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走進新寧,升騰的熱力不僅來自灼灼日光,更來自山水間一場動能澎湃的“聚變”。
昔日以“丹霞奇觀”為世人所知的崀山腹地,如今智慧工廠的銀輝與臍橙汁液的金黃正悄然交融,山野民宿的燈火照亮了鐵皮石斛的新綠……一池發展的“春水”,正因傳統産業的加速蝶變與新興動能的強勁崛起而活力滿盈。這正是新寧縣以全力奔跑姿態“拼經濟”的全新圖景。
近年來,新寧縣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深入實施“旅遊立縣、生態引領、産業富民、文化興盛”發展戰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構建“3×2”現代化産業體系,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宿“圈”煥彩,賦能文旅新業態
雨後,筆者驅車沿著彎曲的山路,來到崀山鎮聯合村的山坳裏。只見一座三層民宿映入眼簾,青瓦白墻,還有紅柵欄,這是坐落在崀山十八羅漢山下的杏林小院。“這個院子,因有幾十株古銀杏而得名。”民宿主理人陳貽斌説,每年秋天,滿院的盛景刷爆遊客朋友圈。
奇美崀山 攝影 顏克明
“民宿就在崀山腳下,距駱駝峰、天一巷景區均僅4公里。剛過去的‘五一’假期,7間客房全部住滿。”陳貽斌是土生土長的崀山人,曾從事酒店行業多年。“2017年返鄉時,我望著家鄉的綠水青山,萌生出在家鄉開民宿的念頭。”陳貽斌介紹,這片由祖宅改建的民宿,四季皆景:春日古樹新芽萌動,是寫生愛好者的創作基地;夏日竹影搖曳、荷香陣陣,適合避暑納涼;秋日銀杏金葉鋪地,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冬日丹霞崖壁霧雪繚繞,銀裝素裹。
憑藉區位優勢,杏林小院迅速打開市場,這裡的農副特産也成為遊客搶手貨,並帶動周邊村民發展特色民宿集群。據統計,小院全年接待遊客達2萬人次,帶動、聯合村旅遊收入突破300萬元。
與杏林小院相鄰的“牧鴦酒坊”,也別具一格。
酒坊將丹霞地貌、古法釀酒技藝與古琴書畫融合,打造了“慢生活美學”體驗空間。“80後”返鄉創業青年、酒坊主理人牧鴦介紹,“近田民宿”的“文藝范”標簽吸引不少青年群體。“我們聯合非遺傳承人開設岩鷹拳體驗課、竹編手作坊,帶動周邊農特産年均銷售超50萬元。”
在新寧民宿開展活動的小朋友們 攝影 鄧娟
近年來,為加快培育文旅新業態,新寧縣出臺了《促進民宿高品質發展實施意見》,通過“大景區帶小民宿”策略,構建了“精品民宿+家庭客棧+創客工坊”三級矩陣。今年“五一”假期,崀山景區內28家精品民宿和88家家庭客棧訂房率近八成,帶動住宿消費同比增長40%,創歷史新高。
目前,該縣民宿從業者中,30%為返鄉青年。民宿行業的發展,帶動村級跑山雞養殖、古法榨油坊等配套産業年均增收超千萬元。
創新為筆,書寫産業升級新篇章
晨光傾灑在金石鎮月漢村的橙園,無人機穿梭于碧浪間,將土壤情況、蟲害預警等實時數據傳向雲端。果農陳建軍通過手機App就能精準掌握果園情況,種植管理變得高效又智慧;在山之良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內,湖南省首條冷藏鮮榨生産線飛速運轉,HPP超高壓技術完美鎖住橙汁的營養與美味……眼下的新寧,橙香裹挾著機械轟鳴聲,奏響了産業升級的獨特樂章,勾勒出充滿活力的産業版圖。
崀山臍橙園 攝影 羅先武
在新寧,單一的“橙園”已升級為覆蓋全環節的“橙鏈”。
1.3萬餘公頃綠色臍橙基地奠定産業根基,128家加工企業組成産業鏈骨架,7家企業獲得自營出口資質。作為臍橙精深加工鏈主企業的山之良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崀山果業等企業,正在致力打造集綠色種植、産品研發、精深加工、冷鏈物流於一體的崀山臍橙産業全鏈條。
品牌價值的飛躍,是這場産業蝶變的亮眼成果。
