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甘肅      |       直觀中國       |       視界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蘭州石化:以綠色轉型鑄就“工業美”新名片
2025-08-15 17:25:0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奇英責編:薛陽

  清晨的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以下簡稱“蘭州石化”)油品調合中心161裝車棧橋上,裝油四班班長熟練調節著閥門與流量控制器,棧橋下,滿載航空煤油的槽車迎著晨暉駛離,將“綠色能源”送往全國各地。這滴承載著綠色使命的油品,恰是蘭州石化六十余載發展中,從“圍墻高築”到“柵欄透景”、從“傻大黑粗”到“花開四季”的轉型縮影——這個“一五”期間誕生的老企業,正以“境的優美”為抓手,全速奔跑在綠色轉型升級的賽道上。

  油品升級:築牢清潔生産根基

  走進生産調度中心,電子大屏上跳動的數據,記錄著蘭州石化在油品品質升級上的不懈探索。“油品品質升級與結構優化,是實現清潔生産的核心。”生産運行部部長趙東波表示。近年來,公司投入大量資源完成180萬噸/年催化汽油加氫、300萬噸/年柴油加氫、90萬噸/年柴油加氫裂化等關鍵裝置改造,讓汽柴油産品實現從國Ⅲ到國Ⅳ、國Ⅴ再到國Ⅵ標準的“三級跳”,精準“圍剿”硫等有害物質。

  在高標號汽油、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等清潔油品生産領域,蘭州石化持續發力,既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更彰顯央企環保擔當。公司將清潔生産理念貫穿全程,推行涵蓋固廢減量、廢氣減排、廢水減污的“321”清潔生産模式。據品質健康安全環保部相關負責人高青軍介紹,已有12個二級單位、68套生産裝置通過地方政府和生態環境管理部門評估驗收,累計實施清潔生産方案300余項。

蘭州石化:以綠色轉型鑄就“工業美”新名片_fororder_圖片2

蘭州石化46萬噸/年乙烯裝置 供圖 蘭州石化

  裝置改造:激活低碳發展引擎

  30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化(FCC)裝置的MIP(II期)改造,是蘭州石化綠色轉型的關鍵一步。煉油二部副主任劉彬介紹,這套“功勳裝置”曾是“耗能大戶”,2019年I期改造因分餾吸收穩定部分改造複雜未能充分發揮效能。2023年,公司在不更換主體設備的前提下對後部産品分離系統擴能改造,當年8月一次開車成功。

  改造成效顯著:液態烴收率上升1.19%,催化丙烯産率上升0.55%,總液收上升0.35%,幹氣純度提升0.08%,汽油辛烷值上升0.67個單位;同時幹氣、焦炭等副産品産率降低,裝置綜合能耗降低1.63千克標油/噸,實現了效益與環保的雙贏。

  源頭治理:破解“黑色”難題

  催化油漿作為煉油系統主要“黑色産品”,因無法直接用於汽柴油生産、含大量稠環芳烴,存在環境風險。“隨著原油重質化、劣質化,油漿生成量增加,對裝置和産品品質構成挑戰。”劉彬坦言。

  蘭州石化通過優化操作調節、提升回煉比、調整催化劑配方等方式,將300萬噸/年重催裝置油漿收率從年初的4.03%降至3.67%,創近三年最優。這一看似微小的降幅,凝聚著無數次技術論證與操作優化,彰顯了從源頭治理、節能降耗的執著。

  工業之美:融入城市發展脈搏

  “以前覺得煉化裝置銹跡斑斑,沒想到這麼新、這麼乾淨!”參加2025年6月5日“媒體開放日”的參觀者感慨道。這一變化源於蘭州石化推進的“現場管理工程”。2024年,公司現場管理問題整改率達99.07%,68套煉化裝置實現“規格化”管理,銀塔挺拔、管線整潔,“傻大黑粗”的舊標簽被徹底改寫。

  花園式工廠建設更讓“工業美”與“生態美”深度融合。公司利用廢棄地、邊角地新增綠地14.82萬平方米,綠地率達15.04%。改造後的廠前廣場成為員工與周邊居民的休閒勝地,曲徑通幽、花香四季,巨型“寶石花”雕刻與巍峨塔林相映成趣,繪就企業與城市共融共生的畫卷。夜晚,黃河對岸燈光璀璨的煉化塔群,更成為蘭州夜景中亮眼的存在。

蘭州石化:以綠色轉型鑄就“工業美”新名片_fororder_圖片3

蘭州石化新建的廠前廣場成為“網紅”打卡地 供圖 蘭州石化

  從綠色油品産出到裝置升級改造,從現場管理優化到花園工廠建設,蘭州石化的綠色密碼,藏在每一次工藝創新與細節把控中。在“雙碳”目標指引下,這個守護黃河岸邊的“共和國長子”,正以科技創新驅動,向“綠色零碳示範園區”的目標邁進,讓“工業美”成為城市更亮麗的名片,為清潔美麗世界注入持續不斷的“石化力量”。(文 海悅 魏婷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