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單靠賣山楂,一畝地頂多賺兩千塊;現在林下養了雞,一畝地能多掙一千五,還不耽誤山楂收成!”站在韓臺村連片的山楂林裏,養殖戶趙青手捧剛撿拾的土雞蛋,臉上笑意藏不住。這片40畝的山楂種植基地,樹齡已有5年,如今既是挂滿紅果的“搖錢樹”,也是300隻生態土雞的“天然樂園”——通過“樹上結果、林下養雞”的立體種養模式,這裡正走出一條生態與效益雙贏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樹上結果、林下養雞”的立體種養基地
往年,基地僅靠傳統山楂種植“看天吃飯”:每年9-10月成熟季,每畝産山楂1500斤,按1.8元/斤的收購價算,每畝收益約2700元。去年起,趙青嘗試林下散養土雞,算準了“共生賬”:山楂樹葉能為雞群遮陰,樹下的草籽、蟲子是天然飼料,雞糞又能當有機肥,一舉多得。他按每畝42隻的密度引進300隻優質土雞苗,既給雞群留足活動空間,又避免破壞山楂樹根系,實現種養“互不打擾”。
為保土雞品質,養殖全程遵循生態原則:每天僅補喂一次玉米、豆粕混合飼料,其餘時間雞群在林下自由啄食草葉、昆蟲,連掉落的山楂果也成了“加餐”;土雞生長週期長達1年,比普通籠養雞多生長數月。“這樣養出的雞,肉質緊實不柴;土雞蛋蛋黃更黃,營養也更足。”趙青説,僅土雞蛋按1元/枚對外銷售,每月就能帶來千元左右收入。
生態養殖的“附加收益”更讓他驚喜:雞群吃掉林下雜草,每畝每年省去300元人工除草費;雞糞腐熟後替代部分化肥,每畝山楂施肥成本降低200元,還提升了土壤肥力。今年,山楂畝産直接提高到1800斤,收購價也因果實品質升級漲到2元/斤,每畝山楂收益增至3600元,比往年多賺900元。
“現在才明白,一畝地能賺‘兩畝錢’!”趙青盤算著,接下來要再引進200隻土雞,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從單一果樹種植到“林果+養殖”的立體農業,這片山楂林不僅讓土地“活”了起來,更拓寬了鄉村振興的路子。 (文/圖 何世維)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