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浙江         共同富裕      |      數字浙江     |      直觀中國      |      長三角      |       看浙裏        
4年間 莫幹山研究院93項科技成果“從書架上貨架”
2025-06-18 10:20:31來源:浙江日報編輯:趙春曉責編:魏寒冰

  原標題:4年間,莫幹山研究院93項科技成果“從書架上貨架” 青年博士提煉“莫幹味道”

4年間 莫幹山研究院93項科技成果“從書架上貨架”_fororder_浙江

王思佳正在進行莫幹黃芽活性揮髮油提取項目實驗。 受訪者供圖

  6月11日清晨,浙江工業大學莫幹山研究院生命健康概念驗證中心,陣陣若有若無的茶香不時從實驗室飄出。

  青年博士王思佳凝神屏氣,緊盯著旋轉蒸發儀上的琥珀色液體。“揮發性成分純度已達0.47克/100克。”看到電子天平上再次突破的數據,他不禁嘴角上揚,對記者説,“這是從莫幹黃芽春茶中提取的,黃芽特有的香韻就藏在這些肉眼不可見的微小分子裏,我們像拆解精密鐘錶一樣,在不破壞任何天然成分的前提下,將這些香氣物質完整剝離出來,運用到香氛、化粧品等産品中去。”

  王思佳碩士就讀于浙工大,後獲得國家公派留學資格出國讀博,主要從事臨床營養學及海洋生物製品的産業化研究。4年前,正當他博士畢業之時,母校與德清縣合作共建的莫幹山研究院即將正式運行。生物醫藥是該研究院聚焦的三大主導産業之一,通過“學科+産業”雙輪驅動模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産業孵化。於是,立志學以致用的王思佳來到德清,開啟了科研與創業之路。 

  與大多數年輕人一樣,業餘時間,王思佳對戶外運動興趣濃厚。在一次春日的莫幹山露營中,置身漫山蒼翠,竹子的清香、黃芽的茶香、各種野花的花香,爭先恐後涌入鼻腔,令他心曠神怡,一個大膽的創意由此萌發。“如果把山間植物的香氣物質提取出來,讓人們隨時隨地都能聞到莫幹山的味道,那將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王思佳説,“雖然我的專業是海洋生物製品的産業化研究,但對陸生植物來説,技術路線是相通的。”

  下山後,王思佳立即組建團隊,著手研究提煉“莫幹味道”。第一個項目便是莫幹黃芽香氣物質的提取。

  “目前的純度距離産業化需要的0.6克/100克標準已經非常接近,安全性及活性測試結果也非常好,我們真的要幹成了!”説話的是璇璣生命科技(湖州)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永強,項目啟動一年來,這個“技術門外漢”經常出現在王思佳的實驗室裏。當天,他又給王思佳帶來一個好消息:“中試産品場景驗證反饋不錯,不少酒店、民宿、茶室已經發來意向訂單。”

  張永強是莫幹山研究院為王思佳找來的合作夥伴。“科研成果從概念到産品、從成果到産業,充滿著不確定性。”莫幹山研究院執行院長陶鵬説,為此,研究院創新建立了概念驗證中心,主要針對早期科技成果的原理、商業價值、産品應用場景及産業化可行性等開展評估論證,讓研發活動儘早與市場對接,並通過市場手段整合資金、設備、商業等各類資源,提升産業化的速度和成功率。

  近年來,“嗅覺經濟”方興未艾,“東方香”市場前景廣闊。於是,在研究院下設的生命健康概念驗證中心的牽線搭橋之下,張永強的香氛企業出資金、王思佳團隊出技術、莫幹山研究院負責實驗室建設和諮詢服務,三方合股成立璇璣生命科技,準備攜手將“莫幹味道”推向市場。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科研成果要落到實處,必須高效對接市場。”在實驗室裏聞著黃芽茶香,陶鵬對概念驗證中心在科研與市場之間的橋梁作用信心更加堅定。張永強則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企業依靠自身力量搞研發,且不説很難匹配到對口的專業人才,專利成本、用人成本、實驗設備投入等因素加起來,研發一款高端天然草本香氛至少需要2至3年時間,研發費用不少於80萬元。“三方合作開發黃芽香氛只是第一步,莫幹山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味道。”望著王思佳團隊忙碌的身影,張永強期待著讓更多人聞到“莫幹味道”。

  眼下,莫幹山研究院已組建智造與高端裝備、新能源與功能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概念驗證中心,首批已有14個項目入駐,累計簽署橫向合同金額超7000萬元。

  走在莫幹山研究院,時不時有行色匆匆的年輕人與記者擦肩而過。借助一邊精準提供科創資源、一邊緊密連接市場的概念驗證中心,“王思佳”們正努力將一項項科技成果推向市場:浙工大食品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劉建華團隊研發的亞麻籽及全穀物營養及深加工技術,已成功運用於生産,開發的營養餐受到追捧;浙工大化學工程學院副教授趙浙菲研究的納米錳係催化劑技術,已用於納米催化劑空氣凈化産品……4年間,莫幹山研究院已促成93項科技成果走下書架、走上貨架。去年以來,研究院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金額超千萬元,共孵化科技型企業30家。(記者 吳麗燕 通訊員 潘小飛 馬佳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