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天水市秦州區:機制創新激活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2025-07-23 19:00:49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薛陽

  近年來,甘肅天水秦州區立足鄉村實際,以黨建為引領,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探索出一條“聯盟帶動、資源盤活、産業融合”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讓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底色更濃,鄉村振興的根基更牢。

  黨建引領聚合力 聯盟抱團破題“單打獨鬥”

  針對傳統“單打獨鬥”發展模式的局限,秦州區創新“黨建+公司+村集體+基地”模式,構建跨村域經濟聯盟體系。天水鎮以草莓小鎮、養殖場、中藥材基地等6個核心項目為紐帶,組建覆蓋20多個行政村的六大經濟聯盟。其中,草莓産業聯盟通過“代種、代管、代銷”三連線制,帶動王莊、焦李等5村建成高端果品基地;養殖産業聯盟依託君高復本養殖場技術優勢,為元樹、嘴頭等5村提供全鏈條服務;綜合服務聯盟整合4村環衛、加工、釀造等多元業態,形成“一村一特、互補發展”格局。這種“聯盟作戰”模式實現土地、資金、勞動力等要素的高效配置,形成“1+1>2”的協同發展效應。

  資源盤活激活力“沉睡資産”變身“增收資本”

  村裏的撂荒地變成了“金土地”,閒置廠房成了“聚寶盆”。娘娘壩鎮小南峪村算起了“資源賬”:通過流轉130畝撂荒地,與合作社共建淫羊藿種植基地,村民不僅獲得每畝200元的土地流轉金,還能參與分紅和務工;依託1.8萬畝林地資源,發展林下經濟和生態養殖,今年僅大閘蟹養殖就為集體增收2.1萬元。在汪川鎮萬莊村,黨支部牽頭整合中央扶持資金70萬元、個人投資90萬元,建成2棟標準化生豬代養圈舍,配備通風、溫控、自動飲水等現代設備,年出欄4000頭,預計為集體年增收15至18萬元。秦州區堅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通過土地流轉、閒置資産盤活、項目資金撬動等方式,讓“沉睡”的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實現“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多重效益。

  模式創新提質效 多元業態拓寬“增收路徑”

  從“單一種養”到“全鏈發展”,秦州區在産業模式上持續創新。天水鎮裝配式冬暖大棚項目打破傳統種植模式,總投資258萬元建成10座現代化大棚,引進專業經營主體發展草莓種植,預計年總産值達310萬元,帶動30名村民務工增收,培訓80名技術農民,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的産業鏈條。萬莊村探索“黨組織+合作社+企業+農戶”模式,與唐人神集團簽訂代養協議,企業提供仔豬、飼料、技術,合作社負責養殖,保底收購價每頭200-230元,年凈收益50至60萬元。小南峪村則依託白家河生態優勢,發展小龍蝦、大閘蟹特色養殖,形成“生態+經濟”雙豐收的綠色發展模式。這些模式既保障了集體收益的穩定性,又通過“保底收益+利潤分紅+務工收入”讓群眾共享發展紅利。

  聯農帶農固根基 “強村”與“富民”同頻共振

  秦州區始終把“聯農帶農”作為集體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天水鎮冬暖大棚項目帶動50戶農戶發展草莓種植,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萬莊村生豬代養基地吸納10余戶群眾務工,人均年增收1.2萬元;小南峪村中藥材基地優先吸納20多名脫貧戶和留守老人參與田間管理,村集體年收入增加14.5萬元,人均年增收1.5萬元。通過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更多惠及群眾,實現了“支部有作為、集體有收益、群眾得實惠”的良性循環。

  如今的秦州區,村集體經濟特色産業多點開花,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從“單打獨鬥”到“聯盟發展”,從“資源沉睡”到“資産覺醒”,從“單一增收”到“多元致富”,秦州區以機制創新破解發展難題,用實幹擔當書寫強村富民新篇章,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文 張永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