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守護公平正義“最後一公里” ——張掖市甘州區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護航高品質發展紀實
2025-06-09 16:32:35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薛陽

  近年來,張掖市甘州區人民法院深化執行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執行隊伍建設,促進公正高效規範文明執行,有力維護司法權威和當事人的勝訴權益,實現執行質效和群眾滿意度雙提升的良好局面。

  體系重構:“兩局一中心”格局,深挖執行潛力 

  長期以來,甘州區人民法院執行案件數量高位運行,執行收案佔全市法院執行案件60%。如何以有力舉措破解執行質效瓶頸,提升司法公信力,始終是甘州區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現實難題。

  2024年初,為深入貫徹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執行工作安排部署,緊盯新版指標考核體系落實,全面提升執行工作水準,甘州區人民法院結合執行工作最大、最關鍵的實際,構建“兩局一中心”執行新格局,堅持“兩局一中心”共同向黨組負責,總體安排部署工作思路,實行裁執分離、分權制衡、分段執行的運行架構,充分發揮執行指揮中心“最強大腦”和“神經中樞”功能,推進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行。

守護公平正義“最後一公里” ——張掖市甘州區法院執行工作護航高品質發展紀實_fororder_圖片9

“兩局一中心”執行工作格局和“三分”辦案工作機制 供圖 甘州區人民法院

  流程再造:“執前督促”機制,凝聚執行合力 

  甘州區人民法院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關於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的意見》,于2024年3月印發《關於強化執前督促履行、促進執源治理的實施意見(試行)》,成立執源治理中心,制定了《張掖市甘州區人民法院“立審執一體化”執源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建立“督促促履行、履行促執行”的良性運行機制,推動立案、審判、執行各環節的協同配合,形成了完整的執源治理體系。

  機制創新:“執行110”機制,提高執行效率

  2024年以來,甘州區人民法院院黨組高度重視並積極完善推行“執行110”工作機制。執行指揮中心負責制定“執行110”應急出警管理辦法,向社會公佈聯繫電話,重點對故意躲避法院執行、無正當職業、無固定居住地和正常工作日八小時之內難以查找的被執行人採取強制措施,應急小組採取無節假日辦公,全天候處於備勤狀態,做到“即時出警有速度,雷霆執行有強度,司法為民有溫度”。

 “執行110”的實施,實現了“7×24”隨時接警、及時出警。2024年6月17日“執行110”應急出警熱線啟動後,截至2025年5月10日,執行指揮中心共接到執行舉報電話1306起,及時出警663次,成功拘傳被執行人471人,拘留132人,有效震懾了被執行人,促使其履行義務,直接促成142件案件執結,執行到位金額673.56余萬元,取得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營造讓被執行人“不想規避執行、不願規避執行、不敢規避執行”的高壓態勢,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守護公平正義“最後一公里” ——張掖市甘州區法院執行工作護航高品質發展紀實_fororder_圖片10

執行指揮中心 供圖 甘州區人民法院

  數字賦能:執行指揮中心“一張網”通辦

  執行指揮中心按照專人負責、統一管理的要求,將信息核對、網絡查控、繁簡分流、電子送達、委託事項等八類事務性工作集約化辦理,中心下設執前督促、執行立案、事務集約、異議審查、保全實施、綜合管理、卷宗掃描和終本案件管理共計八個工作單元,涵蓋了執行工作的各個環節,從執行立案到結案審批,實現了執行案件的全流程監管和閉環管理,也為即將開展的審判權和執行權分離體制改革奠定了基礎。

  2024年,指揮中心集中發起網絡查控3.9萬次,凍結銀行賬戶76.25萬個,扣劃銀行存款2.19億元,自動生成並向被執行人送達電子文書5.26萬份,查封房産962套,集中發佈失信被執行人1786人,限制高消費4027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甘州區人民法院正以“作示範、勇爭先”的擔當,持續深化執行體制機制改革,以更堅定的決心、更務實的舉措,緊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凝聚各方力量解決執行難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文 朱永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