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張掖市山丹縣立足資源稟賦,以産業振興為核心,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奏響了一曲曲鄉村振興的激昂樂章。
特色種植 讓土地生金
山丹縣光照充足、土地肥沃,具有發展特色種植的天然優勢。近年來,山丹縣圍繞“薯草菜羊馬”五大富民産業,持續優化種植結構,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不斷提升農産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
在馬鈴薯種植方面,山丹縣充分發揮國家區域性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優勢,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不斷提高馬鈴薯的産量和品質。目前,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13萬畝以上,年産量達30萬噸左右,産品遠銷全國各地。同時,山丹縣還積極發展馬鈴薯精深加工産業,延伸産業鏈條,提高産品附加值。
飼草産業也是山丹縣的特色優勢産業之一。山丹馬場憑藉北緯37度的獨特地理優勢,孕育出了特級燕麥草,其蛋白含量高,深受全國各地牧場的青睞。山丹縣金元農牧合作社流轉9600畝土地種植燕麥草,每到收穫季節,大型收割機在田間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此外,位奇鎮張灣村三友種植專業合作社的2000多畝苜蓿也即將豐收,産品主要銷往寧夏、內蒙古等地。2025年,山丹縣飼草種植面積達36萬畝,年産量30萬噸以上,成為重要的牧草生産基地,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山丹馬場播種燕麥草
蔬菜産業同樣在山丹縣蓬勃發展。種植大戶李玉興流轉5000畝土地種植高原夏菜,由於品質優良,主要銷往上海、廣州等大城市,2025年産量喜人,收成頗豐。據了解,山丹縣高原夏菜種植面積達6.4萬畝,産量24萬噸,全産業鏈産值5億元以上。蔬菜産業不僅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也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山丹縣高原夏菜種植基地工人採摘搬運
規模養殖 拓寬增收渠道
在發展特色種植的同時,山丹縣還大力推進規模養殖,肉羊、肉牛、駱駝等養殖産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肉羊産業是山丹縣的傳統優勢産業。近年來,山丹縣以現代肉羊融合發展産業園為核心,不斷壯大養殖規模,提升養殖水準。目前,全縣肉羊飼養量突破112萬隻,建成了一批標準化、規模化的養殖小區和養殖場。山丹縣積裕農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積玉介紹説:“我們合作社現在有1300隻羊,品種主要有杜泊羊、胡羊、寒羊,主要銷往四川、雲南等地,一年出欄量在800到1000隻左右,經濟效益還不錯。”為了進一步延伸肉羊産業鏈條,山丹縣積極推進百萬隻肉羊屠宰加工項目建設,健全完善繁育、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和産品行銷體系,提高肉羊産業的綜合效益。
山丹縣東樂鎮現代肉羊融合發展産業園內
肉牛養殖産業也在山丹縣悄然興起。錫航10萬頭肉牛養殖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項目建成後,將帶動更多農戶參與肉牛養殖,促進農民增收。此外,山丹縣還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發展駱駝養殖産業。中駝10萬噸駝奶粉加工項目的建設,為駱駝養殖産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目前,全縣駱駝飼養量逐步增加,成為特色養殖産業的新亮點。
肉牛繁育基地的工人正在喂料
農旅融合 激活鄉村活力
除了特色種植和規模養殖,山丹縣還積極探索農旅融合發展之路,將豐富的農業資源與旅遊資源相結合,打造出了一批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景點,激活了鄉村發展新活力。
位於大馬營鎮中河村的“焉支花谷·羊主莊園”,以當地特色羊肉美食為基礎,融入羊文化主題,打造了集規模養殖、羊主題文化體驗、網紅打卡、休閒觀光、研學生産、養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羊肉特色産業示範園。莊園內,羊雕塑、羊文化館、羊肉美食餐廳、觀光羊舍、羊文化體驗園等景觀小品一應俱全,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
師生在蘆筍莊園開展研學活動
此外,山丹縣還精心打造了蘆筍莊園、土豆驛站等主題莊園,以及清泉生態樂園和“鄉味高廟”農文旅融合發展産業園等鄉村旅遊景點。這些景點以其獨特的農家特色和自然風光,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體驗農耕文化、品嘗農家美食、享受鄉村慢生活。農文旅深度融合,不僅給遊客帶來了全新的旅遊體驗,也帶動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讓鄉村有了“看頭”更有了“賺頭” 。
土豆驛站
如今的山丹縣,特色産業蓬勃發展,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在産業振興的引領下,山丹縣正向著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目標大步邁進,一幅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卷正在這片土地上徐徐展開。(文/圖 錢大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