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15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累計實施項目415個,完成建設任務1.64億畝,三大標誌性戰役包括東部殲滅戰、中部攻堅戰、西部阻擊戰,目前這些項目具體實施情況如何?
“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完成建設任務1.64億畝
數據顯示,東部殲滅戰片區“綠進沙退”態勢明顯加快。其中,內蒙古推進渾善達克沙地南緣治理,帶動治沙270多萬畝;遼寧和內蒙古在科爾沁沙地南緣聯合打造“千里鎖邊”林草帶,平均寬度由11公里拓寬到31公里。
當記者來到內蒙古時,“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流動沙丘,已經變成一眼望去盡收眼底的綠意盎然。當地採用“灌木固沙為主、機械沙障為輔”的綜合固沙方法。同時,當地通過以工代賑,讓參與治沙建設的牧民獲得勞務報酬,吸納4000多名農牧民參與沙地治理。
兩年來,錫林郭勒盟完成生態建設任務379萬畝,渾善達克沙地年均沙塵暴次數較2000年減少了95%,北京市沙塵天氣年均發生次數較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實施初期減少84.6%。
中部攻堅戰:區域聯防聯治格局基本形成
和東部的情況不同,“三北”工程的中部攻堅戰重點是解決風沙危害、水土流失等突出生態問題,確保黃河安瀾。最新數據顯示:中部攻堅戰片區的區域聯防聯治格局基本形成。
不久前,在寧夏中衛市境內的騰格裏沙漠東南緣153公里防風阻沙帶順利合龍,寬約10公里至38公里,綜合投資26億元,主要由草方格、灌木帶、喬木林構成。這條防風阻沙帶的建成,對於遏制騰格裏沙漠東擴南移、保護黃河安瀾具有重要意義。
2025年,陜西計劃完成5.13萬畝流動沙地治理工作。毛烏素沙地佔陜西榆林面積的55%,當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在不同的地塊種植不同的植物,加大林木良種和草品種的使用,為防護林、用材林、景觀林、經濟林、飼草、草藥等産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樹種資源。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中部攻堅戰片區的區域聯防聯治格局基本形成。其中,在毛烏素沙地,同步構築4條“防風阻沙帶”,流動沙地治理率達80%以上。
西部阻擊戰:建設複合型阻沙防護帶
按照規劃,西部阻擊戰重點是在綠洲週邊、沙漠邊緣和主要風沙口,建設複合型的阻沙防護帶,維護綠洲安全。目前這裡的建設情況怎麼樣?
在甘肅河西走廊東北部,有一片三面環沙的綠洲——民勤。曾經,這裡風沙肆虐,被視作“沙漠孤島”。如今,長達380公里的環綠洲鎖邊林帶全面建成,成為阻擋巴丹吉林和騰格裏兩大沙漠“握手”的綠色屏障。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林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陶海璇:在推進環綠洲鎖邊林帶閉環圍合過程中,我們綜合應用了多種科學方法和生態工程技術。先固沙後造林,喬灌草結合;引進履帶式治沙機、手扶式壓沙機、打坑機、無人機等治沙設備,開展人工加無人機模式,機械作業率逐步提高,大幅提升了治理效能。
在民勤綠洲東部的白土井區域,是鎖邊林帶最後完成治理的地方。為了讓這段年輕的防線更快“長壯”,這兩天,工人們正在為栽種時間不足三年的梭梭樹進行集中補水。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東壩林業工作區站站長李光道:我們將持續做好補水、病蟲害防治、防火、禁牧等撫育管護工作,進一步築牢阻隔兩大沙漠合龍的生態安全屏障。
2025年,當地推進實施環綠洲鎖邊林帶建設、甘蒙邊界重點風沙口聯防聯治及生態用水保障“五大工程”,新增人工造林13.13萬畝、封沙育林草4.31萬畝。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林草局副局長姜莉玲: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完成工程固沙130萬畝,封沙育林草325萬畝,人工造林保存面積261萬畝。
沙海深處 農牧民實現家門口增收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三北”工程的持續推進,不僅讓環境變得更加優美,當地也在不斷通過治沙,讓生態的“顏值”轉化成發展的産值。
當記者來到內蒙古通遼市時,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果樹,這是科爾沁的治沙明星“塞外紅”。依靠“生態屏障+經濟林”的立體治沙模式,如今,“塞外紅”光賣果,一畝地一年就能有一萬多元的收入。
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西歸力村黨支部書記馬秀英:2025年的果長得特別好,我們引進了深加工,秋天我們果農的收入還能增加一筆。
負責人説的深加工,是當地正在沙海深處大力推進的“立體經濟”。目前,這裡的林草沙産業年産值達到39億元,年沙地生態旅遊人數超200萬人次,年産值達16.8億元。
在新疆和田,2024年11月,長達3046公里的環塔克拉瑪幹綠色生態屏障在這裡實現合龍。2025年,當地在示範區內持續擴邊增綠,4.15萬畝新增綠植,讓鎖邊帶的寬度從100米增加到了最寬處的3164米。
在項目建設中,當地創新採用了“光伏+治沙+農業+牧業”的模式,地上有光伏,地下有牧草,養殖了黑雞、羊,種植了西瓜、玉米、番茄、辣椒等作物,初步形成了治理、種植、養殖的沙漠生態。
洛浦縣林業和草原局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柏建華:光伏板不僅能發電,還改變了沙漠生態。通過2萬餘畝光伏板形成遮陽屏障,使地表溫度下降3~5℃,降低了沙漠水汽蒸發,土壤含水率提升20%左右,作物存活率顯著提高。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