曹日進,曾經數據線生産線上唯一的員工。
正在打包産品的曹日進 攝影 李芳森
“老曹小時候掉進火坑,全身毀容,雙手只剩下兩個拇指頭,一直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不敢見人。”李玨得知情況後,邀請曹日進到公司工作,並根據其特殊情況,專門開設了一條簡單的手機數據線加工生産線,讓他通過兩根大拇指也能從事加工工作。
2019年,曹日進與同事劉海燕組建起自己的小家庭。婚後次年順利生下一個女兒,小家庭更加圓滿。
如今一家三口吃住都在公司。“包吃包住,能更大範圍的幫助殘疾人。”除了果農富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李玨的其他兩家公司,自成立起也招收殘疾人員工,已有300多名。“除了本省,還有江西、雲南、廣西等全國各地的殘疾人兄弟姐妹在我的企業裏自食其力,創造人生價值。”
一個個家庭,由此獲得新生。
2018年,李玨獲評湖南省殘疾人陽光致富帶頭人,其公司入選湖南省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
“只要胸有丘壑,殘缺的筆也能描摹夢想。”車間裏,標語下,一個個殘缺的軀體,正不斷圓夢。(文 李芳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