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5相約敦煌——第八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 千年文化煥新彩——敦煌市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成效顯著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如一顆璀璨明珠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近年來,敦煌市踐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深挖厚重文化底蘊,打響“人類敦煌 心嚮往之”品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成效顯著。
走進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連綿起伏的沙丘在陽光下泛著金光,宛如金色巨龍橫臥。遊客騎駱駝沿沙路前行,清脆駝鈴聲在大漠回蕩,恍若穿越古絲綢之路繁華商道。“大漠風光和獨特體驗讓我流連忘返。”福建遊客李銘興奮地説。
夜幕降臨,月牙泉畔燈光璀璨,鳴沙山上座無隙地。萬人星空演唱會活動激情上演,數萬名遊客揮舞熒光棒隨節奏搖擺、歌唱,盡情狂歡。“有沙海和星光為伴,享受視聽盛宴,敦煌給了我太多驚喜。”四川遊客羅妍妍激動不已。
如今,敦煌遊客不再滿足於打卡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更多人走進劇場看敦煌主題演出,或在研學館臨摹壁畫、製作泥塑,沉浸式感受敦煌文化。
為推動文化活化利用,敦煌將敦煌文化元素融入文藝創作,打造《敦煌盛典》《又見敦煌》《千手千眼》《樂動敦煌》四台劇目,多維度詮釋敦煌歷史與文化,被網友稱為“去敦煌必看的四大演藝”。2024年,四台劇目演出超2000場次,吸引110余萬名遊客共赴文化之約。剛剛過去的暑期,《又見敦煌》一票難求,《樂動敦煌》場場爆滿。
“我們會根據客流加場,並在劇場及周邊市集設互動體驗區,讓遊客全方位感受敦煌文化。”《樂動敦煌》工作人員王琦説。
作為“東方藝術寶庫”,莫高窟是敦煌文旅融合的重要支撐,洞窟內精美的壁畫與栩栩如生的彩塑,訴説著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與豐富想像。為讓遊客更好地了解莫高窟文化,敦煌研究院採用“實體洞窟+數字敦煌”遊覽模式。在“尋境敦煌——數字敦煌沉浸展”,遊客戴VR眼鏡,“走進”洞窟,零距離觀賞莫高窟第285窟壁畫與細節,還能飛越雲端奏響“天樂”,沉浸式參與壁畫故事情節。
“針對年輕人多元文化體驗需求,‘尋境敦煌’打造了‘遊前線上學知識、遊中VR沉浸式體驗、遊後獲紀念視頻’的完整服務模式。”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館員韓雪介紹,這一升級體驗為文博數字化、文旅創新開闢新場景。
文創開發方面同樣成果豐碩。敦煌市博物館以館藏文物為靈感,推出印有敦煌壁畫的筆記本、飛天飄帶的帆布包、復刻壁畫紋樣的金屬書籤,以及萌態可掬的“反彈琵琶”玩偶等文創産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巧妙融合,深受遊客喜愛。
升級改造後的敦煌夜市,更是文旅融合的生動縮影。夜市融入大量敦煌壁畫、絲路文化元素,一街一景皆故事,智慧燈光將其裝點得美輪美奐,特色節目在各演藝點輪番上演。遊客們品嘗驢肉黃面、紅柳烤肉等美食,挑選紀念品,感受敦煌夜生活魅力。
“敦煌夜市熱鬧非凡,美食誘人、文化氛圍濃厚,逛夜市就像讀一本敦煌歷史文化書。”陜西遊客孫富邦讚不絕口。
文旅融合不僅為遊客帶來多元體驗,同時推動了敦煌經濟發展。近年來,敦煌旅遊接待人數年均增長百萬人次,2024年,接待遊客2092萬人次,旅遊花費174億元,文旅産業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同時,通過舉辦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等大型活動,敦煌知名度與影響力持續提升,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來敦煌遊覽。
從古老莫高窟到神奇鳴沙山月牙泉,從精彩文化演藝到匠心文創産品,敦煌正以文旅深度融合的實踐,讓千年文化煥發新光彩。(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董文龍)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