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作物綠滿田野,設施蔬菜馨香四溢,山川核桃青果盈枝……八月的甘肅華亭大地,田疇沃野以最樸實的方式,生動展現出一幅農業農村蓬勃發展的美麗圖景。
華亭市山寨鄉設施蔬菜基地 供圖 華亭市融媒體中心
“以特興産” 釋放活力
夏日清晨,華亭市硯峽鄉曹家溝村,300余個蜂箱整齊排列,成群蜜蜂穿梭在漫山遍野的山花叢中,一派“繁忙”景象。
“這是集蜂蜜加工、手工皂生産、産品展銷于一體的‘甜蜜綜合體’。”曹家溝村黨支部書記辛婷婷介紹,為提升産品附加值,硯峽鄉正集中建設中蜂産品深加工基地,讓深山裏的蜜蜂通過産業化發展,成為群眾的“致富蜂”。
踏入策底鎮紅旗川,新建的蔬菜基地已投入使用。“新建拱形鋼架大棚191座,修建管理用房10間,排水渠2000米,還配套了水、電、沙化路等基礎設施。”策底鎮副鎮長王仁龍説,隨著蔬菜産業基地規模的擴大,將進一步帶動農戶增收,讓全鎮蔬菜産業向標準化、集約化轉型發展。
“別看林麝小,它可是增收致富的寶。”華亭市硯峽鄉慧源麝業負責人趙建剛介紹,“林麝産的麝香是十大名貴藥材之一,目前全國需求量大,市場供需缺口大,養殖前途非常好。”2025年以來,華亭市大力發展林麝産業,形成了以硯峽鄉為核心的林麝産業孵化園,建成了西華鎮千隻林麝養殖示範基地,現有林麝養殖場(企業)18戶,分佈在華亭市5個鄉鎮。
據了解,2025年,華亭市立足自身優勢,著眼構建“4+N”産業格局,以平涼紅牛、中藥材、設施蔬菜、核桃産業為特色,以林麝、食用菌、花椒、草莓等新興産業為補充,著力走出一條“以特富農”的鄉村振興之路。
硯峽鄉養殖的林麝 供圖 華亭市融媒體中心
“花樣致富” 錢袋漸鼓
“以前就做幾頓飯,家裏閒坐一天,現在隨手做點花束,就能掙到錢。”華亭市河西鎮新西村的劉玉雲樂呵呵地展示著剛剛做完的“向陽葵”。從憨態可掬的網紅玩偶到寓意“一路生花”的永生花束,從國潮風髮簪到定制款婚慶禮盒,這些凝結著巧思與祝福的手工織品,正以日均300余件的銷量走出河西鎮鄉村,成為都市青年追捧的“治愈係單品”。
傍晚的華亭市西華鎮陽關村鄧家垣林間,烤肉架升騰的煙火氣與青草香交織,遊客們圍坐暢談,娛樂休閒。“以前在外面打工,照顧不上家裏,現在來這裡玩的人多了,我就辦了一個小賣部,收入還可以。”話語間,陽關村村民郭永祥的臉上流露出“穩穩地幸福”。
“當初整合這50畝土地建溫室大棚,就是想變零散種植為規模化生産,尋找一個適合本村、能快速見效的産業。”華亭市西華鎮什民村支書張建文看著大棚裏“碩果纍纍”的西葫蘆介紹,現在畝産能達到3000多斤,市場上批發價穩定在1.8元左右,銷路完全不用愁。
産業是農村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群眾穩定增收的根本保障。2025年,華亭市錨定“一産增加值突破10億元”奮鬥目標,以打造“現代特色農業創新區”為契機,著力在延鏈提質增效上下功夫,重點養牛村基礎設施改造、甘味農産品展銷中心、農特産品加工生産線、設施蔬菜基地已建成投用,投資7億元的綠野牧歌(華亭)現代農業産業園也即將開工,全市牛飼養量達到了9.24萬頭,核桃、蔬菜種植面積分別達到了9萬畝、3.8萬畝。
華亭市上關鎮花海 供圖 華亭市融媒體中心
“綠美落筆” 共繪和美
華亭處在關山汭水的環抱之中,全市56個行政村山清水秀,林豐草茂,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更加多元。
徒步、賞景,去體味山裏清新的夏天;喝罐罐茶、品農家飯,再和友人在星空下納涼露營……華亭市各村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活動,讓眾多遊客流連忘返。鄉親們説,每逢週末、節假日,村口就停滿了車。
如今,在安口鎮朱家坡村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讓城裏羨慕農村,讓農村羨慕朱家坡。”這並不是開玩笑。2015年,高原夏菜種植項目落地當地,打開了群眾依託蔬菜種植致富的大門。2018年,朱家坡綠色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村民以土地、資金、勞動力等入股,村集體及村民的收入不斷攀升。2024年,朱家坡村集體經濟收入47.85余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2.1萬元,實現了産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雙贏。2025年,朱家坡村還被評為了全國文明鄉村。
在華亭市硯峽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民馬龍在《推行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新風》承諾書上鄭重按下手印。如今,華亭市已有百餘對新人響應號召,選擇簡辦婚事,減輕經濟負擔的同時,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産業發展中,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5年以來,華亭市深入推進“和美鄉村”建設,12個省市級鄉村建設示範村及和美鄉村創建完成了任務的70%,G344和S216線環境整治完成建設任務的65%,70戶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龐磨村塌陷搬遷、鳳儀公園、特色小鎮建設等項目加快實施,建成了“四小園”847個,整改問題廁所254座。
白墻黛瓦錯落有致,鄉間小路乾淨整潔,農家小院歡聲笑語……乾淨整潔的鄉村道路上、休閒娛樂的健身廣場上傳來陣陣笑聲,伴著陣陣清風,升起嫋嫋炊煙,構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美麗鄉村畫卷。(文 蔡崇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