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甘肅稅務:激活企業創新的“源頭活水”
2025-07-11 18:10:51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薛陽

  近年來,甘肅省稅務局聚焦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重點群體,為企業提供“零距離”政策輔導、“全週期”政策服務、“動態化”風險預警,以稅費優惠政策的精準落實、服務質效的不斷提升、涉稅風險的有效防範,為企業發展注入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

    “零距離”政策輔導  推進紅利直達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助力市場主體更好啟動科技創新“新引擎”,甘肅省稅務部門持續完善稅費政策精準送達機制,以“零距離”的政策輔導及時將政策紅利送達納稅人,持續跟蹤政策落實情況,幫助企業應享快享、應享盡享,釋放“政策找人”效能,不斷激發企業革新技術的內生動力。

  在玉門經濟開發區甘肅凱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裏,一塊玻璃從原料到成品的“誕生”正在上演。隨著全球首條全氧燃燒工藝生産光熱超白浮法玻璃正式達標量産,這塊玻璃也突破了國外“卡脖子”技術,成為光伏産業鏈的重要一環。

甘肅稅務:激活企業創新的“源頭活水”_fororder_1

稅務人員在甘肅凱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調研

  “光熱超白浮法玻璃研發成功前,歷經無數次失敗,稅費優惠政策給了我們很大的資金支持。目前,光熱超白浮法玻璃是新能源發電的重要材料,滿足了西北地區對於光伏材料75%的材料需求。”甘肅凱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田文龍説。

  該公司財務經理任珊補充道:“稅務部門經常推送各類政策‘大禮包’,特別是在輔導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我粗略算了一下,2022年以來,公司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超過200萬元。”

  與此同時,甘肅稅務部門還主動對接各工業産業園區以及商務、科技部門,掌握轄區內科技支持計劃、科技人才引進等信息,主動“鎖定”科技研發企業,組建政策服務專班實地送政策上門,幫助企業精準理解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要點,高效完成優惠申報,確保政策紅利應享盡享。

  張掖市臨澤縣奮君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凹凸棒石、石膏等非金屬礦石生産、科研、工程設計于一體的科技型民營企業。近年來,公司加快了凹凸棒石産品研發的步伐,企業研發投入也水漲船高。“在稅務幹部的精準輔導下,我們2025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2萬元,有了更多流動資金進行新設備研發。”公司財務人員李秀芬説。

  “全週期”稅費服務  打通落實堵點

  自主創新的賽道上離不開長期、持續的科研投入。甘肅稅務部門通過“政策找人+服務上門”模式,圍繞稅費優惠政策適用、業務辦理流程、研發費用歸集等,為企業提供“全週期”稅費服務,不斷提升科技研發企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真正讓“稅動力”成為企業創新發展的“驅動力”。

  甘肅康視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84年,經過4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白銀市一家集醫療器械自主研發、生産、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科技型、集團化運營企業。

  “我們取得的每一項技術突破,都離不開稅費優惠政策的有力支持和白銀高新區稅務部門高效便捷的稅費服務。”該公司總經理唐鈺喜表示,“2020-2024年,我們的研發總投入超過6000萬元。2022年以來,公司累計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4610.6萬元,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196.1萬元。”

  “動態化”風險預警  築牢合規防線

  對於廣大企業特別是科技研發企業來説,因政策理解偏差、計算錯誤或財務人員疏忽導致的申報錯誤、稅費優惠政策適用不準確等涉稅風險依然存在。甘肅稅務部門以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條件下的稅費徵管“強基工程”為契機,圍繞增值稅發票風險防控、稅費優惠政策落實、財務核算規範等企業關切領域開展“風險掃描”,摸清企業涉稅風險點並提供風險處置和修復的即時服務,為企業風險防範、合規經營提供有力支撐。

  “稅務部門的‘風險預警’就像裝了雷達一樣能夠精準鎖定風險。”酒泉市金源礦業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杜建榮感慨道。近日,該公司在歸集一筆大額委託研發費用時,稅務“動態風險預警系統”第一時間識別出其潛在關聯交易定價風險,當地稅務部門迅速介入,輔導企業重新梳理合同條款、準備合規文檔,成功避免了後續可能出現的重大涉稅爭議和成本損失。

  在金塔縣北河灣工業園區,諸如金源礦業之類的科技研發企業還有很多,當地稅務部門針對這類企業創新活躍、業務模式複雜、稅收政策適用性強等特點,主動突破傳統管理模式,打造“動態化”風險預警體系;運用大數據分析和智慧演算法,針對研發費用歸集、加計扣除、技術轉讓、關聯交易定價等高風險領域建立專門預警模型,實現風險線索由“大海撈針”向“精準定位”轉變;通過建立行業稅收指南、動態監控異常享受稅費優惠、重點數據核查等一系列措施,變“事後應對”為“事前預警”“事中阻斷”,顯著提升了風險管理的預見性與靶向性。(文/圖 屠小東 毛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