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強信心 看發展】金昌 小麥畝産攀新高
隴原盛夏,麥浪鎏金。金昌市金川區寧遠堡鎮龍景村種養循環農業冬小麥示範點內,收割機轟鳴穿梭,飽滿的麥穗轉瞬完成收割、脫粒等工序。金燦燦的麥粒如流泉般傾瀉入倉,粉碎的麥秸均勻還田,空氣中瀰漫著新麥的醇香與豐收的喜悅。
“今年又是好收成!”種植戶鄧培仁在田頭指揮收割作業,笑容滿面。在他身後,120畝冬小麥穗穗飽滿,“政策好、天幫忙、人努力,良種配良法,農技專家全程護航,畝産穩穩跨過500公斤。”
鄧培仁的喜悅,源自金昌市近年來大力推廣冬小麥種植、力促糧食穩産增産的生動實踐。
為有效緩解夏季用水壓力,優化種植結構,金昌市自2022年起開始試驗種植冬小麥。實踐證明,冬小麥比春小麥提前15至20天收穫,不僅避開了夏季用水高峰,緩解了水資源壓力,産量也普遍高於春小麥。
更重要的是,冬小麥收穫後,土地可及時復種蔬菜、燕麥草等作物,顯著提高利用率和綜合效益。這一“時間差”帶來的多重優勢,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種植戶加入冬小麥種植行列。
豐收畫卷的背後,是科技力量的堅實支撐與農技服務的精準落地。金川區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負責人嚴天龍介紹,今年精選“蘭天331”“濟麥44”等抗逆良種,配套推廣有機肥替代、測土配方施肥、“一噴三防”等關鍵技術。
特別是在永昌縣,農技中心今年推廣冬小麥8600多畝,並自主研發了小麥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專用播種機,推廣小麥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安排農技人員全程跟蹤指導服務,為冬小麥單産水準穩步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當前多點測産情況看,各示範點畝産量普遍在550公斤以上,部分高産田塊甚至接近650公斤,為全市更大範圍推廣種植樹立了樣板,堅定了信心。”連日來,金昌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正高級農藝師段軍深入田間,帶領團隊採用隨機取樣法,科學測定冬小麥的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等關鍵參數。
眼下,金川區協調調度66台聯合收割機投入作業,農技人員紮根一線,實時監測麥粒品質、含水量及收割損失率,確保675畝冬小麥高效、低損歸倉。緊隨其後,春小麥收穫工作也將啟動。
為保障夏收工作圓滿完成,金昌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強化統籌協調,密切跟蹤機具分佈與運行狀態;同時,加強氣象預警服務,健全應急響應機制,全力應對天氣突變、機械故障等挑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謝曉玲)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