目前,“崀山臍橙”區域公共品牌價值攀升至53.79億元,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馬德里國際商標註冊進程加快。“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讓4萬農戶轉變為“産業工人”,通過土地流轉、務工收入、分紅收益三重保障,助力臍橙主産區戶均年收入突破8萬元。
新寧産業開發區,也從橙園沃土向“智慧聲谷”加速蛻變。該開發區與省農科院共建2個博士工作站,建設了48套人才公寓、96套保障性住房。該站可每年穩定輸送500名技術工人,為助力産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此外,新寧産業開發區以打造“五好園區”為目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洽談即服務、簽約即供地、開工即配套、竣工即辦證”改革,使項目審批提速70%;“標準地+承諾制”,將工業用地摘牌到開工時間縮短至25天;“雙審批”制度,降低企業迎檢頻次60%。
韻舞電器生産車間 攝影 申興剛
2024年,該縣産業開發區交出亮眼成績單:規模工業增加值8.4%,“四上”規模企業營業收入66.23億元,外商直接投資34萬美元,增長93%;通過“領導帶隊+駐點招商”新機制,在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引進21個項目,總投資17.7億元;全縣60多個市縣重點項目加速推進,為未來發展積蓄強大動能。
夜幕中,人才公寓亮起暖黃燈火,産教融合基地的實訓生仍在調試機械臂軌跡——這片昔日的橙園,已化作湘西南的“智慧聲谷”。
點“綠”成金,繪就“兩山”轉化新圖景
崀山深處的晨霧裏,林農唐亮吹響鹿哨,不多時,50多頭梅花鹿踏露而來。
此刻,林下種植的淫羊藿正準備裝車發往合作藥企;丹霞崖壁上,倣野生鐵皮石斛綻放新綠;林下菌菇,撐起了産值8000萬元的“森林銀行”。
丹霞赤壁上的倣野生石斛花 供圖 新寧縣委宣傳部
5月中旬,筆者在海拔500米的崀山崖壁間,見到50萬株倣野生鐵皮石斛隨風搖曳,淡黃色的花朵與赭紅色岩層相映成趣,構成一幅獨特的畫卷。採摘工人身係安全繩懸空作業,日採5公斤。這些“崖壁仙草”,經合作社加工後身價倍增。
在崀山鎮聯合村的湖南湘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溫室裏,20多個農戶正在加緊打包省內藥食同源企業剛下單的1噸鐵皮石斛。公司負責人羅洪波輕撫一株鐵皮石斛的倣生苗介紹:“目前,公司鐵皮石斛種植面積達44.67公頃。我們採用‘岩壁—林下—溫室’三級培育體系,讓石斛種植從丹霞崖壁延伸至大棚。此外,我們利用崀山特有的丹霞碎岩復刻野外環境,對種苗進行馴化,以提高其存活率。”
崀山鎮黃背村鐵皮石斛種植大棚 供圖 新寧縣委宣傳部
“我們破解了丹霞地貌‘原生態回歸’種植密碼。”該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負責人鄧小祥自豪地説。鐵皮石斛根系穩固了岩層,減少了水土流失;丹霞地貌的獨特小氣候,又反哺植株生長。他一邊為種苗“體檢”,一邊算起一筆賬:每畝産值達1.5萬元,村集體年增收4萬元,帶動10多名村民就業。在此,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實現了雙贏。
近年來,新寧縣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全縣從事林下經濟的農戶77040戶,從事林下經濟企業210家,培育9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與示範基地,全縣林下經濟産值達5.18億元。其中,40多家企業與合作社種植天麻、淫羊藿、黃精、玉竹、七葉一枝花、白芨、厚樸等中藥材,種植面積約6666.7公頃。養殖業同樣亮眼,崀山雞被列入畜禽遺傳資源品種。(文 蔣易薇 蘭紹華 鄢躍斌 鄧小龍 余達)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